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评论:通胀不是免费午餐

2013年11月06日 23:07  新浪财经 微博

    导读:MarketWatch首席经济学家凯尔纳(Irwin Kellner)撰文指出,尽管目前经济学界很多人都相信美国经济需要一点通货膨胀,但事实是,通胀一旦制造出来,常常会带来巨大的麻烦,希望以这种方法来带动经济增长,其实很可能得不偿失。

  以下即凯尔纳的评论文章全文:

  无论是联储的官员,还是联储之外的观察家们,他们当中都颇有一些人认为,对于我们当前的经济而言,要打破僵局,一点通货膨胀还是很需要的。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制造通胀而指望后者一直保持温和,就像生下孩子却指望后者永不长大一样不现实。

  整个过程或许需要一点时间,但是只要通货膨胀开始出现了,它就绝对不会原地踏步。这是因为,一旦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在工资和物价当中得到了体现,由于劳动者和企业都希望击败通胀的缘故,后者必然要迅速开始大步向前。

  人们最自然的反应就是蜂拥购物,抢在物价上涨之前下手。大家的购买意愿都很强烈,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接受高一点的价格,而企业必然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涨价,因为他们也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利润率——当然能够提高更好。

  事实上,在早期阶段,经济当中所有的主要玩家,无论消费者、企业、股市、联储还是政府,在通货膨胀刚刚抬头时,大家都会兴高采烈到过头。专家们将这叫做“货币幻觉”。

  消费者往往会将高物价和高工资联系起来。从过去的经验当中,他们了解到,和物价稳定时相比,通货膨胀环境中,他们获得更大幅度加薪的可能性要来得更高。这样,他们就可以更轻松地偿还债务了。

  企业常常会依靠通货膨胀来推高自己的盈利。高价格会让他们的财报显得更体面,在他们实际售出的产品或者服务总数量没有变化的前提下,让利润率得到提升。

  不必说,能够让美国企业界开心的事情,一定也会让股市开心。逻辑非常简单,既然物价上涨能够提升盈利,那也就没有理由不能够提升股价。

  如果要联储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当然会选择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是工商业前进车轮的润滑油,是受欢迎的,如果通胀过高,联储也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缩货币供应来对付。事实上,我们应该说,还没有什么样的通货膨胀是不会在紧缩货币面前俯首称臣的。

  另外一方面,通货紧缩则是联储的噩梦。价格下跌会让人们等待,推迟购物的决定,让企业看着待售产品库存堆如山积,而他们在这种时候最终只能剩下一个选择,即减产和裁员。当人们失去自己的工作,他们当然更不愿意支出。这是一个完整的恶性循环。

  至于华盛顿,对通货膨胀更加是一往情深。首先,通货膨胀会推动税收以超过开支的速度增长,因为开支是预先就已经规划好的。更不必说,美国政府的身份是纯债务人而不是债权人,以更廉价的美元去还债,何乐而不为?

  当然,债权人就遭殃了。那些持有债券的人们会在两个方面受到损失,首先是因为利率上涨,债券的价格会下跌,其次是将来他们拿回本金的时候,这些本金的购买力和他们当初买进债券时比已经缩水了。

  债券持有者往往都是那些依靠固定收益维持生活的老年人。他们在收入减少的同时还必须面对上涨的价格,在通货膨胀环境当中,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最后,历史其实已经告诉我们,更多通货膨胀并非总是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哪怕最初人们制造它的时候是怀抱着这样的幻想。比如美国1970年代的停滞膨胀,还有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恶性通货膨胀,都是让人不堪回首的惨事。

  为了击败这两次通货膨胀,我们最终都付出了深度衰退的代价。(子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警方锁定作案车辆
  • 体育欧冠-梅西2球巴萨3-1米兰 阿森纳胜 视频
  • 娱乐刘晓庆:隐婚1年才公开 曾拒收老公1千万
  • 财经媒体称央企员工平均年薪11万是私企3.8倍
  • 科技十大智能手表:苹果iWatch最令人期待
  • 博客方舟子:质疑崔永元所获“国际大奖”
  • 读书真实版色戒:怀揣明星梦的刺客郑苹如
  • 教育教授强令女儿弃中文学金融 新浪教育盛典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
  • 江濡山:民企对三中全会有五大期盼
  • 水皮:李克强公开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 沈晓杰:孙杨是考驾照寻租链上的冤魂
  • 陶冬:房价短期会涨 中期会跌
  • 朱大鸣:三中全会房地产政策大猜想
  • 陈思进:最大海归潮冲向中国
  • 叶檀:中国无人能逃脱通胀压力
  • 商寅泉:自住型商品房前景初探
  • 周彦武:如何突破监管的存贷比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