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联储救市“猛药”会不会有副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8:19 解放日报

  18日,美联储再度决定调低利率,这已经是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第6次降息,虽然没有像外界预计的那样降息1个百分点以上,但0.75个百分点的降息幅度也是非常罕见的。

  “艰难时期”非常手段

  曾几何时,人们还就美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作经济学理上的辩论,如今从各种迹象看,即使“衰退”与否仍难定论,但至少在心理上已形成了一种“衰退”趋向。据最新民调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目前处于经济衰退之中。布什总统日前也坦言,美国经济正经历一个“艰难时期”,这和之前的乐观论调已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经济逐渐滑坡,几乎成了“救市主”的美联储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自去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联储已经采取了多种手段稳定金融市场,其中包括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注资等。而就在此次降息前夕,美联储又迫不及待地猛出重拳,出台两项应急措施,一是将贴现率即商业银行向联邦储备银行举借短期贷款时支付的利率从3.5%下调到3.25%,二是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为初级交易商创设新的贴现窗口融资工具,这一做法,自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尚属首次。此前,本月14日,为解贝尔斯登流动不足的燃眉之急,美联储决定通过摩根大通公司向其注资救急,这也是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美联储首次向非商业银行提供应急资金。

  短期效果显而易见

  一连串打破先例的“创举”,显示美联储急切希望稳定金融市场,提升投资者信心。应当说,美联储连番组合拳的短期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美联储宣布决定前,全球股市已经基于降息预期作出反应。18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开盘即上冲,截至当地时间下午2时上涨了300多点。亚太地区多数股市18日出现反弹,日本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176.65点,收于11964.16点,涨幅为

  1.5%。韩国首尔股市综合指数上涨14.31点,收于1588.75点,涨幅为0.9%。欧洲同样如此,伦敦股市18日强劲反弹,《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以5605.8点收盘,上涨191.4点,涨幅达3.54%。

  激进措施引起争议

  虽然降息立竿见影地催升了股市,但要完全消化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彻底恢复市场信心远非一日之功。而美联储的部分做法,特别是深度介入金融机构拯救行动,也引发了争议。事实上,在相关措施16日夜间出台后,全球股市17日反而经历了一个惨痛的“黑色星期一”,且18日的涨幅普遍未超过前一天的跌幅,足以引起人们的警觉。

  《纽约时报》昨日刊文指出,美联储此次向金融机构慷慨解囊,其实隐伏着潜在危险,因为无人能预测有多少金融机构会需要钱,也无人能预测它们借贷的数额。一旦借贷人无法还贷,美联储的损失也会很惨重,最终为避免金融系统的崩溃,还是会将损失转嫁到纳税人头上,以牺牲大众利益为代价来拯救华尔街利益。如此一来,美联储自身的信用度将被大大削弱。

  此外,接连的激进降息也同样引来多方质疑。有舆论认为,美联储每当出现危机就忙不迭降息,其实是在为那些唯利是图的投机者埋单,而且此风一开,华尔街也会形成一种心理预期,只要金融界一有风吹草动,美联储就会拔刀相助,这更会助长投机之风。另一方面,降息会增加通胀的风险。即便美国经济确实步入“衰退”,通货膨胀仍然是美国目前不容忽视的挑战,如今美元走软、物价指数上扬都是通胀的征兆。

  面对经济疲软,美联储重病下猛药,原也无可厚非,现在预言药性好坏也是言之过早,毕竟一项经济措施能否最终取得成效还需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矫枉须防过正,作为美国经济最后的“守门员”,美联储出招还是应慎之又慎,一旦过了火,下了虎狼药,其副作用同样堪忧。(本报记者 廖勤)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