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正文

欧版QE下的宽松货币政策趋向

2015年01月28日 0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编者按

  1月26日,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第二天大跌,最高跌幅逾1.94%,逼近中间价的2%这一下限。2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小幅回调,但仍接近跌停位。市场普遍认为,1月22日欧洲央行推出逾1万亿欧元规模资产购买计划是人民币暴跌主因。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近期讲话中指出,欧央行的新一版量化宽松(QE)政策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正常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推动美元汇率的走强,从而可能会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形成下行压力。实际上,除了近日人民币的大跌,在欧央行宣布推出QE后,全球股市大幅震荡,欧洲债券市场大涨,欧元兑美元汇率刷新11年新低。瑞士、加拿大、丹麦等国也在此前后纷纷降息。

  那么,欧央行此时推出QE的原因是什么?对全球外汇市场有何影响?人民币是否会出现趋势性贬值?欧版QE对我国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为探究以上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本期采访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微博]、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微博]、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439期,以飨读者。(马冬冬)

  核心摘要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国家经济疲软、复苏乏力,所以多国央行采取QE政策,既可以看做是无奈之举,但其实也是应有反应。欧版QE在力度和速度上都超出市场预期,促使欧元进一步贬值。欧央行QE加上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趋势,进一步推动美元走强,从而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形成下行压力。2014年初以来,中国央行一直在实行定向宽松政策,并且11月底全面降息。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宽松已经是现在进行时。2015年,我国货币政策总体方向依然是稳健和不紧不松,可以预见的是,央行增加流动性的措施将会持续,不排除会进一步降息降准。

  本报特约评论员 马冬冬

  量化宽松:救命稻草?

  《21世纪》:您认为欧央行此时推出QE的原因是什么?预期效果如何?

  黄益平: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经济一直复苏乏力,通货紧缩的压力持续存在,而价格疲软又进一步影响投资者信心,从而拖累经济增长。所谓QE政策其实就是应对经济极度疲软状况的极端政策,其目的就是通过购买资产,提升资产价格、压低市场利率特别是长期利率,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消除通货紧缩的压力,为经济复苏创造良好的条件。

  欧元区的QE能不能达到这个效果,现在下结论尚早。从已有经验看,美国实施QE效果比较好,现在已经开始考虑退出,经济也开始稳步增长,而日本实施QE效果则不明显。QE政策最终能否帮助经济复苏,关键在于能否同时推进结构性改革。欧洲的财政分割,肯定会影响包括QE在内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这是欧元区的一个老问题。

  李迅雷[微博]:通缩风险加剧是欧版QE主要推手:2014年12月欧元区通胀率为-0.2%,自2009年以来首次跌至负值,使得欧元区陷入技术性通缩。通缩预期是心理现象,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日本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经历,便是例证。2014年12月同时也是欧元区连续第22个月通胀率低于央行2%目标水平。通货膨胀其实是目前欧洲重债国走出债务陷阱的重要跳板。

  一般民众对工资下降、削减社会福利十分抗拒。政府相对易行的方法就是通过通货膨胀,无形中令薪资缩水,提高竞争力;令社会福利缩水,降低财政赤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德国,便是通过通胀重拾经济活力,走出两德统一后严重经济衰退。

  结构性改革是欧洲经济复苏中缺失的一环。没有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缺乏动力,打压投资意愿,没有投资便也难有新的就业机会,消费每况愈下。而且货币政策要想对实体经济起到作用,必须依赖银行借贷的配合,这暂时也没有见到希望。结构性改革更需要欧元区各国政府的全力行动,这超出了德拉吉的权力范围,不是短期内靠欧版QE可以解决的。

  丁志杰:首先,从理论上来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对调节经济增长是有效的。我们也能看到,从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先后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其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当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都是国际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释放出的流动性不仅仅是留在这些发达国家,而且还会流向其他国家。即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很强的外溢效应,这种外溢效应从某种角度可能会产生“以邻为壑”的效果。

  最后,在美联储停止量宽以后,欧元区经济一直处在通缩、经济衰退的困局。在美联储停止量宽、美元走强的情况下,欧版QE的推出可能使欧元有更大的贬值空间。

  欧版的量化宽松不仅包括欧央行,还包括成员国央行购买债券的购债计划,而且有责任分担。这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特别是重债国,或者风险大的国家,购买债券的意愿会比较弱,也就是说,欧版QE对那些真正需要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很难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对于不需要宽松的国家反而可能会显得过度宽松。财政的分割使得欧元区在货币和财政的协调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能会使QE的效果减弱。

  《21世纪》: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似乎都在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走出困局,这是无奈之举还是应有之义?

