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嘉麟 莫斯科报道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起伏使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大打折扣,俄罗斯近来似乎也在避免在国际经济问题上与欧洲、美国直接对抗。对于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俄罗斯金融学院鲍里斯·鲁布佐夫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俄罗斯可能难以承担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重任,其当务之急主要是避免贸易保护主义。
记者:目前,俄罗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如何?
鲁布佐夫:俄罗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占地位取决于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目前,俄罗斯仍然只是初级商品、资源、能源的供应方,以及终端产品的进口方。金融危机爆发和能源价格崩溃之前,能源占俄出口的比重约70%,因此俄罗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角色无从谈起。我对于短期内俄罗斯的前景有些悲观,而俄罗斯总统日前在与德国总理的会晤中也指出,俄罗斯的当务之急是避免贸易保护主义。
记者:俄罗斯对二十国集团峰会建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鲁布佐夫:俄方对峰会的建议已经在俄总统官方网站上发布,其中的大部分内容与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通过的联合公报内容相近,思路相同。内容主要涉及: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金融体制、限制资本投机行为、提升金融市场透明度,调节金融衍生工具和衍生产品等。
俄罗斯认为,保持近年来循序渐进的金融发展趋势非常重要,二十国集团必须保证对在危机受害最深的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以及不允许再次出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因世界经济萧条而大大缩减援助规模的情况。在危机条件下适合时宜的措施是,集中精力支持发展中国家最贫困群体和最弱势群体、资助主要经济增长点及同时保证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设施项目。
我认为,俄罗斯的想法是合理的。因此,我乐观地估计,俄方建议中的部分内容会在本次峰会上得以通过。
记者:俄方认为目前的货币体系不理想,呼吁建立“超国家储备货币”。怎么看待这个建议?
鲁布佐夫:俄方建议之一是创建新货币——这也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倡议。在我看来,创立某种新货币,而且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已具备世界货币的雏形——这类想法是比较理想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为创立真正的储备货币而设定了任务,但是这并没有实现。理论上这是可能的。不过,类似的尝试还将继续。
记者:你认为中国在建立国际金融和经济新体系中的作用如何?
鲁布佐夫:在这方面,中国的机会肯定更大些。我认为中国目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角色与它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并不相符,而此次危机则将促使中国的地位与实际情况相匹配。也就是说,对中国而言,挑战会转变为机遇。中国正在积极、有效地抵御危机,这对于保持国内社会稳定非常重要。在危机之下,中国正在将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从外部市场转向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一旦涉及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决策程序的内容付诸实现,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它的地位一定会上升。
记者:人民币和卢布成为地区性储备货币的可能性有多大?
鲁布佐夫:两种货币都应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不过,我认为,卢布的问题在于俄罗斯经济较弱,而且过于倚重能源方面。这会令卢布成为“不稳定”的货币。至于人民币,机遇则大得多。不过,中国自己是否愿意其货币成为储备货币,以及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则是另外一回事。这还需要进行专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