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文摘:电子商务的三大定律与七层境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10日 10:41 国研网

  一、三大定律

  1、供应链透明定律。

  因特网对于新经济的主要贡献,实际上就在于提高商务效率、降低交易损耗、提高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透明度。

  对于电子商务发展过程的粗略观察后便可以发现,供应链透明化的起点,从大部分新经济实践者的直觉出发,被人为地定义在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这就是B2C模型。其原因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其一,供应链末端最具有分散化特征,这给了信息整合一个相当大的空间;其二,从传统经济的经验出发,供应链末端的利润积聚比较大,有可能获得很高的利润回报;其三,先期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者普遍缺乏传统行业背景,他们只能选择面向最终客户的成品销售方式,而相当一部分后入者在经营思路上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但是,即便有以上理由,我们还是能够发现此种从供应链末端开始的透明化过程有着一些不足:第一,他们将直接面对一些非信息类壁垒,如最著名的三个瓶颈:支付、信用和配送,这对于一个广阔分散的、信用度难以保证的、支付体系不完善的市场来说,几乎具有难以跨越的特征;第二,未经组织的客户需求层次差别巨大、特征凌乱,这不仅对于信息之外的商业环节是一个挑战,同时信息流本身的处理也相当艰巨;其三,由于位处供应链下游,上游生产的低效和不透明使得B2C的经营者的服务改善永远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无论是比较购物模式还是集体竞价模式都只能部分深入供应链,而不可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信息高效利用——这就犹如将一张黑纸叠在玻璃后一样,无论客户端多么透明,从供应链的下游看去,整个系统仍然是个黑箱。

  B2B模式替代B2C模式成为电子商务主流这个事实本身,实际上符合这样的一个观点,即信息流整合应当从供应链的上游开始而不是相反。但是由于目前产业环境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越靠近供应链上游的基础产业,如原料、能源等对于参与新经济的热情越冷淡,所以我们目前看到的B2B模式仍然集中在供应链的下游。

  2、商务流加速定律。

  电子商务的特征在于对商务流的高效整合,对于产品(服务)从生产到送达客户这一过程的简化和提速将贯穿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转型的全部历史。

  当然,因特网作为信息传送通道的全部功能只能限于信息的整合本身。所以对于商业这种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物质交换的社会行为,网络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或者说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商务的加速是全程的,而网络对于其贡献却是局部的。所以商务重整过程一定是一个多角度重整,其对象群不仅包括基于网络的信息流,还有一系列与之配合的其他项目,如果没有这些后台体系的完善,电子商务就会流于一句空话。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前瞻性的结论:凡是能够对商务流的加速产生贡献的行业,必定会在电子商务体系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比如:配送体系、支付体系、信誉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跨国流通结算业务等等。

  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中,因特网实际上完全能够解决的就是信息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部分解决资金流,对于物流只有非直接的影响。所以极有可能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的信息整合、中期支付整合和成熟期的物流整合的三部曲。在这三者当中,最终对电子商务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是物流整合,这实际上已经脱离了IT技术的层面,而变成了一个管理和经营问题,是从信息革命回归到传统商业自我革新的状态,是一个商业内部的转变而非外力的重塑(当然不否定外界的影响作用),谁能够从传统商业中自发地转型、提前改造,谁就有可能获得电子商务的最终果实。

  3、中间商扩散定律。

  电子商务的扁平化,实际上挤压的是传统的中间商。然而由于B2C尝试的暂时遇挫,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在传统商务规则和电子商务理想之间达成某种妥协,这就是B2B兴起的一部分外因。对于长长的供应链来说,中间环节众多,理论上每一个层次之间都有形成B2B的可能,然而信息流传送的高效性使得B2B形态的中间商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B2B在两个方向上(向上和向下)的相互吞食最终会形成具有行业特征的、阶段性的最佳垂直优化。

  这种扩散深度和速度不一定相同,因为不同行业之间的初始条件千差万别,并且跟电子商务的后台整合的程度直接相关。我们唯一可以设想的理想状态应当是,当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接口完全对接的条件下,中间商会退化为唯一的层次,此时交换环节最少、过程损耗最低、商务效率最高。

