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越南式通胀生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 11:37 经济观察网

  网络版专稿 林俐/文 越南大学生黎明每隔几个星期就换号码,而且他总是带着两个手机出门,一个用来打电话,另一个接电话。用来打电话的手机号码频繁地换,用来接电话的号码大约六个月换一次。

  黎明并不是在逃避债主或从事不法行为,只是因为通货膨胀。

  “这是学生的省钱秘方之一。”大眼睛、苹果脸的黎明有阳光般的笑容,嘴角泛起两个小酒窝,得意洋洋地向记者传授节约之道。

  原来在越南,买一个新的手机号,比不断地充值更划算。一张新的手机SIM卡售价约5万盾(约3美元),卡内含价值18万5千盾(约11.34美元)的话费,可以不间断地说上约两个小时。而每次充值也要5万盾,可是后续消费换来的却只有价值10万盾的话费。

  大学本科专业为市场销售系的黎明,算账很不赖。为了获得将近一倍的话费优惠,他不断地更换手机号。但他也很为朋友着想,怕他们记不住老在变换的联系号码,于是保留一个接听的号。

  “接听不需要钱,话费用完后,大约半年不充值才作废。”黎明解释道,生活在消费日益高涨的胡志明市,又想拥有一定的生活质素和娱乐消遣,精打细算是有必要的。

  越南的消费价格指数(CPI)于今年五月份已超过25%,上升的幅度比GDP的增长多了大约三倍。胡志明市作为越南的金融中心,消费水平也是全国之冠。

  别说是一名学生,就连白领阶层的阮东安也得节约开支,让工资更持久耐用。

  “现在都把车子搁置一旁,除非全家出动时才启用,平时就只骑摩多上下班。”在银行工作的阮东安说,为了适应物价上涨而改变的生活方式还包括减少出外用餐、减少煲电话粥、再炎热的天气也只使用风扇而不开空调等。这些改变也和他在暴跌的股市里损失惨重有关。

  六月的越南湿热,且常有午时阵雨,也只有在哗啦啦的雨声中,平时摩托川流不息的街道才稍有喘息的机会。和摩托相比,路上行驶的汽车属少数。在这个拥有8千6百万人口的国家,虽然去年汽车的销售量翻了一倍达8万辆,拥车阶级还是稀有一族,主要集聚在大城市。

  像阮东安这样的有车人士,可说是近年来越南经济飞腾创造的新中产阶级。他的财富大多来自股市。然而自今年初,曾经是阮东安主要经济来源的股市,现在已经变成了他的一个负累。当胡志明市交易所的指数在今年内下挫超过一半后,他几乎被打回原处。

  “我现在做出的改变,其实只是回到我还没有因为股票发迹前的状态。我也曾过穷日子,没有什么适应不了的。”在一个装潢时髦的咖啡座里,30岁的阮东安对我细说他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展望。外头正下着倾盆大雨,室内的空调温度适中。

  虽然咖啡是越南人的每日饮料,但是多年前,老百姓光顾的都是路边摊——几张矮矮的塑料桌子,配上更矮的塑料凳子,坐着其实有点像半蹲着喝咖啡。现在,这种路边咖啡摊还是处处可见,但是在主要商业和游客区内,兴起了更多装潢漂亮、放置了柔软沙发的咖啡屋。

  街上一杯黑咖啡6千盾(不足人民币3元),空调室内2万盾(约人民币9元)一杯,一样香浓。

  阮东安举了另一个回归朴实消费的例子——越南最普遍的食物之一,清汤牛肉粉,街边卖1万2千或1万5千盾(人民六七元)一碗,而空调的24小时连锁店的价格为2万9千至4万5千盾(人民币约十几到二十元)一碗。

  “少上餐厅,减少不必要开销,坏日子总会过去的。我们(越南人)是很有韧力的。”他说。

  对于阮东安来说,他还有选择调整开销的余地,但是对于许多低收入和劳工阶层,微薄的工资几乎没有伸缩的空间去面对物价高涨,这也是为什么近月来,发生了多起工厂员工罢工、要求提薪的事件。

  越南政府已经把控制通货膨胀视为主要任务之一,提高汇率、紧缩借贷、控制外汇交易等的一些措施已经出台。

  “接下来的几个月是关键时期。通胀、汇率、盾对美元兑换率、和贸易逆差是主要的、也是互相纠缠的四大害。”

  “如果CPI不下降到单位数、盾对美元的兑换率无法维持在16500 左右、进口不降低等情况下,未入局的投资者将会却步。”越南VI集团经济分析师朱黄越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