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布什告别欧洲 白宫剑指伊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 05:06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

  本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结束其任内的最后一次欧洲之行。这次“告别之旅”,布什的主要目的是游说欧洲盟国在伊朗核问题上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然而,欧洲说的“更加强硬”是指经济制裁,除了法国总统萨科齐的一句“华盛顿必须在伊朗拥有核弹和轰炸伊朗间做抉择”外,其它国家都不愿触及动武问题。

  除了怕冒政治风险,欧洲盟国的取态也与布什任期即将结束有关。布什此行正值奥巴马击败希拉里取得民主党提名之际,欧洲舆论更加关心的是麦凯恩和奥巴马谁更可能入主白宫。在布什启程前,英国《每日电讯报》在英、法、德、意、俄这五个国家中做的民调显示,除意大利之外全部对美国持负面观感。这种对布什政府的负面情绪还影响了同为共和党人的麦凯恩,52%的受访者希望下一任白宫主人是个民主党人。这种敌视布什政府的民意很影响这些欧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欧洲诸国很清楚,攻打伊朗无异于给高企的油价火上浇油,对布什的要求显然持审慎观望的态度,仅愿意以经济制裁的方式处理伊朗核问题。例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便表示,欧盟将采取更多措施防止“以支持核扩散和恐怖主义为目的对国际银行体系的滥用”。伊朗对此早有准备,相当多的伊朗资产近期从欧洲的银行转移到了亚洲和中东的银行中,美国鹰派的“制裁无效论”很快又会甚嚣尘上。

  然而,欧洲人对奥巴马的期望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一旦当选,他会否改变布什政府在伊核问题上的政策是个很大的疑问。在获得民主党提名后,奥巴马迫不及待地向犹太团体“表明心迹”,在由犹太人团体“美以公共关系委员会”牵头的一个会议上他说:“我会为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做任何事”。“任何事”这个词他反复说了数遍。

  故此,在伊朗核问题上,不应高估民主党的道德立场,更不能低估白宫伊朗政策的连贯性。因为如果伊朗核问题进一步发展,哪怕美国不动手,以色列也不会坐视不理。以色列一直坚称伊朗并未停止核武计划,奥尔默特近日更一再表明其强硬态度。如果与伊朗爆发军事冲突不可避免,美国肯定不愿让后者出面将引起更大的外交灾难。

  伊朗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存在着寻找白宫交接的“权力真空”期先发制人的可能性。日前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便在《洛杉矶时报》指出,这可能是一段很不稳定的时期。为免被动。不能排除布什在新一任总统11月当选到次年1月上台的这段时间内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这个时间动手的好处明显,表面上是功是过也与继任者无关,下任总统还有政策调整的空间,这一点上共和民主两党是有默契的。当然,这样做必须得到下任总统起码在私底下同意,这对于走强硬路线的麦凯恩自然不成问题,现在看来奥巴马也未必会反对。由此角度看,尽管布什的“告别之旅”没有太大外交成果,但其军事意味是清晰的,萨科齐和奥巴马的取态更是为此开了第一盏绿灯。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