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洲资本市场有望率先走出危机阴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8日 15:26  新华网

  新华网博鳌(海南)4月18日电(记者赵晓辉、周正平) 中国一季度较为乐观的经济数据,增强了人们对亚洲经济复苏的信心。中国经济的近期回暖,尤其是A股的反弹,是否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资本市场将率先走出危机阴影?抑或只是昙花一现?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与会代表热衷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普遍的观点是亚洲资本市场有望率先走出危机阴影。

  亚洲国家有望成为经济复苏的先头兵

  在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难以独善其身,尤其是外贸依赖度较高的国家所受影响更为巨大。不过,种种迹象显示,相对世界其他地区,亚洲国家已经显现出较多的经济复苏迹象。

  “亚洲国家经济有可能继续保持小幅的上升态势,目前呈现出的恢复性增长有望得以持续。”上海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董事长柯瑞斯说。这一观点在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中也得到佐证。

  环球金融集团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目前全球仍面临金融和经济危机,但受到中国和印度投资者信心上升的影响,泛亚(不包括日本)ING投资者情绪总指数从2008年第四季度的73上升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85。此次是2007年第三季度ING推出泛亚投资者情绪指数调查报告以来该指数首次上升,泛亚投资者情绪由此从“悲观”区回到“中立”区。

  “虽然金融危机给国际贸易造成了很大冲击,但是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依然存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中国及亚洲新兴经济体将率先走出危机,重新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

  亚洲资本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程度有限

  金融危机的爆发始于资本市场。各种指数的大幅下挫、金融机构的频频破产、投资者财富的大幅缩水,成为2008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的写照,亚洲资本市场亦未能幸免,不过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人们多把金融危机归咎于欧美过于发达的资本市场以及相对宽松的监管。

  “亚洲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开放程度总体不高,而且倾向于严格监管,因此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富邦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长蔡明忠在“资本市场:走出危机的阴影”分论坛上说。与1998年相比,此次危机中,亚太地区离风暴中心更远,且在经历十年前的危机之后,亚洲银行业趋于保守,证券化的融资模型相对不发达,更加注重传统业务的发展。另外,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这些金融中心已经采用新的巴塞尔标准。这些举措都限制了对表外业务创新的激励,而这正是导致其他国家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作为亚洲的主要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也因其自身的发展模式而受到危机的冲击有限。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说,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证监会始终坚持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在确保市场稳定运行和维护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实施对外开放。

  此次金融危机当中,正是由于我国证券机构未参股欧美等国金融机构,没有直接投资欧美金融市场的证券及衍生品,期货公司也没有自营业务,从而避过海啸的直接冲击。

  稳定资本市场需加强国际合作

  近年来,随着亚洲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亚洲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截至2009年2月底,亚洲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合计20788家,占全球上市公司总数的44.88%;资本市场总市值9.06万亿美元,占全球总市值31.48%。

  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认为,亚洲资本市场的问题不同于欧美,应该抓住当前的时机,解决亚洲资本市场的结构和效率问题。除股市外,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蔡明忠说,亚洲债券市场不够发达,需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债券市场。据统计,2008年全球债券市场流通总市值为23.8兆美元,但是亚洲各国债券流通总市值只有3619亿美元,只占全球总额的1%左右。

  与会各方认为,亚洲各国资本市场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姚刚说,亚洲资本市场合作具有地理位置相邻、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接近等有利条件。同时,随着亚洲各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资本市场合作的需求也不断增强,有利于增强亚洲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降低外部冲击风险,实现亚洲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