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陈月石
在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二周、距离触及16.7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不到10日之际,作为美国国债前两大海外债权国的中国和日本,双双公开对美国施压,要求其避免史无前例的政府债务违约问题(详见东方早报10月8日A18版《华尔街拟定美国债务违约预案》)。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10月7日敦促美国在10月17日之前采取切实措施,及时解决国债上限争执,防止美国国债违约,确保中国对美投资安全。
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10月8日也作出类似表态。他称,假如美国财政僵局得不到解决,日本持有的美国债券价值有可能下跌,并称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议上,与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进行讨论。
中日此番高调敦促美国的背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仍在债务上限问题上继续僵持,丝毫未见协商谈判的迹象。至昨晚截稿,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最新表态是:呼吁国会尽快通过法案,提高联邦政府的举债上限,以防止因违约造成的经济灾难;可以接受短期上调债务上限;强调不会在共和党人达不成目的就以政府关门或债务违约相威胁的情况下谈判。
中日双双紧急应对
中方在本周率先对美国债务问题表态。
朱光耀在7日外交部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表示,美国在中国有大量直接投资,中国更持有巨额的美国国债,“因此我们自然关注美国财政僵局的发展状况,理所当然地提出美方要确保中国对美投资的安全性的合理要求。”
他同时表示,一旦发生债务违约,美方应首先确保国债利息的支付。美国完全有能力用借新还旧的方式来解决美国国债本金兑付的问题,但是要处理好技术上、时间上的衔接,防止出现违约。
日本同样有些“坐不住”。与上周该国财金高官表态称“美国财政僵局是美国国内问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官员也开始明确敦促美国防止国债违约。
据路透社报道,麻生太郎昨日表示,日本必须考虑美国债务上限僵局迟迟不能打破引发美国国债价格下跌的风险,同时必须考虑各种可能性,包括日本所持美国国债资产缩水的可能性。
“任何拥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都必须考虑美国债务上限不能及时上调的后果。”麻生太郎表示。
而在周一,《日本经济新闻》引述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日本官员当日与美国财政部官员就债务上限问题召开了数次紧急电话会议,敦促美国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协议,否则可能引发债务违约,这会导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最受牵连的将是中国”
中日两国的担忧显然在情理之中。
美国财政部9月17日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增加15亿美元,至1.2773亿美元,稳居世界各国(地区)之首,占外国主要债权人持有的5.590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的22.8%。
日本紧随其后,美国第二大债权国日本7月大幅增持美国国债520亿美元,7月持有美国国债1.1354万亿美元。
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认为,虽然中国是美国国债的第三大债主,次于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人美国社保信托基金和美联储,但倘若美国国债的违约大戏真的上演,最受牵连的将是中国。
“单看美国国债的最高持有人,美国社保信托基金将受到最大影响,其次是美联储和中国。但从理论上讲,美国社保信托基金可以通过对国会施压以及关掉其他基金来填补国债损失带来的缺口,同样的,美联储有印钞机可以覆盖损失,只有中国会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德意志银行的全球外汇策略主管Bilal Hafeez表示。
而跨境资本的大幅波动或将是中国面临的直接冲击。
瑞银证券发布报告称,对中国而言,美国经济的任何波折都会给未来一两个季度中国的外需平添变数。而在违约发生的风险情形下,全球无风险利率可能失去基准,中国或将会面临波动更为剧烈的境外资本流动。
面对美国国债潜在的违约风险,朱光耀表示中方也做好了各种准备,包括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加强对国际资本市场上资金流动的监测,适时适度调整政策,确保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的稳定。
全球市场恐难免震荡
中日等美国国债持有国忧心忡忡的直接原因,是距离美国政府触及16.7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仅剩不到10天,但至昨晚截稿:民主、共和两党在寻求打破财政僵局的突破口上仍未有明显进展。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昨日表示,愿与共和党人就一切与政府预算相关的问题进行协商,但他不会在共和党人达不成目的就以政府关门或债务违约相威胁的情况下谈判。他敦促众议院尽快就政府临时拨款议案进行表决,以结束政府停摆的局面。
奥巴马还在讲话中呼吁国会尽快通过法案,提高联邦政府的举债上限,以防止因违约造成的经济灾难。
此外,白宫发言人卡尼(Jay Carney)昨日表示,为度过10月17日,即出现政府触及债务上限的潜在危机的那天,奥巴马愿意接受短期上调债务上限。
不过,即便短期债务展期能够为两党带来短暂的喘息之机,但显然,这并不能解决潜在的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政府债务违约。
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大部分经济学家预计,此次政府关门对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将带来0.1-0.2个百分点的拖累。而相比之下,债务上限之争对经济构成的冲击无法加以量化,但给出一个定性评价并非难事:这会对经济构成非常、非常大的冲击。
事实上,即便是“技术性违约”的潜在风险本身就足以震动美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瑞银证券昨日发布报告认为,虽然“技术性违约”不同于实质性违约,只是政府暂时无法按时支付本息而非刻意违约,但其潜在冲击仍可能十分大。“技术性违约”风险本身就足以打击私人部门信心,拖累消费和资本开支。而在违约发生的风险情形下,考虑到美国国债利率作为全球无风险利率的重要基准,无论“技术性违约”有多短暂,都可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