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新浪点点通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6月28日 13:18 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自6月9日“中国彩电企业峰会”成立以来,相关报道不绝于耳,各界读者也纷纷致函发表见解。本版将陆续摘发部分稿件,并继续关注相关动态。 一个前所未有、关乎中国彩电业未来走向的联合宣言被各路传媒一浪高过一浪的诘问与责难声所淹没。大量的负面报道将此次前所未有的彩电诸强峰会称之为“彩电价格同盟”,称之有违价格法,并一再宣判它将难以为继。甚至有媒体已经估测了它的寿命也就是这个淡季。 能让九大企业首脑坐在一起的直接动因无疑也是价格,价格一再创造新低与原材料的轮番上涨已令信息产业部多次下文稳定价格,而当企业自发组织起来稳定价格之时,就成为价格垄断?当我们面对欧洲反倾销诉讼时,我们国内的倾销行为是否有人关注? 没有人否认以往的中国彩电厂家太缺乏对话和协作,太多相对攻讦与指责。 没有人认为无休止的价格战会挽救一个供求严重失衡的行业。 没有人认为面对外强,中国彩电企业不需要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之声”。 那我们有什么理由将一个开启协商与对话之门,倡导开放与合作的企业间自发的圆桌会议视为“异类”呢? 近年来,彩电业成了一个极端矛盾的行业。一方面,它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中国已成世界彩电生产第一大国,是目前中国最市场化的行业,也是面对WTO到来,不是如临大敌、噤若寒蝉而是坦然相对甚至欢欣有加的少数行业之一,这与长期躲在高额关税至今不大成气候的汽车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彩电又成了非理性过度竞争的典型代表,一年近4000万台的产量与不足2800万台的市场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国外品牌进口与中国彩电出口量基本持平,交易额却难以望其项背。同质化倾向令企业缺乏品牌个性,一轮又一轮自杀式的价格大战,彼此间的飞短流长让人难以再对这个行业肃然起敬,不停有人在呼吁:中国彩电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对数字电视、电视与电视联姻的关注正如火如荼。按《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的话说,“传统的电子计算机企业和电信企业,正用货币赎卖新兴的电视网络的领地,”“他们同时看中的,是未来最有潜力的电视网络。”创维集团数字研究开发中心的辛奇功总经理在介绍赴美参加数字信息显示设备供应商2000年大会(SID2000)的情况时指出,现在一系列新兴的数字显示技术如液晶、等离子、固态晶体显示、OLED以及前投、背投等未来将广泛应用在大型演示以及微型显示上。届时,被业界资深的营销专家称为“黑面包”的彩色电视机这个大块头将难以再盘踞市民厅堂的最耀眼的位置,代之以更轻巧、更清晰、功能更强大的新型显示设备。 可以想见,电视将更普遍地存在,但以显像管为核心的现行电视机技术有可能死亡,技术的进步潜藏着革命性的因素,看不到这一点,中国的彩电业将无所谓希望。 一位记者在分析峰会成立后大量的围剿性报道时说,这其实是彩电业长期借助媒体炒作的反弹。十几年来,家电业的起伏跌宕成为报纸财经板块的重头戏,彩电业更是重中之重。如今媒体越来越多,报纸也越来越厚,新闻界的趋同性已经与家电业相似,因而“炒一炒”、“策划个大篇幅的”也成为许多跑家电线记者的口头禅。平心而论,彩电业的新概念太多,而真正跳跃地发展太少,也使媒体越来越喜欢用批判性眼光审视家电业的风云变幻,这样也容易吸引读者。 除了彩电业有产品过剩的压力,媒体也有了过剩的压力,过剩则容易急功近利。 价格战是过剩经济的必然,而因产权不明晰导致不计成本的价格战则损伤任何一个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行业。因而竞争之外有合作,已经成为传统产业自我升级的必由之路。钟清声
| |||||||||||||||||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