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评论:积极消极成本最重要
导读:MarketWatch撰稿人莱克拉迪斯(VICTOR REKLAITIS)撰文指出,近期投资者和专家当中对于指数基金和积极管理基金的争论,对于指数基金的一些担忧,其实都是文不对题,对于投资者而言,其实最关键的是成本。
以下即莱克拉迪斯的评论文章全文:
如果你现在正担心下一次熊市可能到来,自己的指数基金将表现不及那些选股投资者,那么我告诉你,这担心实在不是地方。
不错,简单追踪市场指标的做法在牛市当中魅力十足,而在熊市当中就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不错,那些最知名的指数基金是根据每一家企业的总市值来确定其股票的权重的,因此要采取防御性运作也是相对困难的。
MarketWatch最近有一篇专栏文章,颇受关注。文章引用了投资通讯撰稿人斯塔克(James Stack)的言论,深入解释了这些问题。文章称,在下一次熊市当中,指数基金投资者所遭受的损失将超过传统的,价格更高的,由选股经理人掌管的积极管理基金的客户。因此,文章得出结论,指数基金会误导投资者。
可是,历史数据告诉我们的,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比如说,正如2008年标准普尔指数VS积极管理基金评分报告的细节所显示的,大多数积极管理基金在2008年熊市当中的表现是不及自己相应基准指标的。当时,标普在报告当中指出,“相信熊市更有利于积极管理的想法,其实是个幻觉”,他们还补充说,2000年至2002年的熊市也是类似的情况。
是的,有些基金经理人是可以超越大盘的,哪怕指数化巨头先锋集团对此也不讳言,但是大多数经理人都做不到,在牛市或者熊市中都是一样的做不到。
那篇文章的另外一个忧虑是,现在大量资金都涌入了指数基金。文章称,如此大规模的指数化投资会推高波动,削弱多元化。另外一位专栏作家的文章也有类似的观点回应,称消极基金获得大量投资可能导致某些特定股票,甚至整个资产门类的价格过热。
可是,在我看来,这些担心其实都过头了。何以见得?首先,正如一位先锋分析师去年8月接受MarketWatch采访时指出的,指数基金在可投资资产当中依然只是少数。截至9月30日,积极管理基金在股票基金当中依然是63%的比重。还有,谋利动机是不会消失的,肯定会持续推动众多投资者将赌注押在积极产品身上。再者,哪怕是使用消极基金,但是用这些基金构筑自己投资组合的做法本身,依然是一种积极运作,参与了市场定价过程。
与其担心自己被指数基金误导,担心投入指数基金的资金规模可能已经过当,还不如问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收取费用更高,而表现却不及平均水准的积极管理基金。财经撰稿人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就强调,大多数共同基金提供商“对投资环境的污染还要超过第三世界的炼油厂”。
在评估了自己的投资之后,不妨去了解一下一种近期颇多争议的新指数基金产品,即所谓“smart-beta”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这种产品的目标就是相对于市值加权的指数做到回报强化或者风险最小化,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价格昂贵的积极管理产品的一个很好的替代品。
“smart-beta”产品的批评者称,这些ETF根据风险进行调整之后的表现数据并不高于平均水平,而且成本还超过最简单的消极基金。这样的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这些新兴的ETF产品还在持续获得投资流入,根据晨星公司的数据,在截至6月30日的十二个月当中,其旗下资产规模跃升了28%。
最终,许多投资专家都觉得,我们现在的讨论很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切题。毕竟,某种程度上说来,我们都是积极投资者,哪怕只是决定我们的投资组合该给予一支指数基金多大的比重,也是一种积极操作。
一些专家强调,真正重要的,其实还是专注于低成本的基金,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先锋的创始人伯格(Jack Bogle)9月间就曾经警告,支付给积极管理经理人的费用最终会累积成回报的巨大损失,在你的投资生命中,最大可以相当于你总利得的80%。(子衿)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