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在10月29日的会议上一致投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回到2003年和2004年的历史低点。这是美联储在一个月内两度降息。引人注目的是,联储在随后的声明中称,“经济下行的危险依然在增加,决策者将采取必要行动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自1950年以来,联储的目标利率从未低于1%。美国舆论认为,联储声明实际上是对进一步将利率降至零水平持开放态度。面对世界经济前景的黯淡,联储已彻底抛弃了此前对通胀的担忧。
美联储此番降息是希望这一行动和以往的诸多措施相互补充,启动放贷,恢复商业和普通民众的信心,避免经济陷入深度和长期衰退。正常情况下,联储降低利率将降低企业的借贷成本,有利于企业扩张,也有利于消费者获得车贷、房贷、信用卡贷款等。但在当前的情形下,由于银行不愿意放贷,每一次新的减息措施都达不到预期效果。
由于不看好美国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经济表现,大部分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像其暗示的那样,把基准利率下调至零。对此,有人担心联储会重蹈2003年和2004年降息周期的覆辙,产生新的资产泡沫和投机潮。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旦利率降到了零,联储如果还想刺激经济,还有什么招可使?有经济学家认为,联储此番降息有些操之过急,应再观望一段时间,让政府迄今为止采取的救市计划产生效果,而不是急于动用自己弹药库里所剩无几的子弹。如果经济继续下滑,联储将无计可施。但主流经济学家则认为,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来看,它行动果断,颇富“创新能力”,用不断推出的新办法应对新的问题。
(本报华盛顿10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