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的深圳九大彩电企业峰会,让沉寂已久的舆论界活跃起来,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多数批评认为:这是相互串谋操纵市场的违法之举。“价格联盟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这是接受市场经济教育后的第一反应,但如果是用来评价自由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笔者完全赞同,如果用来给中国的彩电企业定论,笔者不能同意。 人们常说“中国特色”,可是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就忘记了国情?
对峰会违法的判断,来自于价格法中如下有关条款: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可有一个根本问题——彩电峰会是损害了别人的合法权益呢,还是自己的合法权益损害在先?是为了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呢,还是为了维护基本成本?
一台21英寸彩电可以贱卖到千元以下,而它的成本我们完全可以从透明的网上采购中计算出来:显像管近500元,机芯280元,机壳90元,包装泡沫、遥控器60元,这样加起来已过1000元,另外的市场费用和管理费用还不会低于15%。
在任何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里,低于成本价的倾销都是损害同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靠强硬的法律来维护公平竞争的。低于成本降价的违规企业得不到制裁,自发维护成本的行业组织又有什么理由受到指责呢?彩电峰会不过是干了一件原本应该指望法律去干的事。
而法律是指望不上的,因为犯规的都是国有企业。因为是国有企业,所以才舍得不计成本地去确定价格。
人们熟知的彩电品牌也就长虹[微博]、康佳、TCL[微博]、海信[微博]、创维[微博]、厦华那么十来个,可有统计表明目前在全国的城乡市场出售的彩电品牌不下100个,很多品牌不按规则运作,是扰乱市场的根源。这个统计其实也是可以推测出来的:八十年代,彩电凭票供应那阵子全国各地争相引进彩电项目,据说总共上了120条生产线,每个省每个像样点的城市都有,一条生产线就代表一个厂、一个品牌,什么红梅、牡丹、青松、熊猫、孔雀、海燕之类,几乎人类熟知的动植物都被彩电企业注册了还不够。九十年代,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期大浪淘沙,能生存和发展的也不外乎前面提到的那十来家,其余的基本上亏损,养活不了自己。这些活不下去的企业应该有两条出路,要么被好企业兼并,要么破产清算。第一条路我们已看到很多范例,比如康佳兼并陕西如意,海信兼并辽宁金凤等等,可是有哪家活不下去的老彩电厂破产了,我们还很少听说。为什么活不下去的企业不能让他赶快破产了事,以免贻害同行呢?因为是国有企业,破产了,一大堆以前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交给谁?以在股市上劣迹累累的巨额亏损企业成都红光为例,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就有五大原因破产不得:第一,6300名职工已基本下岗、歇岗、提前退休,大部分职工已几个月没领到生活费,这些问题颇为棘手,处理不好将成重大社会隐患;第二,与海外已签订了大量采购合同,如果单方违约,将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国际经济纠纷;第三,向社会发行的债券及内部职工集资本息均相继到期,如果红光破产无力兑付,将造成社会不稳定;第四,红光破产,牵涉到8万股民利益,将引发股市和社会震荡;第五,成都电子行业5家企业为红光贷款担保13亿元,如果红光破产,成都电子行业可能全军覆没。
红光如此,其他国有企业可见一斑。
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自由配置,一个行业应该是有进有退,资源向效率最高的企业集中。现在我们的情况是退的不能退,资源不能向优势企业集中,该进的不但积聚不了足够进的力量,反而还要被纠缠在低档次竞争上。
彩电企业老打价格战,说明单个企业独善其身还有外部潜力可挖。到现在,连员工个人感情都被伤害很深的企业居然能摈弃前嫌坐到一起,这说明什么?不是说明什么气量问题,而是说明单个企业所能够挖掘的空间几乎没有了,必须依靠整个行业大环境上台阶。
正是因为彩电峰会所要解决的问题之大,笔者才更同情峰会效果之有限。靠几家企业的力量想改变大环境,恐怕太难了。因为允许不规范企业的存在是对规范企业的致命打击,你限价等于拱手把市场让给了不计成本的企业,这时候,谁执行盟约,谁就意味着要出让市场。会是开完了,可具体面对市场哪家企业不得思量思量?
所以说,峰会的目的令人同情,峰会的有限结果恐怕应该引起各方面反思。
我私毫不讳言我对中国彩电企业的敬意。如果说中国还有能与外国好企业自由竞争的企业,如果说中国还有自己的企业家,我觉得都不能不提到彩电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最早与外国企业短兵相接、最早按市场经济规则运作的行业。这个行业里的好企业给我们以希望,如果这次峰会传递出来的制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解决不了,希望也会变成失望,那就不仅仅是企业的悲哀,而是民族的悲哀。 □王 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