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⑭丨内蒙古伊金霍洛: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⑭丨内蒙古伊金霍洛: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2020年09月24日 09:57 中国经济时报公众号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片来源/新华社

■ 赵杰

  “从南方来的客人们马上到,他们要体验传统的蒙古族生活方式。”8月15日,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嘎查经营牧家乐的巴雅尔一边打电话联系歌手,一边指挥着服务员宰羊、烹肉。

  曾经,巴雅尔和他的父辈一样,一年四季在草原上放牧。几年前,他在自家的草场上搭起了六个蒙古包,搞起了旅游业。从7月份起,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他家迎来一批批来自河北、北京的游客。“除了接待游客外,我们还销售奶制品和纪念品,仅餐饮娱乐收入就超过10万元。现在,我们不再像祖辈在草原上放牧那样辛苦,而且收入是以前的几十倍,过上了舒心的好日子。”

草原上的别样生活

  牛羊马驼漫草滩,毡包炊烟连白云。苏布尔嘎嘎查是伊金霍洛旗蒙古族集中聚居的区域之一,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传统的蒙古族生活方式。但位于草原深处的巴雅尔家,漂亮的房子和现代化棚圈组成的牧民新居却让人眼前一亮。四间大瓦房,厨房、餐厅、卧室,屋后还有太阳能卫生间。屋内装修精美,蒙古族传统文化气息中夹杂着现代田园装修风格。院子里花开正艳,豆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长势正旺。风光互补的电力项目,让他们即使在草原深处,也能过上用冰箱、网络电视的现代化生活。

  “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城里人没啥区别,他们有啥我们有啥,柏油路直通到家门口,也买了小汽车,反倒是喜欢这里空气清新,觉得还是在草原上生活好。现在国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你看,我们不用像以前风吹日晒去放牧,除了餐饮,我家的蒙古族饮食体验店能让游客体验做奶皮、酸奶、炒米等蒙古族食品,非常受欢迎。临走时,他们还要购买一些奶产品。现在,周边很多牧户都学着做起奶食品产业,他们的年收入也有3万多元,都脱贫致富了。”巴雅尔说。

  七旗会盟文化、蒙藏宗教文化、敖包祭祀文化造就了其独特的草原品质,999座寓意爱情的玫瑰蒙古包毡房赋予了这片历史故地以浪漫的气息。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穿行苏泊罕大草原,沿苏布尔嘎白塔走遍108个转经筒长廊,在苏布尔嘎庙诵经祈愿、看遗鸥和白天鹅在美丽的伊克尔湖中悠闲地游弋……“离开家乡后,最思念的就是村里的古屋、老树、潺潺流过的清泉,以及那些经岁月风雨侵蚀却依然完好保留的拴马桩、石马槽。住民宿,体验做一天蒙古人,都能找回儿时最温暖的回忆。”来自陕西府谷的游客刘相说。

乡村旅游也有“文化内涵

  苏布尔嘎嘎查牧民奇万荣从6岁开始学骑马,技艺精湛,可在过去一直靠卖牛羊来维系生计。这几年,奇万荣带领牧民们成立了阿吉日马格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下属的马服务公司,把苏布尔嘎嘎查六社全部村民的马统一经营。奇万荣从这些马中挑选出品相好的精心喂养,供给那达慕作为赛马。其余的用来搞旅游,吸引游客。一年下来,每户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奇万荣说:“工资挣个四五万元,旅游业一年的收入有十五六万元,反正是达到小康水平了。”

  近年来,苏布尔嘎嘎查以“珠拉格那达慕”活动为契机,以“企业+合作社”的捆绑抱团式发展模式,组建养马协会,成立马术表演队等,参与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为游客提供马术表演及骑马射箭等服务。同时,在嘎查二社建设农牧业规模种养殖基地及“农家乐”合作社,发展以民俗文化体验和“牧家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业,增加农牧民就业机会。在乡村旅游中,伊金霍洛旗不仅大力开发生态观光、文化歌舞、休闲活动、亲子娱乐、户外运动等特色体验产品,同时通过举办成吉思汗四时大典、乡村文化旅游节、蒙古人家过大年、婚礼文化旅游节等大批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挖掘乡土文化、民俗风情,赋予乡村旅游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真正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带动周边群众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演出、展销等旅游服务。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查干柴达木村因陕西农民到内蒙古跑“青牛犋”开垦荒地而定居形成,这里既有陕北农村的乡风、乡情,又有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气质。2015-2016年,查干柴达木村修好了水泥路,村中翻修的房屋设计成旧时黄泥房的样子,再加上原有的草原、水库,“黄泥髯墙瓷罐罐,毡房星宿草滩滩”的特色风貌成了乡村旅游的新招牌。

  该村通过“支部+集体公司+农户”“支部+驻地企业+农户”等形式,形成了多种合作模式的村集体经济运行体系,努德勒庆露营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分红、10万元的农副产品销售和用工收益,寨巷综合服务区和乡村野炊区预计可实现每年10万元的分红、20万元的农副产品销售和用工效益,并带动全村19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产业发展凝聚发展合力

  “吉祥牧村”苏布尔嘎嘎查、“守护者部落”布拉格嘎查、“草原骑游部落”查干柴达木村、“哈沙部落”哈沙图村4社、“山水庄园”花亥图村、“幸福田园”龙虎渠村等乡村旅游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发展理念基本形成,伊金霍洛旗乡村旅游火起来,村民富起来。和巴雅尔一样,越来越多的牧民放下马鞭,在父辈生活过的草原上开始过上了别样的生活。他们成了原生态演员,做起勒勒车夫、骑手、奶食品制作“工艺师”……

  目前,伊金霍洛旗共有乡村旅游接待点160余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5家,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5家。旅游业已成为伊金霍洛旗最具活力和发展前途的绿色产业。乡村旅游不仅对本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安置空间,还带动农民增收,从直接参加旅游接待服务工作、开办民俗餐旅店、种养加工,到在旅游区销售农副产品,伊金霍洛旗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的劳动力人数约2500。

  苏泊罕草原旅游景区负责人杨茹介绍说:“依托景区的这些项目,大部分牧民都转移到第三产业上,开牧家乐、卖小商品、经营游乐活动,景区的商业点、项目点都生意火爆,通过景区文化旅游项目,使这里的第三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成果,在“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的伊金霍洛,变得更加明晰。

热点链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⑬丨宁波:小康路上,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⑫丨陕西淳化:扶贫绘就淳朴人美好画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⑪丨沈阳于洪:秋家村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⑩丨四川凉山:油橄榄让贫困户踏上“致富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⑨丨山东嘉祥:靠山吃出生态饭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⑧丨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破局”低油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⑦丨宁夏海原:百年震柳见证脱贫跃迁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⑥丨黑龙江海伦:扶贫小林场长成“绿色银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⑤丨广东湛江:上坡村稳步走上“上坡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④丨贵州剑河:深度贫困村的“蜕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③丨阿拉善盟:精准扶贫铺就农牧民致富小康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②丨江苏东海:扶贫花开三铺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①丨北川深山腹地的掘金人

监  制王忠宏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29 熊猫乳品 300898 --
  • 09-25 金龙鱼 300999 25.7
  • 09-24 中岩大地 003001 30.16
  • 09-24 宏力达 688330 88.23
  • 09-24 帅丰电器 605336 24.2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