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罗斯经济遭重创 媒体惊呼一夜回到1998年(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2日 10:17  大洋网-广州日报

  “梅普组合”难分裂

    美国一家独立智囊机构也认为,与1998年不同,普京政府不太可能因这次危机而垮台。因为,叶利钦以自由民主开放式的模式管理国家,而普京上台后奉行强力集权,防止社会动荡。俄罗斯国内最近虽然出现了小范围的抗议活动,但克里姆林宫现在有能力制止任何可能威胁国家稳定的大规模示威活动。

  至于“梅普组合”,也不会出现太大的裂痕,从普京对全国支柱性企业发放救援资金这一事件中两人的分工就可见权力分配的端倪。

  在这一过程中,梅德韦杰夫在做三样自己的工作:一是为发放500亿美元救援资金签署一系列法令;二是不断发表讲话稳定民心;三是代表俄罗斯在国际上争取支持。但真正控制俄罗斯主要部门的却是总理普京。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庞大鹏也认为,短期内梅普组合不太可能出现分裂,俄罗斯也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政治动荡。因为,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仍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在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目标上;从权力运行机制和两人的政治意愿综合来看,两人并没有太大的分歧。

  民生

  本报综合报道 1998年,俄罗斯国内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民不聊生。人们怀疑总统的治国能力,要求总统辞职的呼声多次高涨,时任总统叶利钦的地位严重动摇。

  如今,民众虽然对政府的悲观情绪有所增加,但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的支持率仍然很高。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总统和总理仍然是希望的象征。

  独立调查机构列瓦达民调中心的负责人古柯夫表示,俄罗斯人还没有完全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调查估计,目前仅有10%~15%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

  莫斯科市民加林娜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金融危机)基本上对我没有影响。退休金正常,生活正常,以前怎么过,现在还是一样。(苏联)解体的那段时间才是危机,但现在我还没受到危机影响。说到将来,我希望会变得更好,我寄希望于我们的政府。”

  对于俄罗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经济面貌很难有准确描述,因为俄官方禁止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民间关于金融危机的公开讨论也不多见。

  官方慎用“危机”、“衰退”

  目前,包括电视和报纸在内的所有重要信息渠道和传播工具都被国家牢牢控制。像“危机”、“衰退”这样的字眼直到现在才逐渐进入官方语言,而且使用得非常谨慎。

  几个月以前,尽管俄罗斯股市一再萎缩,主要银行纷纷传出不利消息,但克里姆林宫的官方说法仍是:“这主要是发生在美国的问题”。

  直到去年11月20日,普京才终于公开表示,俄罗斯也在这场金融中遭到阻击,并宣布用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救助需要帮助的大企业,解决失业者福利问题。

  当俄罗斯人民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普京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会尽一切努力,政府将行使一切力量确保几年前国家崩溃的灾难不会再现。

  外交

  本报综合报道 1998年,迫于国内严重的危机形势,俄外交底气不足,回旋余地不大,同西方国家、尤其是同美国的关系则存在不少困难。

  如今1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俄罗斯却面临和美国关系“回暖”的最好时机。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外交专家柳丰华认为,如今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外交疲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没有下降趋势。

  在金融危机下,俄美关系趋向“回暖”。针对美国的“示好”,俄方一改以前的强硬态度,表示十分欢迎。

  本月上旬,在美国副总统拜登提出新政府外交政策后,俄罗斯愿意同美国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恢复全面谈话。

  由于能源价格低迷,俄罗斯要走出经济危机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俄罗斯未来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投资从哪里来,都是俄罗斯面临的大问题。因此,对俄罗斯来说,改善俄美关系更加迫切。

  而俄罗斯似乎也感到了外交上的乏力。为警告不听话的乌克兰,俄罗斯在今年元旦下令切断天然气输气管道,不仅让乌克兰人挨冻,也让欧洲大陆恐慌。这种把能源作为国际外交舞台重量级筹码的做法,其实已从智慧型的出击状态转向动用“杀手锏”的防守状态。

