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央行变脸背后的欧洲QE困境
费雪
2015年不太平,新年国际资本市场第一只黑天鹅来自瑞士央行[微博]。
2015年1月15日,瑞士央行宣布放弃1.2的欧元兑瑞郎汇率下限,同时降息至负0.75%。这一举措出乎市场预料,因为此前不久瑞士央行行长乔丹还信誓旦旦保卫这一比价,消息一出,市场措手不及。一时之间,欧元大幅下跌,欧元比瑞士法郎大跌13.5%,瑞士法郎比美元则上涨超两成。华尔街投行损失惨重,甚至有外汇经纪商因此申请破产,不少外汇交易员称之为“大屠杀”。
瑞士央行这一举措,让其信用度大打折扣,而瑞士本身也深受其害,无论短期还是中期。先说短期,在政策推出当天,瑞士股市大跌,一度接近10%,当天造成上千亿瑞士法郎市值蒸发,金融行业更是深受其害;而中期来看,强货币对于一国并非福音,尤其是对出口行业,瑞士央行这一举措使得瑞士企业很受伤。瑞士主要产业是钟表以及旅游,瑞士法郎上升对于出口相当不利,著名Swatch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放话表示瑞士央行的行动是一场“海啸”。
尽管如此,一切行为背后都可找到理性解释,瑞士央行的自杀式“雷霆手段”也有其苦衷。三年半前,瑞士央行强行将瑞士法郎与欧元挂钩,但随着欧元近期动荡,瑞士接近2%的经济增长在欧元区可谓一枝独秀,这也意味着瑞士法郎的实际内在价值相对欧元出现升值,导致资金不断流入瑞士,这也使得瑞士央行不得不一直买入欧元以压低瑞士法郎汇率。在过去1.2的比价之下,瑞士央行由此成为卖出瑞士法郎买入欧元的主要对手。
瑞士央行固守1.2防线,令瑞士法郎被认为是避险货币,波动很小,表现稳定,然而风平浪静之下其实隐含不稳定。随着欧元不断升值,瑞士央行不断买入欧元资产,而其购入的欧元直线上升,这甚至导致外汇储备占瑞士GDP比例高达7成,而三年前这一比例仅仅为3成,而其中欧元比例为45%左右,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这一比例对于一个小国家而言风险过大,而瑞士央行甚至是一家上市公司,因此自身也有考虑,面对欧元的贬值预期,一方面如此高昂的外汇储备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如果未来欧洲QE继续扩大规模,那么对于瑞士来说将负担更加艰巨,因此瑞士央行选择突然手段结束挂钩不失为自保之策,可谓“长痛不如短痛”。
也正因此,瑞士央行变脸根源,还是在于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即将推出,瑞士央行只是先发制人而已。这一次市场动荡背后,不仅昭示了主要央行的各自为政,更反映了欧洲内部经济政治的分裂。
目前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一直力主量化宽松,这也意味着央行可能将买入欧元区各国国债。这对于希腊甚至西班牙来说可谓利好,比如近期西班牙国债大受追捧,收益率跌至1.66%;但是德国等主张紧缩的国家严格反对,因为他们认为这一举措无疑使得欧元区步入过去寅吃卯粮的老路。
如此拉锯之下,不仅欧元区量化宽松规模扩大一直没有落实到位,反而充满不确定性,市场各方也深受其害,未来很可能还有其他黑天鹅。
经济萎靡之下,全球央行竞相宽松,从美国到日本,如今欧洲也即将加入量化宽松的队伍。欧元区2014年12月CPI终值同比下降0.2%,这意味着欧元区正式进入通缩,这是五年以来首次,为量化宽松的推出营造了舆论优势。如今欧洲央行量化宽松已经是箭在弦上,但是很多共识就没有达成,市场预期欧元央行的量化宽松购买债券一块很可能下放到各成员国央行。可以预计,在全球量化宽松混战中,瑞士央行只是第一个退出者,后面肯定还有后续者。
全球经济低迷之下,低油价带来的福利也难以抵消增长乏力的阴霾,宽松货币政策总被认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下调了0.3%,中国则被调下0.5%,对比之下,因为欧元央行即将推出量化宽松的预期,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仅仅被下调0.2%,可见欧元区的量化宽松众望所归。
对于经济低迷,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微博]评价全球增长前景过于缓慢脆弱、不平衡,而IMF的政策建议包中,一如既往包含呼吁放松货币政策。问题在于,宽松货币真的有用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量化宽松对于经济拉动的影响其实远远不如人们预期得那么大。在危机之中,货币政策放松可以拯救金融机构不致倒闭,但是在日常经济周期中,货币政策对于改善经济表现回天无力,即使对于改善通缩恐怕也难以奏效——别不信,看看日本央行与通缩对抗二十年的痛苦经验就可得知。既然如此,为什么财经政要还是在呼吁货币宽松?在我看来,这或许主要源自是政治家们要做点什么的恒久心态,而货币似乎是最容易的一块。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