  二、七层境界

  1、原始星云状态(未经信息整合的传统商务)。

  传统商务模式,依靠古老的信息交流方式进行沟通。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众多,营运的内、外部损耗巨大,流通周期长,回馈缓慢,甚至完全没有渠道,生产者依据经验进行产品生产和开发。市场垄断形成和缓,小厂商尚有一定的存活空间。从信息层面来看,每个生产者同消费者基本处于独立状态,是一些分散的点,犹如原始星云,混沌而基本无序。

  2、EDI阶段(前电子商务阶段)。

  有实力的厂商通过建立标准增值网络(VAN),开始电子商务的最初尝试:电子数据交换(EDI)。然而由于技术复杂和先期投资巨大,这种专用网络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幸参与使用EDI者已经开始了其信息整合的尝试,并为它们进入新电子商务时代打下了基础。

  3、厂商发布(正向推销)。

  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厂商开始试图尝试如何利用此种新兴的信息工具。这种尝试首先开始于最原始的信息发布,对于生产者来说这种发布形式的转换最为简单:只不过是将传统的载体,如:广告、产品手册等等信息集束整合上网。所以它们很快形成了以卖方展示为主的信息流。这种整合的过程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此种卖方信息发布已经摆脱了单纯信息播报的枯燥模式,走上了以服务为主体的道路。

  4、用户发布(有组织的买方)。

  市场永远具有双向。在卖方发布产品信息的同时,实际上买方也存在寻找产品的愿望。由于相对于卖方来说,买方的需求一般是零散的、小规模的,所以必须经过组织才能够形成B2B交易条件。基于因特网的第三方组织者的出现,使得买方的需求通过采购商得到集中,从而构建了具有规模的反向购买流。

  5、接口标准化(内部商务流整合阶段)。

  在初期信息发布渠道构建完毕之后,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同时面临着一个将自己企业内部商务流程重新整合,使之达到与外部接口匹配的任务。其理由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企业内部尚不能达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处理,即使外部电子商务的条件再完备也难以保证整个商务流程的顺畅。

  6、SCM减层(中立性打破)。

  当上述调整基本完毕,包括支付体系、信誉保障体系等由线下基本完成上线的转换之后。第三方便会面对来自厂商和用户的双重压力,由于包括物流在内的电子商务的瓶颈已经被突破,使得买卖过程变得异常流畅,从初始生产者到终极消费者之间的直接沟通成为可能,甚至各个行业内都会出现相当于DELL、或比之在供应链上跨越幅度更大的直销模式,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养活中间商?即使是B2B模式中间商一贯标榜的中立性,此时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大的直销者完全可以通过代理竞争对手的部分供应链牢固地控制市场,就像现在亚马逊所作的那样,因为它不必担心自己的份额会遭到削减,在市场如此透明的条件下,小企业的容身之地已经几乎消失,能够构成竞争威胁的大概只有全新的产品和技术。

  7、网络空气化(中间商消失)。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结果:原来像星云一样互相独立的厂商和用户如今被无限的连接起来,用户和厂商之间可以通过种种方式进行便利的沟通,个性化服务成为商务主流,信息的传送如此便捷,使得人们再也难于意识到传送过程的存在,这就像我们时刻呼吸而很少想到空气一样。中间商成为历史封印,生产者的产品直达消费者而不经过任何倒手环节。全球形成一个大市场,通过电子货币免除了兑换的麻烦,当然各国政府也为此达成了共识,否则它们将损失数以千亿计的关税。

  电子商务发展至此实际上在消灭了中间商的同时也消灭了B2B这种模式,最终B2C和C2C等有用户直接参与的商务形式将成为主流。从这一点看,B2B仅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其存在的历史不过是电子商务历史的一个短短的章节而已。转载《首都信息化》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评论:重新评估电子商务 (2000/07/10 09:21)
让全世界人民交易起来--解析电子商务 (2000/07/07 13:42)
 新浪推荐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性知识问答专区
电视剧《中关村》征集剧情
巩俐希望工程广告风波
温布尔登网球赛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