  “能源外交”并未淡化

  近几年,在高油价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把能源作为推行其外交政策的有效工具,力图通过能源外交重振其大国地位。而当能源价格下跌,俄罗斯手中的能源砝码似乎难以成为要挟他国的强硬工具,但却仍发挥着拉拢外交伙伴的战略性作用。

  实际上,在眼下的经济形势下,“能源外交”并没有淡化,仍然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目前与日本、中国、韩国等的大型能源合作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正利用手中的资源,来告知国际社会,它有能力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携手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专家

  本报讯 (记者 蒋林) 对于俄罗斯国内“1998年危机重演”的担忧,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问题研究专家李中海认为,与1998年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金融状况都大为改善,其抗风险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1998年卢布急剧贬值,整个国家无力偿还外债,几近破产;而这一次,俄罗斯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在能源价格暴涨过程中所积累的巨额财富,使俄政府无论在出台各种措施,还是预计未来发展趋势方面,底气和信心都与10年前有天壤之别。

  目前,俄金融体系并未受到过多影响。国内所有主要银行都是国有的,照目前情况看这些银行都没有像欧美同业那样被高风险不良资产侵蚀。

  不过,李中海也表示,经历过1998年危机的人都知道,如果目前不采取有效的金融措施,控制卢布贬值,解决外汇储备和外债问题,俄罗斯的金融体系很难维持现有的稳定。

  危机暴露经济结构弊端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问题专家庞大鹏和李中海都认为,金融危机暴露了俄罗斯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从根本上制约了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空间,而严峻的经济形势又让救市政策难以在短期内见效。

  庞大鹏认为,与其他能源经济国家相比,俄罗斯的经济模式更具有特殊性。近年来俄罗斯经济一直处于高通胀和高增长的发展状态。

  这主要基于国际原料和食品价格的增长以及俄银行利率的居高不下。但是,俄罗作为一个转型中的新兴经济体,不可能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在高通胀的情况下实现长期高增长。这种经济模式难以抵御金融危机的侵蚀。可以说,全球经济危机暴露了俄经济结构多元化不足的弊端,导致其进入了高通胀、低增长的时代。

  庞大鹏分析,由于俄罗斯现在的外债问题很严重,同时政府又需要大笔资金救市,因此政府手里可用的流动资金不多,如果国际形势不能及时好转的话,救市政策很难见成效。

  救市措施“治标不治本”

  李中海认为,目前政府出台的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出台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有效措施。

  这是因为,除了政府可投资的空间很小以外,其使用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也不大。

  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俄罗斯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由于长期依赖国际原油、原材料价格和国际资本,本国的加工制造业滞后,大量手工业产品依赖进口,供给层面容易出现短缺,导致经济发展没有长足后劲。

  庞大鹏表示,正如俄罗斯学者所指出的,俄罗斯的危机具有政治性,国家管理体系对危机准备不足。

  因此,从长远来看,俄罗斯要想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最根本的还是要对制度进一步加以创新,使得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相得益彰,真正建立起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同时又能实现制度的独特性与普遍性协调统一的国家治理模式。

  链接

  1998年,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并迅速演变成多重危机。

  在经济领域中,俄罗斯先后爆发了金融危机、生产危机、预算危机和债务危机。

  1998年9月,俄联邦政府收入只有区区50亿卢布,且已大幅贬值。俄罗斯外债超过了1550亿美元,还不包括俄罗斯各银行和公司所欠500亿美元的债务。普通居民的财产缩水严重,银行储蓄损失一半。舆论形容,1998年夏,俄罗斯政府等于宣布“破产”。

  在全社会范围,出现了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复杂交织的局面。一年之内,两任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基里延科相继下台。

  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独立的俄罗斯来说,这场危机冲击之大,危害之深,都是空前的。它在俄罗斯人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成为俄罗斯人不愿回忆和重演的一场噩梦。

  (本报综合报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