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主创印象:这是一场诉说与倾听的旅程

纪录片主创印象:这是一场诉说与倾听的旅程
2021年01月17日 08:55 中核集团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华龙一号纪录片拍摄花絮

导演、摄影师

眼里的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纪录片导演   ——李琳

从中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到秦山一期、二期,再到华龙一号的“中国芯”177堆芯起源的地方,30天的拍摄像是一次近30年的时光逆流旅程。

旅程中看到的每一张图纸都是几代人智慧的积淀,接触的每一个核电人身上都有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核工业精神的传承烙印。关于“华龙”有太多的故事想说,拍摄的时间越久越觉得60分钟的片长太短。

“华龙”的故事需要诉说与倾听,最后复刻一段采访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华龙”建设者的话:科比曾对记者说,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我没有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但是见过无数个凌晨4点的华龙一号现场,我们坚信华龙一号一定会成功,因为建设现场的每一个人都看到过凌晨四点夜幕中华龙一号的样子……

华龙一号纪录片导演助理   ——白红玉

为期一个月的外拍结束了,作为摄制组一员,很荣幸能参与此次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纪录片的相关工作,每一次外拍都能接触到全新的领域,这次也不例外。

核工业、核能、核电,之前的我了解甚微,短暂的一个月,从宜宾中核建中到福清核电,从秦山核电到中国核动力院,从细节到整体,我对核电、核能、中国核工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深深为我们国家核工业的发展震撼,更被核工业人用生命选择这份职业一如既往埋头苦干的精神感动,核二代、核三代是这里的人们经常提起的话题,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为此奉献青春,他们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真正的脊梁。尤其是当我们摄制组第一天到福清核电6号堆工地建设现场上上下下穿梭勘察拍摄场地的时候,闷热密闭不透风无阳光到处是脚手架的工作环境让我很难呼吸,脚步沉重,四肢无力,无法想象现场工人们是怎样日复一日坚守岗位,24小时不眠的建设工地,夜晚依旧灯火通明,那一刻我哽咽了。

从国之荣光到大国重器,再到国家名片,中国核电已然成为我国的骄傲。作为媒体人,我们有责任让更多国人了解这份荣光与背后的不易。

华龙一号纪录片摄影师  ——赵一楠

2020年7月的最后一天,站在福清核电6号机组的施工现场,我一度怀疑自己参与华龙一号这部纪录片的决定是否正确。核岛内不见天日,潮湿、炎热,空气里混杂着油漆、电焊以及其他各种工业化学品的味道,长衣长裤头戴安全帽的我们不需片刻,汗水便打湿衣背。我想,如果当时给我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毫不犹豫的搭上最快起飞的航班离开这里。而此刻,身旁的那个焊工,穿着浅色厚重的工作服,溅起的焊花从面罩旁飞过,面罩的边缘,汗水滴溅下来,焊工纹丝未动,似乎他专注的并不是焊缝,而是一件工艺品。一心溜号的我很好奇,面罩后面是怎样的面孔,在恶劣的工作环境里,为什么去专注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我自然不会一身铜臭的去问焊工收入和付出是否正比,但是这位焊工的专注却让我对核电人第一次感到了兴趣。

8月的福清,温度并不友好。经过繁琐但必要的手续后,我们终于有资格进入核电的大脑——主控室进行拍摄。这里是另一个季节,从盛夏到初秋,短短几分钟的跨度,感受到的并不是凉爽,而是寒冷。寒气逼人的温度显然不是为了“金贵”的黄金人,而是数量众多的控制设备。调试阶段的主控室里,气氛紧张得好似火箭发射的倒计时。警报和电话不停响起,海量的数据信息在几十个屏幕上不停变化,形形色色的工作人员围在值长周围,等着他的决定和许可。那种感觉犹如置身深海,四周被巨大的压力压迫的动弹不得。我下意识的摸了摸包,后悔没有带上瓶速效救心。那一刻我一度以为,“黄金人”的称谓并不是因为高昂的培养费用,而是单纯的因为黄金密度大,抗压。

在福清核电拍摄的最后几天,一心想拍大场面的我们,终于赶上了压力容器的开盖。环形吊车下,巨大且沉重的压力容器盖被缓慢、精准的吊起,摄影机的取景器里,我看到了负责设备安装的李金洲总指挥。镜头里的李指神色从容,紧握对讲机的手指轻微抖动着,他的脚有节奏的打着拍子。我的镜头语言乱了,他底是紧张还是放松。如果李指不是分裂型人格的话,那他此刻大概是身经百战所带来的工作惯性吧。凌晨一点,开盖只完成了一半。间歇,困的神智不清的我们被李指带到办公室里喝茶打鸡血。取下安全帽的李指满头白发,闲聊时我才知道李指四十有六,常被误认为是孩子的爷爷,这辈份就是在福清的十年长起来的。出于善意,我们果断的把话题从工作转向了养生。话题未毕,对讲机响了起来,李指戴上安全帽淡淡的说了句:“差不多了,走。”看看手表,平日此时,要么在梦乡,要么已经在看周公解梦了。我的天啊,感觉头发也白了几根。

提笔之时,人在成都,拍摄行将结束。有点庆幸初入福清核电艰苦现场,碍于脸面没有绝尘而去。我是一个不愿意把精神挂在嘴边的愤青,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华龙一号起初并不是一帆风顺,华龙一号的建设者面对困难也会沮丧也会抱怨,但在国家意志和民族崛起面前,抱怨完你依然要前进,当前进从裹挟变成了惯性,从惯性进化成了目标,随着华龙一号从无到有,日渐完备并网发电,你回头去看,这个过程就变成了精神,这个结果就是你的信仰。很幸运,拍摄中接触到了这群有执念的华龙一号的建设者。可能,我们说不出每一个出现在镜头里的建设者的名字,但是我们记得住每张面孔和他背后的故事。随着华龙一号并网发电、纪录片顺利播出之时,片子里呈现的每一个故事,出现的每一张面孔,都将是我们对核电人、对华龙一号建设者致以的最高敬意。

策划:王菲

视频:宋其明

责编:王思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9 泰坦股份 003036 --
  • 01-19 富淼科技 688350 --
  • 01-18 药易购 300937 12.25
  • 01-18 秋田微 300939 37.18
  • 01-18 信测标准 300938 37.2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