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评论:1929噩梦重现

2013年12月09日 22:24  新浪财经 微博

  导读:财经撰稿人米赫德里(Anthony Mirhaydari)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目前道指的走势已经和1929年大崩盘之前高度相似,而同样高度相似的,还有当年的联储和现在的联储所犯下的错误——直接购买债券,增加货币供应,压低利率,试图以此带来繁荣。

  以下即米赫德里的评论文章全文:

  那些忘记历史教训的人,注定将要重复过去的错误。

  作为一个市场历史研究者,我已经不知多少次看到这条规律生效了。眼下的市场情绪正在从恐惧日益转向贪婪。过分的小心变成了过分的热心。宏观角度,故事的情节总是一样的:太多的贷款,太多的投机,怀疑立场迟迟不肯到来,而“这次不同”的理念愈来愈受到广泛的接受。

  无论是铁路扩张之后的1893年,对钢铁行业集成的兴奋之后的1901年,还是投机和银行业危机之后的1907年,其实都是类似的轨迹。是否伴随着抵押信贷的扩张,IPO的活跃,或者是央行刺激之类,其实都只是细节的差异。美好的行情是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的,而且事实上也确实都没有持续下去。

  人性当中固有的弱点就决定了我们在各种极端之间的往来摆动是永远无法避免的。我们对于经济力量总是只有一知半解,而这经济本身恰恰又是我们投资、购买、储蓄等各种决定荒谬之处的集中体现,所有这些就意味着,决策者们永远不可能击败商业周期的变幻莫测。

  是的,这一次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具体的细节或许会有所变化,但主题其实永远不变。

  事实上,股市现在已经描绘出了一条诡异的线路,和臭名昭著的1929年大崩盘之前极为类似。McClellan Market Report的麦克莱伦(Tom McClellan)受到了著名图表分析专家狄马克(Tom Demark)的启发,绘出了一幅当年道指和今日道指走势的比较图。

  请原谅,但是我无法不向着华尔街最近几个月以来的美梦头顶浇一盆冷水。创纪录的看涨情绪,创纪录的保证金债务规模,熊派纷纷投降,市场日益依赖券商贷款,联储的刺激政策,以及认为企业利润再不会受到任何打压的一厢情愿……一场其实是乱哄哄的美梦。

  单单从估值面进行考虑,我们现在就有理由感到担心了。

  与此同时,在基本面,担心同样是有必要的。整体经济增长乏力(Macroeconomic Advisors目前的估计是,我们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只有1.2%),美国人以令人恐惧的速度退出劳动力群体,企业依然不肯做出资本开支决定,个人消费开支的增长速度其实是衰退水平,联储的廉价货币刺激政策已经走过了收益递减的转折点。

  我们的现实委实承担不起我们的乐观。数以万亿计的银行储备正在静静躺在保险柜里。由于“减退论”出炉,导致抵押利率5月至8月间从3.4%上涨到4.6%,住宅市场的复苏已经止步。由于联储有效地将国债的增长部分货币化,债市的面目已经被扭曲。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变得日益脆弱,一旦减退真的开始,他们随时可能遭遇货币危机。

  联储当然非常清楚这一切。可是他们现在已经陷入了一个困局——要么选择上述的风险,要么选择大规模抽走2009年之后复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流动性,而这显然又会造成另外一系列风险。

  然而,无论如何,和1929年崩盘之前高度相似的若干细节都已经足够让我们毛骨悚然。

  伯南克所领导的联储拼命想要避免当年曾经使得大萧条局面恶化的错误,即在不当的时间收缩货币供应,但是这动机过分强烈了,反而使得他重复了最初导致大萧条的那些错误——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国债采购持续降低利率,以低通货膨胀或者零通货膨胀来推动经济扩张和股市的牛市到来。

  可是,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哈德(Murray Rothbard)关于大萧条的研究所发现的,无论是当初的价格下跌,还是现在的价格下跌,其实主要都是生产力和效率提升使然。

  1920年代晚期的联储,尤其是斯特朗(Benjamin Strong)领导的纽约联储同样也是深深陷入了量化宽松模式,通过直接购买债券来增加货币供应和压低利率。当时的华尔街,也和现在一样患上了欣快症。

  最终的结果是很可怕的。

  当决策者们违背了《经济学人》编辑白芝浩(Walter Bagehot)在《隆巴特街》当中所勾画出的关键性的行为准则,他们的自我感觉相当良好,就像英雄一样。白芝浩指出:他们应该尽可能向那些有偿还能力的银行放款,但前提是,必须采用惩罚性的利率,而且还需要高品质的抵押品。央行的刺激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用于应付恐慌,应付再没有其他人肯放款的危机;相反,总想举着印钞机扮演经济救世主则是错误的。

  至关重要的原则再度被违反,历史的错误再度被重复。伯南克将会目睹他的错误和他的误导性的言论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他宣称,量化宽松正在发生作用,因为股价上涨了,但是却对“财富效应”没有发生的证据选择性失明。

  斯特朗在1927年曾经宣称,自己坚持低利率和信贷扩张的政策将给“股市一小杯威士忌”,但是他死于1928年,没有亲眼目睹这种固执之后的宿醉。(子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金正恩姑父张成泽被抓现场视频公布
  • 体育NBA-科比复出湖人负 英超-阿森纳憾平
  • 娱乐李某案同案律师:在车上已发生性行为
  • 财经央企中铝去年巨亏82亿职工兼职开黑车
  • 科技阿里巴巴22亿元投资海尔拓展物流
  • 博客旅日华人:如果中日开战你站哪一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教育部拟定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
  • 赖伟民:三中全会对楼市的影响
  • 金岩石:楼市投资黄金期即将结束
  • 谢作诗:人人生而不等
  • 连平:CPI年内波动高点已过
  • 水皮:人民币硬不过比特币
  • 小艳红:香港白领的苦逼生活
  • 孙大午:非法是民企头上剑
  • 罗天昊:中国难产曼德拉 呼唤吴登盛
  • 洪平凡: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挑战
  • 叶檀:新型城镇化 地价还会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