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复苏 中巴将领先印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5日 17:10  《中国商界》杂志

  文/徐田

  韩国《朝鲜日报》4月30日发表了题为《金融危机下 中巴遥遥领先 印俄紧随其后》的文章。文章指出,“全球经济危机”这一咆哮的海洋里,新兴国家会迎来怎样的命运?在危机的冲击中,哪些新兴国家会沉没,哪些新兴国家会冲破巨浪成为新的“佼佼者”呢?

  今年以来,美国和日本股市分别暴跌8%和4%,而中国和巴西股市分别上涨36%和22%。今年以来,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股市高达555亿美元的资金撤离。相反,亚洲和中南美新兴国家市场则流入94亿美元投资资金。

  去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与发达国家同时呈现萧条迹象的新兴国家经济指标接连亮起了绿灯。东洋证券全球调查组组长李东洙(音)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发达国家经济呈现良好状态后,新兴国家才呈现恢复趋势。然而这次情况恰好相反。”但也不是说所有新兴国家都表现良好,在被归为新兴市场的国家中也有优劣之分。

  中国和巴西经济有望快速复苏

  以民间、国家经济研究所及证券公司、资产运用公司的新兴市场专家为对象,进行了提问。其结果显示,很多人认为中国最先进入复苏阶段。

  三星经济研究所在29日公布的报告《评估主要新兴国家的经济复苏力量》中称,在25个主要新兴国家中,受全球经济危机冲击最小、今后克服危机的力量最强的国家是中国和巴西。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扶持计划今年全面显现效果,在今年第一季度保持了6%的增长率。中国上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BMI)在去年9月以后首次超过了50。

  3月份工业产值年比增长8.3%,达到今年前两个月(3.8%)的2倍,并且中国汽车销量也以111万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巴西今年前两个月的零售额增加率为4.9%,3月份就业岗位增加了3.5万个。

  三星证券研究员李承勋(音)表示:“各投资银行都把中国的增长预测由原来的6%水平线上调为7%水平线。”

  巴西外汇储备高达2000亿美元,并且去年年底实施的下调所得税等减税措施正在显现效果。未来资产证券公司(Mirae Asset Financial Group)证券研究员郑承载(音)表示:“比起其他国家,巴西的财政赤字比重低,因此可以积极实施经济扶持政策。另外,内需比重过高等是巴西的优势。”

  印度和俄罗斯复苏缓慢,但反弹可能性很大

  印度和俄罗斯经济复苏时间可能会有所迟缓,但专家们期待两国经济在经济复苏时点上表现出强烈的反弹趋势。三星投资信托基金经理李京植表示:“随着IT行业的不景气,印度经济政治面临着困难的状况。但由于印度的金融系统坚固,银行正在通过消费者金融取得收益,并且银行的贷款正在连接成消费,经济得以复苏的可能性很大。”

  俄罗斯经济复苏的关键是国际原材料价格会否上涨。俄罗斯出口的原油和天然气占总出口额的65%,能源相关企业占股市总市值的一半。如果世界经济复苏后,国际油价上涨趋势持续下去,就有可能通过恢复出口、金融市场稳定,使经济很快得以复苏。

  不过,对外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黄志永(音)指出:“俄罗斯家庭破产风险高,并且到处横生的中小企业倒闭的可能性是影响下半年经济复苏的风险因素。”三星经济研究所将对韩国出口市场产生影响的主要新兴国家当作分析对象。因此韩国被排除在调查对象。

  三星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室室长权纯表示:“韩国经济尽管所受到的外部冲击很大,但具备了如果迅速执行财政政策,就能够提前复苏经济的力量。在新兴国家中,可能处在与俄罗斯、印度集团相似的阶段。”

  越南和南非经济有望缓慢复苏

  越南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前还是继中国后,最受外国人青睐的投资国家。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投资环境的改善速度缓慢,而且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外商投资也在减少,因此多数预测认为,在短时间内经济难以得到上升动力。

  据三星经济研究所分析,尽管全球经济危机对南非的冲击并不大,但南非1996年至2006年年均经济增长率只有1.7%,增长潜力也不大。

  东欧将长期难免低迷状态

  大部分东欧国家过去从西欧等海外引进资金实现经济增长。因此专家们预测,因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海外资金流入被中断,资金流出加深,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受冲击最大,并且复苏速度也可能会最缓慢。

  基金经理李京植表示:“国家和个人所欠债务过多,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随意实行财政政策,并且个人也不能增加消费。再说,没有可用的牌子。”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