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盟航空碳税14月后开征 一意孤行或引发贸易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4日 00:09  中国经济周刊微博

  美国败诉,欧盟一意孤行

  中国14个月后真交“空中买路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北京报道

  反对欧盟的“天空买路钱”终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2月6日,根据国务院授权,中国民用航空局向各航空公司发出指令,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禁止中国境内各运输航空公司参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禁止各运输航空公司以此为由提高运价或增加收费项目。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下称“中航协”)副秘书长柴海波(微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一致,中国政府明确反对欧盟航空碳税,但是鉴于欧盟一贯的强硬态度,我们还是要继续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2012年1月1日,欧盟的航空碳税正式生效。一场原本应在去年年底正式发起的由中航协联合国(微博)内多家主要航空公司反对欧盟航空碳税的官司却没打起来。(详见本刊2011年第43期《中航协年底前要告欧盟》)

  中国民航局节能减排办公室此前表示,如欧盟征收碳税,中国民航业在2012年将支付至少8亿元人民币购买碳排放配额,2020年将支付超过30亿元人民币,9年累计支出约176亿元人民币,分摊到每张国际机票上的成本可能达200元~300元。

  是什么阻挡了中方的脚步?柴海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官司暂时还打不起来”,不过中航协已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措施,“联合谈判”和“贸易反制”双管齐下。在国家明确发出反对声音后,柴海波表示“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将继续实施。而去年12月21日,美国起诉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败诉证明,中国必须吸取教训,另辟途径找到起诉和突破的新方法。

  美国败诉在“预料之中”

  去年圣诞节前夕,欧盟最高法院裁决美国诉欧盟征收航空碳税案落败。

  根据裁决,欧盟最高法院驳回了美国起诉的所有论据,认为欧盟对进出欧洲国家境内机场的国际航班,征收碳排放税的指令,既不违反相关国际关税法,也不违反有关领空开放协议,更没有侵犯其他国家主权,符合国际法。欧盟的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生效。

  对于这个判决结果,柴海波表示,美国在欧盟的“地盘”反对欧盟的法律本来就困难重重,败诉也多少有一些“预料之中”的意味,而欧盟一直以来的强硬态度都没有因为各方反对而动摇过。

  美国航空运输协会表示,该决定使欧盟在其他国家面前处于孤立状态,该协会发言人史蒂夫·洛特说:“尽管法院已经做出了裁决,但是我们的斗争和反抗不会结束。”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彦麟也在裁决当天表示:“欧洲法院的裁决令人失望。”汤彦麟认为,类似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这种单方面、超出管辖区外以及扭曲航空市场的举措,并不是解决全球航空业碳排放问题的好方法。各方必须在国际民航组织的协调机制下,达成全球性的解决办法。

  根据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此前在一份行业报告中的评估,美国三大航空企业可能因欧盟碳税遭受较严重损失,因为其全球总收入的1/5都是来自欧盟地区。

  距离真正掏钱还有14个月

  中国会接棒美国,继续打这场官司吗?柴海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欧盟法院的裁决使目前的情况更加复杂化,因为该项裁决意味着,中方需要找到另一个理由来对欧盟法律发起挑战。“美国用过的理由我们就不能再用了,现在正在对美国此次诉讼进行情况调研,继续为对欧盟诉讼做准备。”

  除了打官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杨彩霞建议,中方起诉可改打“欧盟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牌。环保部政策法规司调研员李静云则认为,中国、美国可以到WTO的法庭提出诉讼。

  截至目前,包括美、日、中,至少有43个国家已公开反对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据外媒报道,中国、美国、俄罗斯及印度等26个国家将于2月21日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共同商议应对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对策。有分析认为,更多的法律挑战和诉讼可能接踵而至,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体系能否顺利实施,仍取决于非欧盟国家是否能从法律和政治上接受这一体系。

  不过,距离各国航空公司拿出“真金白银”的买路钱还有一段时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吕凌飞表示,到目前为止,欧盟航空碳税还没有对公司的运营产生实质影响。原因是在2012年欧洲排放交易体系(EUETS)开始生效以后,国航也并不需要立即支付现金购买碳排放指标。因为,购买配额交易的最终期限是在2013年4月30日,所以在2012年,碳税不会立即对航空业产生很明显的影响。

  最坏的可能?

  在政府明确表态后,国内各航空公司纷纷表示将“团结一致,坚决反对欧盟碳税”。不过,拒不执行的后果会是怎样?

  据统计,如果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成形,全球有2000多家航空公司将被纳入该机制。如果航空公司不对超出限额的碳排放买单,航空公司将面临每吨碳排放100欧元约合820元的罚款。据悉,最高的惩罚措施是扣飞机、停航线。

  此前,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的署名文章《何必抵制欧盟“碳税”》认为,中国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不应为中国民航业新增的至少8亿元碳税成本与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年双边贸易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的欧盟打一场全面的贸易战。

  对此,柴海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种观点本身就值得商榷,不能因为钱少就去执行不合理的“抢钱”行为。柴海波表示,在多次的谈判中,欧盟也曾给过一些“优惠条件”,比如通过中国航空公司自身的减排措施来抵消一部分碳税,或者是只征收单程的费用而非往返的碳排放费用。“但是我们都拒绝了,这不是一个讨价还价的问题,而是一个原则的问题”。

  对于中国政府的最新表态,欧盟委员会的官员们仍然认为,中国的航空公司最终将按照欧盟法律的规定,参与碳排放交易计划。但是汤彦麟警告称,欧盟的“一意孤行”将使欧洲航空公司处境尤为尴尬,因为它们可能面临外国政府的报复,围绕碳排放市场形成的摩擦对欧盟不利。

  在这14个月内,选择什么时间,是谈还是打,将是今年中国航空企业的重大课题。不过,柴海波表示,如何进行有效的双边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