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正文

美股评论:高科技股不泡沫不成活

2015年07月15日 02:31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里弗斯(JEFF REEVES)撰文警告投资者,目前在高科技领域内,无论是上市还是未上市的企业,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泡沫,泡沫似乎已经成为了高科技板块须臾不可缺失的阳光和水,而对于这样的投资选项,散户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敬而远之。

  以下即里弗斯的评论文章全文:

  这些日子,只要你登上科技或者财经网站去浏览,风险投资活跃的新闻就随时会跳入你的眼帘。

  哪怕优步运营亏损5亿美元的消息,似乎也不足以败坏任何人的兴致。

  毕竟,如果你有一个在未来几年内彻底改变某行业面貌的计划,谁会在乎你是否有利润?那些比起来都是小节了。

  我必须承认,在这方面,我是一个老派人士。你可以给我讲故事,但同时你也必须让我看到实打实的数字。正因为如此,我不时总会有自己被某些科技领域最重大的动能故事抛弃的感觉。

  硅谷的逻辑是,伴随时间演进,估值总会慢慢调整到合理,利润也会强力展现。可是,当我们仔细观察历史,却会发现,事实是,大多数科技股票都达不到预设的标准——而且是远远达不到,最终让投资者只能含泪退场。

  麦肯锡公司曾经有一份很棒的研究报告,调查了1980年至2013年间上市的3197家软件和互联网初创公司,而报告的题目就叫做《长得快,死得慢》。报告显示,这些公司最终营收达到了1亿美元的还不到三分之一,而达到了40亿美元的便屈指可数了——尽管最初,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拥有所谓“破坏性”的叙事。

  或者,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说,这四分之一世纪时间当中,怀抱着大理念大计划上市的软件和互联网公司有3197家,而其中2244家最终连1亿美元年度营收的成绩单都交不出来。

  近期的一波较晚阶段才登陆公开市场的IPO或许可以让前述的统计数字变得略体面一点,比如阿里巴巴(BABA)上市时已经算一家成熟企业了。可是,这依然不能改变前述趋势给我们的一个重大教训——上市科技公司的成长预期和现实表现之间是严重脱节的。

  此外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前面谈论的还都只是营收,而我们知道,很多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风险投资家们都可以毫不脸红地承认,他们的企业根本不赚钱。

  我知道,当我说任何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都该赚钱,或者至少保本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我是个傻瓜。

  可事实就是事实。许多科技公司在上市之前还可以任性,可以不断烧钱,可是IPO之后,他们就将被华尔街和证监会[微博]放在显微镜底下研究了。

  换言之,这完全是一个巨大的骗局,目的就是尽可能推高股价,确保早期投资人可以抢在真相大白之前兑现走人。

  3月间,彭博社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似是而非的疯狂数学——大量科技亿万富翁诞生的奥秘》:“对于最成熟的初创公司,投资人愿意给予他们较高的估值,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征召人才和构建产能,这样,当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时,他们就可以收回自己的投资和利润。他们还可以与公司沟通,如果下一轮融资的估值不那么理想,他们还可以免费获得额外的股份。”

  《华尔街日报》不久前的一份报道当中,凯斯勒(Andy Kessler)揭示了那些尚未上市的企业是如何通过耍手腕创造出巨大泡沫的。

  “公开市场会迫使企业遵守纪律,推动他们不断改进。”凯斯勒指出,“记住:所谓泡沫并非源于高估值。泡沫本质上说是一种心理现象,投资者被企业或者自己欺骗,相信利润可以持续不断地产生,而事实并非那样。”

  将所有这些信息联系在一起,我们就不难想象出为何麦肯锡的调查会有那样的发现。

  当然,或许这同样也可以揭示为什么企业越来越不愿意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或者纳斯达克市场去挂牌了。今年迄今为止,只有8家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上市,而去年全年却有115家——很可能这正是因为,公开市场的严格审查对于很多过分高估的初创公司非常不利。

