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思路:外交政策即经济政策

2013年02月20日 08: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美国出口总额及在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示意 美国出口总额及在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示意
美国货物出口年增长率示意数据由本报记者骆青、牛瑞飞根据美国商务部网站资料整理张芳曼制图 美国货物出口年增长率示意数据由本报记者骆青、牛瑞飞根据美国商务部网站资料整理张芳曼制图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发表国情咨文称,未来4年施政重点侧重于经济等问题。而此前,国务卿克里曾作出被评论为“外交新思路”的表态:“外交政策即经济政策”。当前美国外交“经济思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观察的问题。本版今日推出本报驻美国记者的相关报道,并继昨日盘点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之后,重点透视美国对华经济外交趋向。 

  对华交往大打经济牌

  本报驻美国记者  吴成良

  奥巴马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内阁还在组建中,从已经上任和提名的人选看,未来4年奥巴马政府中关键岗位将主要由理性务实派掌舵。从近期美方高官表态和学者分析来看,鉴于大选政治周期暂告一段落,而且美国经济在慢慢走出低谷,中美经贸关系有望少受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干扰。不过,奥巴马政府一方面强调对华交往与合作,另一方面对华施压的两手策略,不会改变。

  规则牌

  “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人民币汇率等,是未来与中国交往的重要挑战”

  2月12日,奥巴马发表连任后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说,阐述未来四年施政重点,其中绝大部分篇幅聚焦于美国国内经济、预算以及控制枪支暴力等问题,对外关系方面着墨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仅在谈及清洁能源时轻轻地提了一下中国。这与去年形成极大反差。奥巴马在去年的国情咨文中5次提及中国,并高调宣布成立一个以中国为主要靶子的跨部门贸易执法机构。不难看出,今年奥巴马在涉华方面语气和缓了许多。

  美国霍兰德·奈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罗纳德·奥利尼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美国大选政治周期的结束,而且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奥巴马已经不必为了选举政治而拿中国说事,未来一段时期,美国国内应该会少一些对中美经贸议题的操弄。

  不过,有专家认为,奥巴马政府将延续其对华两面下注的策略。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说,奥巴马第二任期内对华政策将很大程度上保持延续性。他表示,奥巴马政府将继续其对华“两手策略”,一方面与中国进行高规格的交往与合作,另一方面,在其声称的“中国不遵守经贸规则”方面,会继续对中国强硬。

  这从美国新任国务卿约翰·克里的表态中可见一斑。1月24日,在出席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就其提名举行的听证会时,克里阐述了一套对国际问题的务实主义看法。在被议员问及如何在经贸议题上施压中国时,克里强调了深化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他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另一个重要经济体。中国可以在所有的全球行动中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合作伙伴。他表示,尽管中国同美国在市场方面有竞争,但这不应被视为削弱我们在一系列领域进行合作的负面因素。

  克里也不忘打出过去几年里美国官员时常挂在嘴边的“规则牌”。他称:“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对所有国家都适用的规则。”他表示,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人民币汇率等议题,是未来与中国交往的重要挑战。言外之意,将在这些议题上继续对中国施压。

  贸易牌

  “美国对中国‘贸易执法’的力度,取决于美国经济的整体健康状况”

  提供政府关系顾问服务的公关公司“ML战略公司”总裁戴维·莱特对本报记者表示,贸易问题将继续得到奥巴马政府的高度关注,而焦点将是中国、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重启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及寻求达成全球范围的服务贸易协定。莱特说,奥巴马将寻求加强与中国的关系。除中国之外,奥巴马也将通过推动一些平衡的贸易倡议,寻求加强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关系,包括印度和巴西。

  莱特认为,2013年,中美两国的贸易紧张关系可能继续,焦点领域包括关税、服务业壁垒,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投资限制,以及中国的国有企业、对一些原材料的出口限制和人民币汇率等议题。

  奥巴马政府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会有多强硬?美国国际咨询服务公司总裁、前美国助理贸易代表查尔斯·布鲁姆对本报记者说,美国对中国“贸易执法”的力度,取决于美国经济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果美国经济好转,就会少一些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措施。他指出,双方都应该认识到,中美有一些冲突是正常的,这是两国经贸关系中正常的一部分。他认为,奥巴马政府未来4年内,贸易政策上会以产业损害和中国不遵守规则为由,继续对中国发起贸易诉讼。但他认为,中美两国经贸摩擦仅是个案问题。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合作与发展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摩擦不会改变中美合作的基本面。

  布鲁姆表示,当前,中美两国经贸格局中欠缺的就是在一些攸关全球未来的重大问题上的协同努力与合作。这些重大问题包括环境、能源、交通、食品生产等。如果中美能在这些领域开展实质合作,不仅两国受益,也会造福全世界。

  美国智库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对本报记者说:“我并不认为,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处理对华经贸的方式会有任何的变化。我相信,奥巴马仍认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是两国双边关系中积极、正面的因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在继续增长,美国在华企业对在中国投资仍持积极态度。”芮效俭表示,希望奥巴马政府不要为了政治目的而采取对华强硬措施。强硬措施必须基于事实和证据。芮效俭还说,经贸摩擦的问题不应被政治化,贸易纠纷应该被严格限定在它们所涉及的技术层面上来处理。他认为,两国有充分的争端解决机制,这既包括美中之间的双边协议,也包括世贸组织机制。

