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员工炒港股年赚1000万?点这里,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TA!【详情】

  原标题:“大资管新规”出台,场外配资走向终结?!股市影响或已消化,债市反应需审慎评估

  曾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场外配资,随着“大资管新规”的出台可能走向终结......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就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行征求意见。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对分级资管产品开出“负面清单”:明确规定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或者标准化资产投资占比50%以上的私募产品均不得进行份额分级。

  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出台之后,近几年在市场流行的结构化配资模式将趋于消退。这一举措有助于资本市场防风险、降杠杆,对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健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可能对股市、债市产生的短期局部影响值得关注,特别是由于部分企业通过结构化配资的方式发债融资,一旦配资难以接续,可能会引发债市局部违约,因此建议审慎评估相关连锁反应。

  现行场外配资模式将终结

  控制资管产品杠杆水平,是《指导意见》的一大核心要点。其中在规范分级杠杆方面,开出的负面清单是:

  对此,多位银行、信托、券商资管等业内人士指出,上述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意味着,现行股票、债券配资模式将在新规之下难以为继。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通行的股票、债券配资,即通过具有优先、劣后分级的结构化资管产品,投向股票或债券领域。其中优先级一般是银行理财资金,享受固定收益;劣后级承担较大风险与收益,并负责为优先级保本保收益。这一业务的实质是劣后级投资者加杠杆投资,因为不同于场内加杠杆的“融资融券”,因此又被称为“场外配资”或“结构化配资”。

  多位资管业务人士进一步解释,目前的配资业务可以对股票、债券满仓操作,仅对单一标的有投资比例限制;不过通过嵌套,一些结构化资管产品可以实现单票满仓操作,所以配资效率较高。但在资管新规之下,上述业务将受到明显影响。大型信托公司合规总监认为,根据上述条款,纯投资股票、债券的资管产品均不能分级,也就意味着目前的场外配资模式不能做了。另一位银行资管负责人亦坦言:“新规出台之后,近几年在市场流行的结构化配资模式将趋于消退,无论是单票配资还是组合配资。”

  业内人士表示,股票场外配资业务主要被应用于二级市场投资、结构化定增、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计划、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上司公司“举牌”等领域。随着场外配资业务被逐渐杜绝,上述业务亦受到影响。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场外配资业务的具体影响,尚待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后才好评判。

  利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

  对于控制资管产品的杠杆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是“为维护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事实上,近年来场外配资的盛行,在资本市场引发了重大争议。例如,在2015年的牛市中,众多投资者通过场外配资等形式加杠杆参与股票投资,造就了一轮轰轰烈烈的“杠杆牛”。但“成也萧何败萧何”,大量高杠杆资金集聚高估值“小票”,最终导致市场持续大跌。在这一过程中,高杠杆的民间配资、伞形信托遭到监管机构清理,其他类型的场外配资亦被进一步规范。不过,2016年以“宝万之争”为代表,通过结构化资管产品加杠杆举牌上市公司的行为亦大行其道,让场外配资再次站在“风口浪尖”。知情人士透露,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资管机构的配资业务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对此,某银行资管负责人认为,杠杆交易、杠杆收购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有助于促进并购重组,增加市场活跃度;用的不好,导致“野蛮人”在市场上横冲直撞,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对场外配资进行限制,有助于资本市场防风险、降杠杆,对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某券商资管投资负责人亦认为,2015年的股市和2016年的债市巨幅震荡,让市场各方对控制资管产品的杠杆水平有了更深刻的反思。任何一个成熟资本市场上的主流资金,都不应该是杠杆型资金。上述举措杜绝了部分过于“聪明”的资金方对资本市场的套利行为,对于资本市场长期发展而言,是一个利好。某知名信托公司证券业务负责人认为,这一举措有助于资管行业公平展业,减少套利成本,让大家“该做投资的做投资,该做服务的做服务”。

  审慎评估债市连锁反应

  根据《指导意见》,资管新规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事实上,资管新规对于场外配资的规定是否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正在被一些市场人士所关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存量结构化配资业务的期限一般为一年,个别业务为两到三年。如何解决这些存量业务到期后的续作或有效过渡,或是一个挑战。

  “如果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一两年以后随着配资业务的到期,可能会对股市、债市局部产生影响”,国业金融总裁梅建予如是说。这位前国有大行资产管理部专户投资处处长表示,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通过结构化配资的方式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果资管新规禁止这部分业务,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甚至出现局部的债务违约。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位资管人士处进一步了解到:

  在债市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少银行、公募基金提高了债券投资信用评级要求,所以一些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较为困难。由于一些企业前期累积的债务比较大,需要继续发债去维持负债水平,在此背景下,一些民营企业只好自己做劣后级,通过结构化资管产品配资买自己的债券。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债券期限通常为三到五年,而银行配资则是一年一签。随着配资到期而难以续签,可能引发机构间纠纷甚至信用违约。

  不过,某券商首席固收研究员认为,这种配资发债的模式容易形成风险转移,本身就不可取。还有资管人士表示,由于前期配资业务已经陆续停滞,加之上述情形总体占比不高,所以对债市的影响是局部的。梅建予则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关注到这种情况,并对相关连锁反应进行审慎评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股市直播

@@=it.user.name$$
@@=it.publish_time$$
@@? it.islive$$
@@=it.content$$
@@??$$

网友提问:@@=it.question$$

老师回复:@@=it.answer$$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