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国影视业陷入低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5日 17:07  《中国商界》杂志

  文/刘洪

  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电影行业也和中国现在一样:外国大片充斥,本国电影除了铁杆支持者几乎无人问津。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电影无论艺术成就还是商业表现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度成为后起国家发展电影业的标杆。然而,经历了数年的井喷式发展,近两年来,韩国本土电影业却陷入了危机,连续两年的不景气,使得2007年韩国电影市场11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挤掉发展中的泡沫成为当下韩国电影业界的共识,而韩国电影高势跌落的现状,无疑也给目前发展迅猛的中国电影业以警示。

  曾经的繁荣

  2000年以后,电影和电视产业在韩国迅速复苏。2001年,一部《我的野蛮女友》不仅让“野蛮女友”全智贤一夜成名,也让沉寂多年的韩国电影引起了亚洲各国观众的关注。此后,韩国电影佳作不断,《太极旗飘扬》等各种题材的韩国电影让人耳目一新。同时,韩国电影迅速走向海外,取得了成功。

  在这一过程中,金大中政府鼓励电影和电视剧发展的政策起了关键作用。当时,韩国实行电影配额制,电影院放映韩国电影的时间至少要达到总放映时间的一半。这一措施鼓励了对电影制作的投资,拍出了很多高水平的作品,让韩国电影业在2002年至2005年进入质与量同时提升的黄金时期。

  此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金融危机后,韩国影视界论资排辈的惯例被打破,运作上引进了美国的商业模式,题材上更加接近百姓生活,大批思维活跃的,在美国、日本等国学习过电影制作的年轻导演和制作人成为韩国电影界的中坚力量,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电影制作中,这使得韩国电影的画面处理和拍摄手法焕然一新。

  韩国电影面临衰退

  2002年至2005年间韩国电影业的过快发展也导致了对电影业期望过高、投资过多以及各种成本上升的泡沫现象,为电影业的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2006年,韩国政府在美国压力下减少本国电影的放映配额,将以往要求韩国影院每年至少放映146天韩国国产电影的配额减少为每年至少放映73天。这一措施自2006年7月1日实施后,韩国电影业受到重创,进入持续低迷状态。

  据统计,2006年上映的108部国产电影中,实现盈利或收支平衡的影片只有22部。2007年更加严峻,在112部上映的国产电影中,只有13部电影盈利或收支平衡。换句话讲,去年每10部电影中就有9部亏损。

  2007年,韩国电影平均制作费用为42亿韩元(1美元约合980韩元),其中纯制作费用为37亿韩元。尽管比2006年50亿韩元的平均制作费用有所下降,但平均票房只有24亿韩元,平均收益率为-43%。

  与此同时,来自好莱坞的大片瓜分了韩国电影院的大部分票房。2007年排在韩国票房排行榜前十位的电影中,只有《龙之战》《华丽的休假》和《丑女大翻身》三部作品是韩国国产片,其余都是进口影片。

  挤去泡沫成为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电影业最近出现了大规模结构调整和裁员的现象。这一现象被认为是电影公司对全盛时期引进的过剩员工进行的调整,但也反映出韩国电影业遭遇的困难。

  针对电影市场衰退的现状,韩国电影行业相关人士表示:“韩国电影在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期因大量投资资金的涌入而产生了很多泡沫,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把这些泡沫全部挤掉。” 他们认为,自1996年发布电影振兴法案后,韩国电影因利好政策的影响而涌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但随着规模的大幅扩张,电影业内也产生了泡沫经济的效应。

  面对危机,韩国电影界展开积极自救,演员片酬虚高首当其冲。据了解,近年来,韩国明星演员片酬节节上涨,导致制作费激增,制作方不得不减少其他制作费用,致使影片品质下滑。针对这一问题,韩国影视业已对明星发出“限薪令”,要求大牌演员共同承担制作风险。

  繁荣之下潜伏危机

  业内人士指出,韩国电影业近年来的发展轨迹与我国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相似之处。2007~2008贺岁档期,我国国产电影总票房突破8亿元,四部国产大片票房破亿; 2007年我国国内票房达到33.27亿元,首次超过1992年的32亿元,创历史新高,也使不少人认为中国电影的长线牛市时代已经来临。

  专家提醒,正处于发展曲线高端的中国电影市场,繁荣之下其实也潜伏着危机。无论是大部分国产电影仍不被市场接受,市场结构成倒金字塔形;还是明星演员片酬过高,导致制作成本大幅上涨,中国电影目前面临的问题还不少,而这些问题所导致的危机已被韩国影坛验证。中国电影要真正迎来长线牛市,必须在危机到来之前,警惕发展过程中的泡沫式繁荣。

  借鉴经验 提高内功

  面对咄咄逼人的海外电影攻势, 韩国电影界人士指出,韩国电影业要走出低谷,将不得不经历一段痛苦的“瘦身”期,以减少电影制作成本。更重要的是,韩国电影业必须面对政府减少国产电影保护政策的现实,通过创新和研究观众不断变化的需求,拍摄出能被市场认同的影片,改变韩国电影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韩国电影前几年的高歌猛进,一直颇为中国电影人称道,而邻国电影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也必须引起国内电影人警惕。一年一度的电影市场数据发布,无论是影片数量、观众人数,还是电影票房,银幕都大幅增长,去年的数字又是一片飘红;而贺岁档里,几部国产大片轮番上映,几乎无一例外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胜利,更使国内电影人的自信心达到了顶点,“中国电影的长线牛市已经到来”之声不绝于耳。随着中国影视剧市场的逐步开放,影视剧低风险、高回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唯一的途径就是出好作品。在竞争到来之前,从演员到创作、营销人员必须立足本土化优势,提高个人素质,练好内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