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境外公司将“侵”入我国保险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10日 16:46 中国贸易报

  自1992年开始,中国保险市场在试点的基础上,遵循渐进的原则对外开放。基于中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境外一些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争相进入,有的设代表处,有的建分公司或合资公司。随着中国“入世”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境外保险公司将从这里找到更多的商机,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注的焦点:能否获得营业许可证

  近日,一些媒体流传着这样的消息:在欧盟与中国5月19日在北京签署的双边协议中,涉及到中国将在签字后的两个月内,也就是至迟在7月18日之前向欧盟成员国保险公司颁发7张营业执照,其中有2张是财务险经营许可证,5张为人寿保险许可证。记者就此消息询问中国保监会有关官员,该人士称,保监会尚未明确对外公布这一数字。

  人们看到的事实是,今年6月,又有2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得在中国的营业许可证,这两家公司分别是号称全球第二大股份制寿险及健康险公司的荷兰保险集团,以及欧洲保险业排位第三的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他们被分别获准在中国筹建合资人寿保险公司。

  在此之前,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士、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17家营业机构。其中,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1992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友邦上海分公司引进寿险代理人制度,对中国保险市场的营销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激活了潜力可观的寿险市场。

  的确,对于境外保险公司而言,在中国建立代表处,仅仅是第一步。只有获得在中国的营业许可证,建立分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开展营业性业务,才算是真正进入中国的保险市场。据悉,目前尚未获得营业执照的欧洲各大保险业集团,均已递交开业申请。可见,更多的外国保险公司正在翘首等待,期盼能获准在中国保险市场名正言顺地开展业务。

  开放的热点:能否降低入场“门槛”

  境外保险公司的“热望”与中国保险市场的“门槛”形成鲜明对比。据了解,申请开业许可的外国公司须在中国设立代表处两年以上。从1980年到1999年底,外国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了196个代表处,但近20年的时间里,只有15家获准营业。

  从开放的地域来看,先行试点的城市只有上海和广州,也就是说,来到中国的境外保险公司只能在这两个城市设立分公司或合资公司。有人估计,在此后的3到5年内,将有更多的城市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其中最被外商看好的是重庆、大连、天津和深圳。

  从外资保险的经营范围来看,目前进入中国的财产保险公司是以分公司的形式出现的,人寿保险公司则以中外合资的形式出现。获准进入中国的保险公司尚不能做团险业务;在个人业务领域,外资人寿保险只能从事个人医疗保险,而不能做养老保险和法定保险。另外,保险中介和再保险领域尚未对外开放。中国保监会高层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将来适当时候,再保险市场会逐步放开。

  截至1999年底,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44亿元,占我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的1.7%;当年保费总收入的18.2亿元,占全国保费总收入的1.3%。从这两个比例数字来看,中国保险市场尚有较大的开放空间。

  跨国保险公司:希望把中国业务融入“全球保单”

  安联保险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薄瀚生认为:“中国如果想让国外直接投资在更先进的技术层面上流入国内,让投资者承担更高的金融和技术风险,则应该意识到这些投资者早已同跨国经营的保险公司在全球保单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紧密的业务关系。”因此,一个对投资者开放的市场,无疑也应该是对跨国保险公司开放的市场。他表示,安联保险集团将把在中国市场的保险业务纳入其客户的“全球保单”之中”

  据了解,成立于1890年的安联保险集团是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1994年在中国设立代表处,1998年获准与上海大众保险公司成立安联大众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并开展寿险业务。薄瀚生表示,基于对中国保险市场的信心,安联集团将通过在上海的合资企业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包括:发展更多的寿险险种;引进在欧美市场流行的连锁基金产品;开发团体寿险业务;为大型投资项目提供再保险;为跨国工业公司及中国本地企业提供技术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和安联集团一样,那些拥有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实力及领先的技术与经验的欧美各大保险公司,对开拓中国保险市场怀着同样的热望。刚刚赶来参加北京代表处开幕仪式的法国再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雅克·布隆多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中国加入W TO后,将为商业领域包括保险业带来无限商机,从而促使中国市场对国际再保险市场的需求显著增加。法国再保险集团作为目前法国最大、世界排位第七的再保险公司,一直对中国市场保持高度的关注,并与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中国,该集团曾先后在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岭澳核电站等大型基建项目中,担任首席再保险人。布隆多先生表示,法国再保险集团今后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在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的再保险业务,同时,将其在商业信用保险、巨灾保险、寿险及医疗保险方面的先进经验引进中国。尽管中国保险市场在再保险领域尚未对外开放,作为一家再保险公司,有别于那些直接保险公司的迫切心情,法国再保险集团(SCOR)并不急于申请在中国的营业执照。但是,布隆多先生在回答记者提出的该集团下一步在中国市场的打算时,还是强调了一句:“SCOR是有备而来”。(本报记者李红阳)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保监会加大再保险市场监管力度 (2000/04/25 10:23)
评析:保险市场不再划地为牢 (2000/04/03 09:34)
保险市场可能出现价格竞争 (2000/02/02 08:46)
国内再保险市场垄断将被打破 (2000/01/29 08:49)
 新浪推荐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性知识问答专区
电视剧《中关村》征集剧情
巩俐希望工程广告风波
温布尔登网球赛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