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南京,这次合肥出息了

赶超南京,这次合肥出息了
2023年03月07日 13:58 行研资本

来源: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

作者:阿c

前段时间,新华社刊登了两幅关于合肥的照片。

图片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美食文化街区罍街呈现出的密集人流热力,反映着工业生产与消费娱乐带来大幅增长的人流量。一边烟火气儿充盈,一边工业范儿拉满,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感受着合肥的“宜居宜业”,也让这座城市的拥挤、活泼与热闹跃然纸上。

提到合肥,它是以“最强风投”、“赌城”等“江湖名声”频频出圈的网红城市。

但事实上,值得称道的还有另一点,它也是“人口赢家”——近年来炙手可热的人口流入地。

不容否认,人口支撑着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意味着一座城市的未来繁荣指数。深谙这一点,各大城市纷纷掀起人才大战。合肥的脱颖而出,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合肥,疯狂吸人

2月17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公报显示,2022年合肥市常住人口达到了963.4万人,较之去年增长16.9万人。

对比之下,2022年安徽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了14万人。由此来看,合肥常住人口增量超过了安徽全省增量,占全省比重由上年的15.48%提高至15.72%,人口首位度再提升。在省内其他地级市人口数量总和减少的情况下,合肥无疑就是安徽人口增长的“火车头”。

这个数据不仅仅在省内相当亮眼,对比长三角的一些明星城市也毫不逊色,比如“狂吸北京上海人才”的杭州,去年的人口增量为17.2万;“浙江第二城”宁波去年的人口增量为7.4万,大概只有合肥增量的一半。

对比邻省“苏大强”,苏州、南京仍保持常住人口正增长,增量分别达6.28万人和6.77万人。同样,不及合肥能“吸”。

从曾经的“小县城”到如今晋级“千万人口大城”只差临门一脚,合肥的人口变化令外界为之惊讶。不过,要更加深刻地去认识发生的这一切,我们首先要“穿越”到更久之前,从一个长的时间维度来观察地区人口嬗变。

建国初期,合肥只有区区6.06万人口。在当时,这样的人口体量在安徽省内毫不起眼:占位长江黄金水道的江城芜湖人口25万、八省通衢的安庆人口12万、地扼京沪干线的珠城蚌埠人口10万。更遑论与国内一众其他城市对比:同期上海人口340万,南京100万,武汉三镇100多万,杭州近60万,长沙近50万人。因此从人口规模来看,合肥就是一个岁月静好的县城而已。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皖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正式成立,合肥成为了新安徽的新省会。这一年,合肥的人口数仅仅为19.4万。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合肥人口保持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

进入九十年代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都迎来了人口增长期,常住人口开始以迁移增长为主。

合肥也不例外——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合肥的常住人口已经有446.74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则达到570.2万。

不过,让更多人认识到合肥“吸粉”能力的,是近十几年。

根据安徽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2010-2020年的十年间,合肥增长了191万余人,增长25.7%,年平均增长2.3%,常住人口达到936.99万人,超越了“霸榜第一”多年的阜阳,成为安徽省常住人口最大的城市。

放眼长三角,这一人口增幅甚至超过了上海、南京、苏州等一众城市,在整个长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增长量排名中位列第三,合肥的人口总量排名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第十三位一跃升至第六位。

那么,什么因素影响了一直以来合肥的人口变化?

这背后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波动,也有行政区划调整—1965年长丰建县,成为合肥首个市辖县;1983年,肥东肥西回归合肥市,形成三县四区格局;2011年8月,原巢湖市拆分,巢湖市区与庐江县并入合肥,成就了一个拥湖连江的“新合肥”……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人口保持增长,其背后是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加速集聚的结果。在上扬的人口增长曲线背后,往往是一条同样上扬的经济增长曲线,看合肥人口还需看合肥的产业与经济。 

爱“赌”才会赢

外界谈论合肥的产业与经济,2005年必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时间节点。

在2005年以前,安徽的发展重心主要是在长江沿线。19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后,进一步带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当时的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发展战略。

1992年通过的《安徽省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以芜湖为突破口的皖江开发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在沿江地区建立对外贸易占相当比重的产业密集带,使之成为联结安徽省与长江三角洲和国际市场的纽带。

而对于合肥,定位则是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机电轻纺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显然,沿江地区当作安徽省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直到2005年,合肥才迎来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年,合肥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头号战略,并将其写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