  美国战略咨询公司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高级副总裁、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谢安敏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对于未来中美经贸关系,我预期奥巴马政府会继续与中国在双边和多边场合进行高层次的密集沟通。正如奥巴马总统所说,没有美国与中国的合作,任何国际问题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我预期,奥巴马政府将继续在政治、经贸、安全、可持续发展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与中国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他说,具体到经贸关系,我想奥巴马政府会密切关注中国将如何推动经济继续发展,也会关注中国是否将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从而鼓励国内消费,并给外国投资和贸易提供公平、开放的机会。

  以经济力量谋求全球领导力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博雅

  美国正孕育下一场制造业革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外交政策愈发显示出向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和拓展美国经济利益倾斜的趋势。

  美国国务卿克里阐述其外交思路时曾说,美国如果希望继续成为领导全球的国家,就必须理顺自己的财政局面。“外交政策即为经济政策。”克里说,“国不强无以立足于世界之林。作为国务卿,我是否能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帮助他们建立秩序,首先在于我的政府是否能理清自身的财务。”

  克里表现出的这种重视经济的思路,实际上是迫于美国现时情况的一种识时务的选择。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的智库亚洲学会将克里的表态视为一种“外交新思路”。亚洲协会学者马特·斯顿夫评论称,“外交政策的创新是重大机遇和迫切挑战难得的结合,”美国开始重振经济,重塑制造业的全球领导力是机遇,但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挑战和久久难以消除的安全威胁,使得美国对全球盟友的承诺与其自身的能力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事实上,为经济服务的外交政策的这一基本理念在美国国务院对自身的表述中就有所反映。今年2月,由美国务院和美国国际发展署共同发布的《2012年度业绩及财政信息报告》中(以下简称报告),对美国国务院使命的4条描述中,有两条直接和经济相关。在经济方面,美国外交政策的最终目的首先是创造国内就业,其次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谋求利益,同时也保障其本身的经济和安全利益。

  在外交政策帮助创造就业方面,前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12年初首次提出“就业外交”概念。时值美国经济处在低迷期,创造就业是政府的第一大难题。当时希拉里引用了一个数据,“美国每出口10亿美元商品就可以支持国内5000多人就业,这一就业比例较通信和航空航天业还高”。

  2012年11月,希拉里·克林顿在访问新加坡时发表了有关美国外交政策将出现战略性转型的演说,正式提出美国将更新外交政策的优先顺序,改变以往聚焦反恐的军事优先政策,改以服务经济为中心,以巩固其战略领导的地位。对此,有学者生动地评论称,“美国的外交火箭,过去携带的是炸弹,今后将携带‘美国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经贸手段之外,美国务院还通过公共外交政策,通过教育合作,建立貌似双赢的合作项目,带动就业。美国和印度建立了“奥巴马—辛格21世纪知识行动”,预计投入100万美元,在5年内建立起美国与印度两国社区大学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带动两国的就业。

  据报道,近一两个月来,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及太平洋事务,以及主管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各位助理国务卿都已经对亚洲国家进行了访问,为美国与亚洲国家的一些关键性合作做准备。一系列事件显示美国意识到应该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比如,美国正努力促进缅甸的经济改革,2012年11月,奥巴马在首度访问缅甸时就宣布对缅方提供一笔1.7亿美元(约合10.6亿元人民币)的援助。“亚洲社会网站”称,美国对缅甸的政策是想给其他发展中国家一个与美国合作、进行改革树个“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直期望通过建立新的经济平台和贸易规则来主导亚太经济。不难看出,经济牌也已经成为美国与其盟友和竞争对手之间外交场合的一份重要筹码。

  事件回放

  ※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2010年3月15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首轮谈判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参与谈判的共8个成员:美国、智利、秘鲁、越南、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澳大利亚。

  ※2011年10月12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与韩国、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的3项自由贸易协定,使持续4年的寻求新贸易伙伴的崎岖过程告一段落。

  ※2012年6月18日,美国与南非在华盛顿签署了经过修订的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

  ※2013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微博]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将启动双边自由贸易谈判。

  (韩晓明整理)  

  组文:

  人民日报:美式经济爱国主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务院要求2020年落实职工带薪休假
  • 体育欧冠-波尔蒂破旧主 阿森纳1-3拜仁 视频
  • 娱乐韩国艺人朴施厚被人举报涉嫌强奸(图)
  • 财经茅台五粮液因实施价格垄断被罚4.49亿
  • 科技苏宁“去电器化”加速:拟更名苏宁云商
  • 博客实拍南方大雪(图) 禁止以人查房贪官高兴
  • 读书高瞻远瞩:邓小平给中国领导人十大忠告
  • 教育大学生为何用生命考研用生命占座?
  • 育儿美国小学作业:发现丈夫不忠怎么办(图)
  • 朱大鸣:中国如何从全球货币大战中突围
  • 雷永军:企业该怎么打价格战
  • 鲁政委:银行理财是不是影子银行
  • 聂庆平:资本市场对外资开放的三个命题
  • 张五常:各国各地小费规矩有什么不同
  • 李罗力:2013中国改革四大当务之急
  • 洪平凡:竞争性贬值能否带来国家竞争力
  • 徐斌:农地私有化改革无真正阻力
  • 张明:莫斯科G20无新意
  • 朱宁:大众感知的房价为何与统计数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