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花旗总裁都不懂CDO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 16:33  扬子晚报

  11月11日,新浪财经编辑赴美第八日,独家对话了原美联储高级银行检查员卢菁,请她剖析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卢菁,经济学博士。曾在加拿大多伦多的约克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后加盟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高级银行检查员,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纽约投资银行分部担任过执行董事,目前为基金和银行担任专业项目顾问。)

  花旗总裁都不懂CDO

  投行里的人都是直接操作金融衍生品业务,他们对整个产品环节非常熟悉。我那个时候算是很懂行的,但我是挣十万美元的工资,我去监管人家拿一百万美元工资的人,人家在那里每天操作,对细节的了解要超过我很多,我又没有具体去操作过,所以让我去监管他们,就是隔靴搔痒。

  再从投资者角度看,产品那么复杂,我也不懂。银行也不懂,甚至连花旗的总裁,对什么CDO这些东西也不懂。当别人跟他说:“我们又丢了十个亿、二十个亿”的时候,那就不行了,他就辞职了,他也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大窟窿。他反正在认为,既然大家说丢了那么多钱,那就是他的失职,因为他是总裁嘛,必须要辞职。所以说很多总裁都是不懂的。而银行里边,知道CDO的价格怎么定的,风险在哪的也没有几个人。中国人有很多人在这个领域里工作。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曾有一个报道,讲一个中国人设计了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模型,这人是搞统计研究的教授,他去设计的这个模型,你说多少人能够看得懂?后来华尔街很多银行都在用,都是些物理博士、数学博士,都是在做这个。如果让我去看,我也不一定看得懂。

  格氏理论:不懂就别管

  我们作为监管的人去监管,但我们对实际情况并不了解,银行的人也不见得都了解,更不要说我们监管者了。所以格林斯潘老是觉得,市场已跑到前面去了,若再监管,就欲速不达。

  格林斯潘的理念就是自由市场的理念,他总觉得这个市场可以自我调节,达到它最完美的地步。所以监管要么就做不好,要么就是做过头,这对于市场自我的调节没有什么大的好处。但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是这个市场没有自我完善的机制,如果说让市场自己去调节的话,反而越走越糟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所以监管还是需要的。

  大家都没料到泡沫那么大

  美国的金融市场没有预料到两件事情:一是会有那么大的泡沫;二是泡沫破了以后,“海啸”的幅度、深度、广度那么大。

  以前经济学有一个“飞利浦曲线”,这个曲线一个是失业率,一个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反向走的,经济好的话失业率低,失业率低了,经济好,那通货膨胀就高,利率会高。反之,经济萧条的时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高。但美国这20年打破了这个现象,它经济繁荣发展,不仅利率很低,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都很低,政府既有财政赤字又有外汇赤字,但是美元依然很坚挺。很多人觉得这是整个金融系统改变造成的。他们认为,钱源源不断地从亚洲输向美国,保证了美国的低利率、高消费、高投资和低失业率。很多人都以为这种局面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美联储和各大银行那么多的经济学家,也曾讲过,美国有可能会产生信贷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但这个“有可能”是很低的概率。所以,不仅是格林斯潘没有看出来,而是大家整个思维理念都没有觉得是一个泡沫。

  名词解释: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债务抵押债券,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投资工具,是把抵押债券按不同风险重新包装销售的产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