随后的几年时间,逐渐培育形成了汽车、家电、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尤其是家电产业,在海尔、美的、美菱、荣事达等一众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合肥冰箱产量一度占全国三分之一、洗衣机占全国四分之一,超过青岛与顺德,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到2011年时,行业产值已经达到1137亿元,成为了合肥首个千亿产业,要知道那一年合肥GDP仅仅为3637亿元。

以家电产业为代表,三大支柱产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吸纳劳动力的数量也快速增长:2005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为68.7万人,三次产业中占比26.8%,到2011年变为156.8万人,占比提升到了32.9%。

当浩浩荡荡的制造业劳动大军们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合肥也有了新的底气。也是在2011年,安徽强省会战略正式实施,得到更多资源倾斜的合肥提出了新的目标:区域性特大城市。《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2030年,把合肥建成1000万人口规模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时任合肥市市长吴存荣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称:“中国的工业化是不可阻挡的,城市化也是不可逆转的,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必须要做好作为特大城市的定位。”

但这个目标可以实现吗?许多人心里不禁会打一个问号。但是合肥的产业发展,给人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2007年,未雨绸缪的合肥开始加快着手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诞生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合肥模式”——“用股权投资的思维来做产业导入,再用投行的方式做产业培育,带动社会资本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形成产业培育合力。”

通过这种方式,合肥引进了一连串龙头项目,完成了从“家电到显示面板到芯片再到电动汽车”领域的进击:2007年投资京东方,进入面板产业;2011年投资长鑫、兆易创新,进入芯片产业;2019年投资蔚来,吸引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就业吸纳能力—不仅仅有产业工人,还吸引延揽了高精尖技术人才。合肥也将建设特大城市的目标达成的时间进一步提前。在2017年发布的《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到,合肥将瞄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如今回过头来看,这一目标有望更快实现,因为2022年末合肥距离千万人口的大目标,只有36.6万人的缺口了。

与此同时,多年以来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与强省会战略加持之下,合肥的人口首位度、城镇化率两大指标,也有了快速提升,分别达到15.72%、84.64%。

锦上添花

产业与经济的发展是吸引人口流入的基础,但合肥能在日趋激烈的“抢人大战”中脱颖而出,还在于一些“加分项”。

比如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合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来,设立了全市人才专项资金,陆续出台“人才政策20条”、“人才创新创业8条”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及50多项配套细则。这些普惠性的人才政策,面向重点产业链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等用人主体,吸引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来合肥干事创业。

再比如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了《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估报告》(No.2),《报告》从随迁子女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四个维度对60个城市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融合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在这份榜单中,合肥的排名跻身前十。特别是在住房保障维度,合肥位居60城排名第一位。

不过在很多人眼里,除了政策与公共服务,让合肥更加“上分”的,是城市温度。在这个“流动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让他们触摸城市之温、感受城市之善,体会到被尊重,才能更抓住“人心”。

“不管中高风险还是疫区人员,欢迎随时光明正大来”。去年y情防控趋紧时期,许多地方都对返乡人员作出严格限制,相形之下,合肥喊出的这个口号多少能够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情。

温情之外,合肥这座城市还有另一种吸引人的独特气质——“科里科气”。从支持中科大、合工大、安大以及科学岛、中电科等科研单位加快发展,到花大力气引进科创团队、大院大所落户,合肥投资教育科研的同时,也涵养了这个新兴城市尊重科学创新、尊重人才的城市气质。

据《202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显示,2022年全省普通高校超过70%的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占比74.2%,其中合肥吸纳了近一半的省内就业毕业生。

产业为基础,再叠加“加分项”,也无怪乎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强、粘性强。

不过,合肥向千万人口大市迈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隐忧。例如,合肥的平均房价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最高,2016年一度成为房价上涨的二线“四小龙”之一。高房价或将成为吸引人口流入的“拦路虎”。

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合肥城区人口总体偏少,这也导致了在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中,当时的合肥以5.41万人的差距,与特大城市失之交臂。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合肥是安徽省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合肥老年人占比为17.3%,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

不过人口不断增长,意味着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将迎来挑战,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等公共服务仍需优化提升,在升级城市产业、扩充就业机会、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等方面,更需要改革破题。

合肥,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合肥市 安徽省 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0 宿迁联盛 603065 12.85
  • 03-08 涛涛车业 301345 73.45
  • 03-08 泓淋电力 301439 19.99
  • 03-08 宏源药业 301246 50
  • 03-07 彩蝶实业 603073 19.8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