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媒:中国的最新出口品——农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10:33  环球时报

  英国《独立报》12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最新出口品———农民 刘建军(音)穿着一件鲜艳的非洲长袍,头戴一顶酋长高帽,脖子上挂一串红色珠子,手里握着刀柄。他身边放着一幅毛主席画像(如图)。这样的场景有些不伦不类,但它折射出亚洲经济大国中国与世界最贫困的大陆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

  “非洲人喊,‘毛泽东就是好’。他们非常热情”,这位中国著名的民间大使说,“从中国人下飞机那一刻起,非洲人就对他们很友好。”中国人带去的不是枪弹和武器,而是种子和技术。

  中国商务部宣布,该国与非洲大陆的双边贸易到2008年底将达1000亿美元,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实现目标。非洲主要向中国出口石油和矿产资源,而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向非洲输出的是数以万计的农民。据估计,共有75万中国人在非洲待过或常住,做生意和利用那里的资源。而刘先生所在的河北省也不例外。据他估计,过去几年来仅河北省就有1万农民去了18个非洲国家。

  他们在“保定村”工作,这个地方是以刘先生所住的城市命名的;他乐意指出“保定”意味着“保护和安定”。住在这些村子的中国人从400到2000人不等,散布在从尼日利亚到肯尼亚、从苏丹到赞比亚的整个非洲大陆。

  刘先生是在1998年开始建保定村的,当时他还是保定市外贸局局长,正想方设法刺激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当地经济。他发现了非洲,“我们发现非洲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我们到那儿后发现当地人缺食物,许多土地没有用来耕种和养殖。我们于是决定从出口商品转向输出农业技术。”

  这对中国来说不失为成功之道。该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逾20%,但耕地只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刘先生说:“中国人多地少。而在非洲,他们地多但农民少。”

  刘先生用一种在政治正确的西方不再能公开听到的意见来描述非洲农民。他说非洲农民“有些懒,更乐于从树上摘果实而不是自己种植”。但他显然热爱非洲。

  农民张学冬(音)是到非洲干过活的保定村村民之一,他曾在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待了一年左右,“我喜欢非洲文化,那里的人非常活泼。”

  尽管中国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增长,但城市与农村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大多数内陆农村地区深陷贫困。所以,对于在河北这类地方的中国农民来说,在非洲一年挣多达7000英镑的前景着实诱人,这能让他们往家里寄回至关重要的汇款。“我到非洲教当地人种蔬菜时,我家里人就待在保定”,张说。

  批评人士说中国向非洲扩张存在种种弊端。但刘先生不太关注这种更广泛的地缘政治问题,而是着眼于中非关系的积极影响。他说文化交流甚至扩展到婚姻,“一些中国男人娶了非洲姑娘;他们喜欢非洲姑娘,因为她们很苗条”。说着他在毛主席画像边站起来,理了理他的非洲长袍,接着道出一句顺口溜:“不去非洲怕非洲,去了非洲爱非洲,离开非洲想非洲。”▲(作者克利福德·库南,汪析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