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英国对冲基金业:自律已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 03:33 第一财经日报

  天意

  虽然对冲基金目前掌握的资产仍属少数,但在金融市场上却有着与其资产总量不成比例的影响力。对冲基金这种影响力日益增长却仍躲在镁光灯外的情况,终于引起了英国监管部门的注意

  若要评选过去一个季度英国最热门的财经新闻事件,那么8月初暴发并持续至今的金融市场动荡可当之无愧地名列榜首。在这期间,金融机构的亏损报告接二连三浮出水面,欧美各大银行几乎无一幸免。当花旗、美林、贝尔斯登等响当当的名字“前仆后继”地出现在英国媒体的“灰色新闻”中时,公众的目光全都投向了银行损失、高管离职费、金融城可能的裁员等热门话题。

  多数人没注意到,还有一类金融机构也在次贷危机中遭受了重创,这就是对冲基金。英国《金融时报》9月中旬披露说,全球有2/3的对冲基金8月份在次贷危机中遭受了损失。但因对冲基金不需要像大银行那样定期公布财报,因此它们是赔是赚,一般公众根本无从知晓。

  尽管透明度较低,但对冲基金的影响力却在与日俱增。今年年中时,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欧洲的一级杠杆融资市场活动中,银行所占份额首次低于50%,而在六七年前,这一比率曾高达90%。造成这一局面的,正是近年来大举进入该领域的对冲基金。它们不仅在二级市场大量发放杠杆贷款,还亲自参与一级的贷款拍卖活动。有时候,为了扩大业务范围,许多对冲基金还经营贷款抵押债券。

  虽然对冲基金目前掌握的资产仍属少数,但在金融市场上却有着与其资产总量不成比例的影响力。对冲基金这种影响力日益增长却仍躲在镁光灯外的情况,终于引起了英国监管部门的注意。10月29日,英国的金融业监管部门——金融服务局正式宣布,将加强对英国对冲基金行业的监管。

  这是英国金融服务局实地考察了若干家对冲基金、并与一些对冲基金经理会谈后宣布的。金融服务局认为,有些对冲基金存在自满情绪,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令政府感到失望。一位高级官员甚至说:“我们考察的每一家基金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实,早在英国监管部门“登门拜访”前,德国政府就已在今年初发出呼吁,要求八国集团(G8)成员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管制对冲基金。最初,德国希望能建立一个全球对冲基金数据库,但遭到了英美等国对冲基金与监管部门的联合反对,认为该方案根本无法操作。

  随后,德国放低姿态,转而呼吁对冲基金业能“自愿”制订一套全行业都遵守的行为准则,但也被英国顶了回去。伦敦一家投资交易协会的负责人强调说,欧洲各国对对冲基金的监管已经非常严格,因此没必要再搞一套什么行为准则。他抨击说,德国的建议“含混不清”。

  话虽这么说,考虑到监管部门越来越严厉的态度,对冲基金业还是做了两手准备。10月初,伦敦一些最大的对冲基金草拟了一项改革进程,计划建立全球首个自发的行业行为规范机制,并将用两个月的时间征询各方面意见,截止时间是12月中旬。根据该计划,对冲基金业将普遍采用“遵守或解释”的做法,即要么同意遵守规定,要么向公众解释不能遵守规定的原因,总之是要大幅提高对冲基金业的透明度。

  除此之外,该计划还设定了三项保护投资者的标准:第一,对冲基金必须公开投资组合中所有既复杂、又不易估值的

证券产品,并说明估值方法;第二,必须公布完整、清晰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如何应对类似今年夏天这样的信贷危机;第三,必须制订一套完整的政策,以处理投资者与基金经理间的利益冲突。

  很明显,对冲基金业已经意识到,监管部门迟早要拿自己“开刀”,故而赶在监管部门动手前先抛出这样一个改革进程,力争主动。但英国金融服务局这次对整个行业作出的评价,表明情况已经相当严重,无论对冲基金业现在如何“自律”,恐怕都要面临日后更为严厉的监管。

  当然,英国金融服务局具体会怎样“加强监管”,现在仍不得而知。自9月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危机以来,金融服务局自身在英国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有人甚至建议撤换金融服务局现任首席执行官赫克特·桑茨,以避免在对冲基金业的监管问题上出现类似诺森罗克银行那样的麻烦。如果真是这样,那在与监管部门的博弈中,英国的对冲基金业起码在时间上占了先机。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