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6日20:20 央视新闻公众号

高考还有一个多月,高三考生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然而近日却有媒体爆出,考取名校其实有“捷径”。部分教育培训中介机构宣称,花费四五十万元,让学生出国包装一番,之后以“华侨生”的身份再回国参加针对华侨学生的联考,就能以比较低的分数圆梦985、211的名校。“出口”转“内销”,低分入名校,还有这样的事情?

“华侨生联考”中介推“一条龙”服务

华侨招生联考制度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院校联合招收华侨及港澳台地区学生考试》,产生于1985年,当时是为了吸引华侨子弟回国读书,了解祖国,加强与外界交流而推出的一项政策。多年来,这项政策增强了众多海外华侨对祖国的向心力,尤其是让许多第二代、第三代华侨更加了解祖国的发展。

这原本是国家为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设置的一种优惠招考政策,却被投机中介机构所利用,以钻政策空子的方式推出所谓“一条龙”服务,将国内学生“包装”成华侨生。

△资料图/图自网络

深圳一家中介机构称,他们的华侨生联考一条龙项目收费大约在30多万元(不包括生活费)。除了国外学习,学生在出国前、回国后都有老师进行培训,可完全放心应对联考。

据了解,菲律宾特别居留退休签证、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因操作方便、费用低,成为国内学生“变身”华侨生的“跳板”。由于华侨生不占高校招生指标,且报考人数不多,部分高校甚至是211高校有的会出现招不满方案名额的情况,因此也有空子可钻。

“土著”变“华侨” 400分能圆梦“985”?

华侨生联考具有考试难度低、录取分数低等特点。到底有多低?某中介机构负责人声称:“只要在我们这里学习100%能被录取。有的学校和高考相比录取线差200多分。比如,考山东大学怎么也得640分吧?通过联考480分就行,有一年甚至450分就能上。”

△资料图/山东大学

事实是否如此?根据中国普通高校联合招生办公室(简称全国联招办)公布的华侨生联考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第一批本科院校文史、理工类的确为400分,并且多年未变。

教育部回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25日,教育部回应“假华侨生联考”一事,称已会同国务院侨办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查。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会同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办等部门,持续加大资格审查力度,对资格造假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零容忍”;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公开,切实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同时,教育部也特别提醒有关考生和家长,要警惕部分中介机构的虚假宣传,防止上当受骗。

本来是为了照顾华侨考生,结果却造成了新的不公平,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背后的症结是什么?

央视评论

中介机构瞒天过海,国内考生只需负担一定经费,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华侨生”,以低分进入名校。这样的“神话”不是臆想,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对于这样的黑洞,家长和学生们的愤怒可想而知。

“假冒华侨生”的做法击穿公平的底线

其实,在2006年类似的资格造假问题就曾经出现,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严格限定华侨考生报名前提,严格审核考生报名资格。然而时隔11年黑洞再次凸显,“假冒华侨生”卷土重来。这说明,当年采取的措施并没有治本。

“假冒华侨生”曲线“救国”,对华侨招生联考制度是沉重一击。众所周知,参加高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甚至被为数不少的考生和家长所痛恨。然而高考制度延续到今天,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坚守了机会公平的底线,为贫门学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社会阶层通过高考实现合理流动保留了希望。

当下,对高考进行的任何改革,都不能也不应该去动摇其本身所带有的机会公平,否则就很难取得社会共识。可以这样说,没有公平,高考存在的相当一部分意义就失去了。显而易见,“假冒华侨生”的做法击穿了公平的底线,是金钱对机会公平的赤裸嘲讽。

华侨联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依道理而言,堵塞漏洞并不是难事,但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因为从法律的角度讲,有些所谓的“假华侨生”实际就是“真华侨生”,只不过这些人移居国外的目的就是为了逾越高考公平的防线。足见,对华侨招生联考制度本身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改革华侨联考制度,基于两点观察:

第一,在中国已经全方位开放的今天,是否还有必要以低分数录取等优惠的方式吸引海外华人华侨的子女回国念书?众所周知,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外交流已经非常频繁。日新月异的中国,正像磁石一样吸引全球青年的目光。靠降低录取分数吸引华侨和海外学生的方式,有必要与时俱进,做出全面评估和改变。

第二,移民海外,过去是一件难事,今天已变得相对容易。过去,一些国家设置的“投资移民门槛”感觉高高在上。但时至今日,国内家庭日渐富裕,移民的条件和门槛已经变得相对容易。因此,一些家庭把“移民”作为中间环节或手段,实现逾越高考防线的目的,通过曲线的方式获取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根源上杜绝“海外高考候鸟”现象


基于这些变化,华侨招生联考制度本身也需进行全面评估,不仅为了堵塞黑洞,更是为了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招考制度,更好地服务华人华侨,也更好地保障公平。当然,更深入地分析,“假冒华侨生”现象,像极了国内的高考移民现象,其根源就在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和分配机制的不公平。

另外,这一现象禁而不绝,也是因为我国大学的招生,目前还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是把不同身份者,纳入多元评价体系进行统一评价,而是设置特殊通道或者给予加分(降分)录取优惠,这貌似可以照顾到不同身份的考生,但却制造了身份不平等,也容易催生身份造假。

针对“假冒华侨生”现象,教育部表态“零容忍”。这当然是最直接的办法,但更需要的不仅仅是针对某些个体的惩处,也并非对规则的小修小补,而是针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评估,改革并堵塞漏洞,从根源上杜绝“海外高考候鸟”现象的同时,珍视和维护好“机会公平”!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更多新闻

就业、医保、养老金……这些焦点问题都有最新说法!

帅!消防队员“贪食蛇式”跳绳666,但真正看点却是......

五一”小长假本周末就来了,请收好这份出行指南

驻韩美军今晨全面部署萨德 美国航母战斗群抵达半岛海域

这种红包有“雷” 千万别抢!

上班族注意 未休年假怎么补偿?权威答案在这里

监制/唐怡 主编/王兴栋

编辑/江永韬

©央视新闻




对“假华侨生联考”零容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