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熟悉的剧情再度上演,这次主角轮到了花旗银行。上周,花旗的股价从9.36美元跌至3.77美元,跌幅59.7%。今年以来的股价总跌幅达87.2%,人们对其破产的担忧逐渐升温。上周末,经过紧急会议,美国政府做出了出手拯救花旗的决定。
第三套救援方案首先,美国财政部将向花旗注资200亿美元。此外,花旗账面上约306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也将得到官方担保。据报道,为包括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资产的担保分为三个部分:损失金额400亿美元及以下的,由花旗自己承担;在400亿美元至900亿美元之间的损失,由财政部“买单”;损失在900亿至1900亿美元之间时,轮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出手;超过1900亿美元的损失由美联储全部“兜底”。
作为救援的条件,花旗将卖出200亿美元现有优先股,另外增发70亿美元的优先股给政府,并支付8%的股息。原有股东的股份也将遭到稀释。
此外,花旗同意遵守有更强约束性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在三年内的每个季度,花旗的每股分红如果超过1美分,需要事先征得财政部同意。而最近的记录显示,花旗每股分红高达16美分。花旗首席执行官潘伟迪等高管将不会遭到撤换,但薪酬制度的最终话语权属于政府。
从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到直接购买金融机构股份,再到开始为银行不良资产做担保,这已经是美国政府三个月内的第三套救援方案了。前两套计划公布之初,都对提振投资者信心起到了一些作用,但随着经济前景的恶化,人们担心银行坏账仍将进一步显现。
“通过干预,他们(政府)向市场注入一些信心,但只是延缓了人们的忧虑而已。”曼哈顿大学金融历史学家ChalesR.Geisst教授表示。
花旗本来的另一种救助方案是效仿瑞银(UBS)上月的做法,成立一家“坏账托收银行”(badbank),使投资者相信其剩余资产都是安全的。
无论哪种方案,一旦花旗的房贷、信用卡、商业地产等资产继续变坏,最后“买单”的还是纳税人。在花旗和政府达成协议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美国财政部表示,“我们将继续动用一切资源保留银行机构的优质资产,推动银行复原的进程。”
底在何方美国财政部上月动用1250亿美元购买九大银行的股份,花旗已经获得其中的250亿美元。一些人担忧,对花旗的进一步注资和对不良资产的担保,将会招致中小金融机构的猛烈批评,因为它们的规模没有大到不得不救。“获得援助的金融机构是不是都要如此大呢?这是否意味着机构在计算所谓的‘不良资产’价值时会暴露更多的问题?”澳新银行资深汇率分析师TonyMorriss发出疑问。
成立于1812年的花旗银行有多大?在全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拥有2亿客户;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发行商;2007年时还是全球市值最大银行(2500亿美元,上周五收市缩水至205亿美元);一度是美国资产最大银行,直到今年10月被摩根大通超越。
“别的银行也会想排队要求类似的政府援助。”投资银行
Keefe,Bruyette&WoodsInc.的副总裁ThomasB.Michaud指出,“但是,有那么多钱吗?”
继贝尔斯登、“两房”、美国国际集团,以及数千亿美元对其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注资后,对花旗的救援无疑将加重美国财政的负担。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美国政府开出的支票早已超过万亿美元,而汽车业三巨头也一直在争取至少数十亿美元以避免破产。
据估计,等奥巴马明年初正式就任总统,还将推出一项新的5000亿到7000亿美元的重磅经济刺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