  黄益平:宏观政策(包括货币与财政政策)的主要目的本来就是要解决短期经济问题。经济热了,宏观政策紧一紧;经济冷了,宏观政策松一松。全球危机以来,各国经济十分疲软,复苏乏力,所以各国央行采取QE政策,既可以看做无奈之举,但其实也是货币政策的应有反应。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些国家的央行是否应该实施QE政策,而是另外两个问题。一是,即便是有效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也只能解决利率和价格的问题,经济结构能否修复、增长能否反弹取决于一系列配套的结构改革措施。如果一味地量化宽松但没有经济结构调整,最后只能徒劳无益。日本在2003-2006年间实施量化宽松的经历,已经提供了十分明确的教训。当然,QE引入之后还要考虑如何平稳退出的问题。二是,目前实施量化宽松的这些国家如美国、欧元区和日本都是储备货币国,这意味着他们的QE政策必定会对其它国家产生溢出效应。因此,这些国家的央行在实施QE政策时要不要考虑溢出效应?其它国家将如何应对?这是国际金融体系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人民币暴跌:欧版QE惹的祸?

  《21世纪》:近日人民币现暴跌行情,有观点认为主要是受欧版QE影响,您怎么看?人民币是否会出现趋势性贬值?

  李迅雷:欧版QE在力度和速度上都超出市场预期,促使欧元进一步贬值,欧元汇率即时跌到2004年以来的新低。欧洲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欧央行QE加上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推动美元汇率的走强,从而可能会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下行压力。

  丁志杰:美元走强,特别是欧版QE推出以后美元的进一步走强,已经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周一,在中间价有较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触及跌停。短期来看,人民币确实面临着较大的贬值预期。但是,我个人认为,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来说就是在渐进、可控、自主的原则下不断地市场化,同时,尽管央行逐步退出常态化的汇率干预,但是中国对汇率管理的能力足以能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将加大,同时人民币可能有小幅对美元的贬值,但不会出现大幅的贬值。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在6.4以下。

  黄益平:欧洲推出QE,意味着欧洲的流动性将大大增加,这会降低欧洲的市场利率,导致资本外流、欧元贬值。这样看来,人民币将面临升值的压力。但现在世界经济中变化的因素很多,仅从货币政策看,日本和欧洲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环境,美国将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环境。而中国央行很可能将持续谨慎放松的货币政策态势,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能会使得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对日元、欧元升值。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也可能适度贬值。不过人民币汇率从来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央行的考虑可能相对复杂一些,既担心货币升值影响出口和经济增长,又担心货币贬值导致资本外流,影响金融稳定。所以综合起来看,人民币汇率走势不太可能大起大落。

  《21世纪》:欧版QE的推出对全球外汇市场有哪些影响?

  李迅雷:欧央行推出QE,带来全球资本在区域之间的重新布局。所提供的大量流动性毫无疑问会产生溢出效应。而美元汇率的走强又会带动资金回流美国,增强全球未来的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

  丁志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预期美联储退出量宽,以及在今年年中加息,美元开始走强。在欧版QE推出以后,美元汇率进一步走强,1月23日美元指数USDX已经突破95。欧元兑美元大幅度贬值,1月23日已跌至1.12下方,低于欧元1999年启动时的1.17。

  由于对欧央行推出QE的预期,欧洲的一些国家放弃了欧元对瑞郎的下限,其他国家也纷纷推出了相应的量化宽松措施,来防止欧央行量化宽松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对本国的冲击。所以,在欧洲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货币竞相贬值的态势。

  从去年7月以来,欧元对美元贬值的幅度基本上已经与日元贬值幅度持平。目前来看,货币的博弈,或者说所谓的“货币战争”已经在欧洲内部、欧元区以及欧元区和日本之间展开。这未来可能会对全球的外汇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国家。目前,尽管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对美元都有大幅度贬值,基本都超过了10%,但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都在某种程度上以美元为名义锚。未来,随着发达国家货币汇率的调整到位,压力将转向新兴市场国家,这应该引起关注。

  货币政策:宽松已是现在进行时?

