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新引擎的关键

2014年10月31日 17:26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路透北京10月31日 - 过去五年高举高打的策略为人民币打通了走出去的捷径,但离扎根海外仍任重道远。目前市场共识是,配合资本项目开放来加大对外投融资将是新的推动引擎,而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为国际金融体系提供值得信任的公共产品。

  市场人士认为,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对内持续金融市场改革,并通过产融结合,来提供更多透明、完全、合乎国际规范的金融产品,一方面要求对外推进投资者教育,扩大市场基础。

  “我们的方向是为国际金融体系提供金融稳定的公共产品。中国经济的迅速强大,是货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根基。”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刘东民对路透说。

  今年中国已在欧洲数个城市建立了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并提高了海外投资者购买中国资产的配额。目前全球安全资产存在供求缺口,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之后多国评级被调降,全球AAA级债券数量减少,而新的全球金融监管规则也要求全球银行需持有更多安全资产。

  刘东民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亮点将是人民币债券资金池,包括国债、企业债,金融机构债,甚至是未来地方政府债,这些债券都可能成为全球安全资产或者准全球安全资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机遇。

  但他也坦承,目前企业债在离岸市场推得比较弱,民企报表状况不好,国企发债也不容易、成功的很少;城投债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债到海外发行,也需要在规范化、透明度等方面做出更多改善。

  除了自身改善,如何让国外投资者更容易接受人民币产品是另一难点。一基金海外产品负责人士对路透说,从到欧洲发行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的亲身体验来讲,一方面感觉中资银行在海外的销售渠道仍不发达,很多产品需要找当地银行来代销,这会影响销售效果。

  另一方面,投资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愿买、不敢买这些产品也是制约因素。“最困难的还是投资者教育,外国人不是很认同中国的产品,比如投资标的人家不认识,风险又如何能符合欧洲的标准?”

  银行对此已有清醒务实的看法。中国银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程军在接受路透专访时就表示,中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的优势是资金实力、客户、熟悉度,而外资行的优势在于某些领域的技术力量和产品服务的精细程度,目前仍需要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先把蛋糕做大。

  汤森路透IFR整理的今年以来承销点心债的各家银行排名: 账簿管理人 募集资金(百万元人民币) 债券数量

  1. 汇丰 74,061.0 226

  2. 渣打 46,915.0 151

  3. 星展 23,753.4 66

  4. 法巴 21,391.8 73

  5. 中国银行 17,016.3 35

  **本周市场动态**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周四正在发行一笔5年期基准规模的“申根债”(在卢森堡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别称),现正按约3.35%的初步指导息率向投资者进行询价。

  --按市值计中国第四大银行--中国银行旗下飞机租赁子公司--中银航空租赁(BOC Aviation Pte. Ltd。)周四成功发行一笔15亿元人民币、四年期点心债,票息为4.20%。

  --香港金管局周三称,截至9月底,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分别达9,445亿元及1,831亿元人民币,总计11,276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存款较上月环比微增0.82%。

  --三位消息人士周一表示,中国央行[微博]已经决定将澳大利亚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资格,授予中国银行悉尼分行,预计近期将宣布。中澳贸易往来密切,中国官方人民币清算行在澳洲的确立,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更广泛的使用。(完)

  (作者:李然 审校:杨淑祯)

  (来源:路透中文网)

文章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银行公共产品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反贪局:发改委落马官员家中藏超2亿现金
  • 体育詹姆斯回归首秀8失误 骑士负尼克斯
  • 娱乐木子美自曝与张歆艺前夫旧情:想看裸照
  • 财经油价今或迎七连跌 批发价回到4年前
  • 科技苹果CEO宣布出柜:自豪是同性恋
  • 博客马未都:徐才厚为何被取消上将军衔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4名大一美女打造粉红城堡寝室(组图)
  • 邱国鹭:科技热的冷思考
  • 谢百三:股市处于牛市 来之不易
  • 杨国英:美联储退出QE对中国利大于弊
  • 商寅泉:任志强退休对房地产影响几何
  • 郎咸平:面对民企传承政府该做什么
  • 易宪容:QE退出不会让人民币重度贬值
  • 徐斌:中国大牛市假以时日大喷发
  • 叶檀:谁动了我们的一千亿美金
  • 马光远:“后QE时代”对中国四重冲击
  • 张明:全面降准的概率正在上升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