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正文

美股评论:联储能不能少说点

2015年02月26日 03:04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导读:近年以来,联储的政策透明度不断增加,但是在MarketWatch首席经济学家凯尔纳(IRWIN KELLNER)看来,这反而给市场造成了不必要的波动,也束缚了他们自己的手脚。

  以下即凯尔纳的评论文章全文:

  你当然可以说现在的联储对用户更友好,但是在这过程中,联储也大大限制了自己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

  记得几天前,《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居然就从联储官员们的加息讨论落笔,似乎身临其境似的。最后大家发现,除开确切的时间之外,记者什么都写出来了。

  看上去,似乎这位记者当初是旁听了联储的秘密讨论,因此深信央行[微博]的银行家们会采取某些措施,但是却没有看到一切成为现实,因此开始在报纸上谈论起自己的困惑来。

  这恰恰是当今时代的常态。可以说,在联储的漫长历史上,他们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每一个动作都被放在公众的显微镜下。正因为如此,官员们似乎觉得,他们的每一个思考过程,每一个决定,都必须对公众做出解释或者辩护。

  除开财经媒体之外,联储还越来越觉得自己必须对政治家们和尽可能多的公众予以密切关注,倾听他们对货币政策的意见。

  总而言之,联储官员现在已经处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上,对于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字斟句酌——至少公共场合的发言是如此。于是乎,从正式的讲话和预期,到对于经济或者其他问题的即席评论,都变得小心翼翼。

  这些年来,联储一直被告知,他们承担着双重使命,即充分就业和稳定价格——尽管这两个目标有些时候恰好会彼此矛盾。

  在就业问题上,为履行自己的职责,联储会密切关注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以及工资等数据。关于通货膨胀,联储则需要将其遏制在较低的水平,但是又必须确保不至于过低,更不能让价格下跌。他们还必须确定何时该关注名义通货膨胀,何时核心通货膨胀(不计食品和能源)才更重要。

  此外,联储还需要了解市场对增长和通胀的看法。研究市场也在他们的任务之列,尽管市场同时也在研究他们。

  央行的银行家们不能在公众面前说太多,但是也不能说太少。同样,对于华盛顿之内和之外的气候,他们都必须心知肚明。

  事情并非从来如此的。在过去,比如二十多年前,几乎没有人了解联储在观察什么,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市场并不知道联储到底是处于收缩、宽松或者是中立的立场,总是在事后才得知事实。

  当初的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正是老联储最典型风格的代表。要他评论经济,他总是非常乐意,滔滔不绝,但要他谈论货币政策,他说出的话却只能让人如坠五里雾中。甚至,他还不止一次警告大家,“如果你觉得我的意思特别清楚,你恐怕就是误解了我的话”。

  当时,联储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而市场的神经也比现在放松得多。那时的市场不会有现在这么强的相关波动,联储也有更多政策处置的空间。

  那么问题就来了:联储到底该不该像眼前这样,站在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下执行自己的政策?或者,是不是站在幕布后面操作,才是对大家更好的选择?(子衿)

文章关键词: 美联储透明度货币政策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李克强为贵州返乡农民工冲泡面(组图)
  • 体育亚冠中超4队单轮全胜 连斩日韩澳 视频
  • 娱乐王健林谈儿子王思聪:他不会看眼色说话
  • 财经楼市春节冷清 部分城市房产项目封盘
  • 科技联想因预装广告软件Superfish在美遭诉
  • 博客马未都:狂买日货就是因便宜好用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加拿大美人鱼学校爆红 男女老少纷纷报名
  • 李锦:2014年中国动过哪些“大手术”
  • 张化桥:为什么外国人不相信中国
  • 邱林:中国人凭什么为日本拉动内需?
  • 第一穷人:返乡置业的冷思考
  • 孟祥远:房价涨跌的人口密码
  • 任志强:被打翻在地的约束
  • 楚芸 :没了人口红利 楼市怎么办
  • 说钱:返乡置业?多数人将掉入陷阱
  • 龚蕾:从图书价格上涨看通胀
  • 余丰慧:P2P大洗牌呼吁创新监管方式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