  当然,我从来不认为科技公司应该以慈善机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从来不认为近期IPO的兴衰成败是什么新鲜事物。可是归根结底,对某种马基亚维利式的手腕心怀期待与自己亲自参与手腕的运作,这两者之间还是有本质差别的。

  散户投资者最好远离这种寻找更傻的傻瓜的游戏。

  比如Box Inc。(BOX),他们上市前的去年3月,我曾经专文谈到过这家公司。当时我对其最大的质疑在于他们云储存业务所面对的激烈竞争,严重亏损的历史,以及始终无法找到更好的业务模式,而现在,这些一无改变。

  Box的股价自今年1月上市以来已经下跌了许多。和他们类似的企业颇有不少,都是除开营收增长之外,能拿出手的便只剩下了只要他们坚持走下去,未来便会怎样怎样的叙事。

  推特(TWTR)是又一个例子,今年5月,他们发布了丑陋的财报之后,我曾经警告投资者尽早卖出该股。由于利润方面的欠缺,以及毫无经营方向可言,该股价格一路走低。又或者Fitbit(FIT),一家IPO之后股价翻番,但是却面对着佩戴科技领域激烈竞争的企业。

  当然,我并不是说Box、推特和Fitbit的产品和服务是没有价值的。可是,如果你觉得估值指标没有意义,觉得自己总能做到高价买进,更高价卖出,那么你和与你相似的人们未来几个月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

  科技牛派们或许会很气愤,说我是选择性举例,哪壶不开提哪壶,毕竟哪怕是科技领域,也不可能每一家企业都大获成功。我当然不否认eBay[微博](EBAY)、谷歌(GOOG)和亚马逊(AMZN)的成就,但是归根结底,说起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的数量比,到底是谁在以偏概全呢?

  事实是,1995年建立的互联网公司,到了2004年时,“死亡率”超过一半。此外幸存下来的还有许多——从工作门户网站Monster Worldwide(MWW)到硬件巨头思科系统(CSCO)——损失了大量的市值,永远不可能再挽回。诚然,哪怕今天的思科,在许多角度看来还依然是一家令人敬畏的企业,但如果当初你是在互联网泡沫高潮时买进了他们的股票,那简直是万劫不复。

  我从来都不认为科技行业是一个可怕的所在,也不认为投资于快速成长的企业是一个糟糕的理念,可是,我总是不能不担心投资者没有发现与潜在的回报同时并存的巨大风险,在新一波投机色彩十足的科技股潮流到来时,看清这些尤为重要。

  简而言之,如果你真的选中了未来的谷歌[微博],那么你当然可以大发横财,但是九成九,你选中的会是下一个Razorfish。

  如果你一定要做高科技股票投机,那么你必须随时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怀疑。不然的话,你只能是买进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故事,并在泡沫破灭时收获一点都不美的损失。(子衿)

文章关键词: 高科技泡沫股票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解读:公安部带队赴证监会的孟庆丰是谁
  • 体育西甲赛程:巴萨首战劲敌 11月世纪德比
  • 娱乐恭喜!周杰伦升级人父 昆凌剖腹产女
  • 财经民航空管局局长助理刘德华被调查
  • 科技微软公布Win10详细发布计划:免费升级
  • 博客姚树洁:股民需抛弃一夜暴富的炒股思维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童花10万报天价班学“蒙眼识字”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陶冬:A股何去何从取决于善后动作
  • 张明:在希腊问题上德国人做错了什么
  • 大摩华鑫:A股遭此劫后需关注四变化
  • 陈绍霞:此轮A股下跌的两大元凶
  • 董登新:千股涨(跌)停是不正常的
  • 黄祖斌:舞蹈演员纵横股市的启示
  • 一只花蛤:价值投资的三大问题
  • 钮文新:Homs罪责难逃
  • 刘泳华:京东加冕亏损王还差几个618
  • 叶檀:政府护盘A股有三个边界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