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评论:各央行已被自己套牢
导读:财经撰稿人达斯(Satyajit Das)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本身就是失败的,对经济实质帮助有限,但是现在却已经彻底套牢了各央行,使得他们无法放弃这种政策。
以下即达斯的评论文章全文:
尽管联储现在确实已经不再购买国债了,但是美国的货币政策依然是非常宽松的,而且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保持这种状态。
因为改弦更张的消极影响实在是太过巨大了。如果收回刺激,就将直接打压经济的活跃程度。政府必须为债务支付更多的利息,以及由此而来的更高的税率将直接影响到可任意支配收入,在工资停滞不前时,这种影响尤其明显。接下来,我们就将看到消费支出的迅速缩减。经济增长迟缓,再加上更高的财政乘数的作用,将使得预算赤字缩减和政府债务控制的任务变得愈加困难。
于是,我们不难看出,联储其实是很难扭转这种扩张政策的,而这也就坐实了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那讽刺性的总结:“这世上没有什么比一个临时性的政府计划更具有永久性了。”
联储基本上是泥足深陷,无法自拔了。他们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是很难改变的。利率正常化、减少购买政府债券,以及减少联储持有的债券数量,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使利率上扬,威胁到经济扩张所需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低利率则意味着那些已经玩火过头的企业和国家还能够继续保持现有举债速度,甚至更多举债。
各国央行[微博]都难以出售自己资产负债表上的政府债券和其他债券。这些债券的规模就意味着,一旦脱手必然导致更高的利率出现,让央行、商业银行和普通投资者遭受惨重损失。与此同时,流动性的减少还将使得信贷供应收缩,对脆弱的金融系统产生釜底抽薪的威胁。
2013年,联储只是试探性地发出缩减信号,表示要逐步减少债券购买额度,便立即引发了市场的剧烈波动。抵押利率上扬,现有抵押贷款再融资速度减缓,整个房市的复苏都受到了拖累。利率提升1%,就意味着美国政府的偿债成本要增加大约1700亿美元。如果七国集团的利率一起增长1%,就意味着他们的债务利息开支总计将增加大约1万4000亿美元。
更高的利率还将直接影响到已经债台高筑的企业和消费者。比如,在美国,根据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研究,1%的利率上涨就意味着美国家庭的偿债额度将从8220亿美元增长至8760亿美元,增幅7%。
国际清算银行估算,如果政府债券利率上扬3%,则美国发行在外的政府债券价值因此遭受的损失将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8%,而在日本,这一比例更将达到35%左右。
尽管并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但是各国央行却都坚持了同样的政策。央行银行家们说服自己相信,零利率也好,量化宽松也好,都只是暂时性的,而在情况合适时,他们就能够改变这种政策。
量化宽松导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其实已经将央行本身至于巨大的风险之下,这风险就是债务违约,或者更现实的是,收益率上涨——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经济复苏,利率上涨,这都是几乎必然要发生的。理论上说来,一家央行可能因此遭受的损失,其规模是上不封顶的。
尽管各央行还没有开动他们全部的行动力,而且与此同时,通货膨胀依然保持温和,但是归根结底,先行的政策并不能解决那些关键性的问题,而且恐怕也难以让我们的经济回复健康。(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