  《21世纪》:欧版QE对我国货币政策有何影响?近期,人民银行重启逆回购,并续做和新增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我国货币政策宽松是否将渐行渐近?

  丁志杰:在美联储停止量宽后,尽管欧洲央行推出的量宽政策会使全球的流动性紧张得到一定缓解,但是总体来说,有可能会由于美元的走强吸引资本回流美国,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动都会受到影响。目前,我国资本流入出现放缓,甚至净流出的迹象,这使得中国过去靠外汇流入、外汇占款的增加来投放流动性的渠道逐渐收窄,甚至可能成为收缩流动性的一种方式。为了保持经济中需要的流动性,央行用新的渠道来进行流动性投放,这不应该被看做是一种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更多的是为了对冲流动性的减少。

  李迅雷:此次央行重启逆回购,是继1月21日公告MLF操作后宽松再加码,而降准等进一步的宽松操作也成为可能。无论从稳增长、抗通缩等角度考虑降息仍有空间。从央行核心目标出发,目前经济增速处于24年以来最低点,稳增长需要下调贷款利率;CPI已降至1%左右、抗通缩预示存款利率也需下调;虽然就业稳定下利率暂可按兵不动,但就业通常属于滞后指标,2015年去产能进入攻坚期,新增就业仍将面临巨大考验;而从维护金融稳定角度考虑,在房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防范地产泡沫破裂也需下调利率。

  黄益平:中国央行从2014年初以来一直在实行定向宽松,11月底第一次全面降息,所以货币政策宽松已经是现在进行时。在2015年这一态势不会改变,虽然货币政策总体方向依然是稳健和不紧不松,可以预见的是,央行增加流动性的措施将会持续,今年不排除会进一步降息降准。

  《21世纪》:总体来看,欧版QE的推出对我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黄益平:从大的方面来看,欧洲实施QE是经济疲软状态下的无奈之举,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如果QE有助于稳定欧洲的金融与经济,特别是如果能够帮助经济复苏,那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将是一个好消息。短期内,因为欧元也是储备货币,欧洲QE必定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对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动,中国也很难避免这样的冲击。不过中国目前货币政策正处于偏宽松状态,相对影响应该比较小,而且政府还保持着相对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应对外部变化的工具多一些,空间也大一些。

  丁志杰:随着美联储停止量宽以及美元升值,中国货币政策方向性的转变和调整的力度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欧版QE的推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压力,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需要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做出主动调整,才是长远有益的。

文章关键词: 欧版QE货币政策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杨卫泽被中纪委带走前欲跳楼被摁住
  • 体育切尔西晋级联赛杯决赛 米兰意大利杯出局
  • 娱乐陈赫张子萱激情拥吻(图) 甜腻似锋菲
  • 财经环球时报:舆论对京沪高铁就像对黄赌毒
  • 科技苹果首次成为中国最大智能手机厂商
  • 博客到美国旅行的中国人素质更高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校转学暗箱操作被指常见称校方互给面
  • 郎咸平:旧制度与新常态谁会胜出
  • 如松:人民币将持续贬值 利率会暴涨
  • 易宪容:收紧伞形信托对股市影响不大
  • 沙黾农:所谓利空总会在主升浪前到来
  • 张化桥:中国的QE加大了贫富悬殊
  • 徐斌:A股空头合伙证监会打砸市场
  • 邱林:普京给中国移民分地靠谱吗
  • 洪榕:我眼中的市盈率
  • 钮文新:美元、欧元的“双簧戏”
  • 慕容小散:在A股学习耐克抄底国足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