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经济观察:报业蛋糕能做多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26日 13:20 国研网

  伴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进程,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产业化经历了由“意识形态媒介”向“产业经营媒介”转化,“从非产业向独立产业转化”的过程。

  报业的产业化历程

  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几家报纸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成为报纸产业化进程的起点。中国报业由此打开了经营之门,开始走向市场。

  进入80年代以后,报业在生存与发展上面临着多方面危机: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如新闻纸,1980年时730元/吨,到1996年初,已经上涨到7000元/吨。另一方面邮局发行费率也由258提高到30—403。与此同时、报社员工工资、奖金和各类津贴大幅度增加,告别“铅与火”、“纸与笔”的技术改造更是动则需要几千万乃至几亿元的投入。现实的出路是通过产业化经营获得新的发展动力。1985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后,报业通过“企业化”经营来谋求脱困,各家报社都开始狠抓广告收入。

  1988年3月,新闻出版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据此报社可以从事多种经营。1992年lO月出台的《中国报协对有关报纸行业产业政策和体制改革的五项意见》,又解除了报社经营范围“不得与报业无关”的禁令。经过数年的发展,1995年底出现了第一家报业集团,我国报业经济进入全面加速发展的阶段。不少报社广告收入以15%至40%的高速递增,出现了一批年广告收入过亿元的报社。报社的多种经营范围也扩大到边境贸易、股票交易、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如何把报社做大,建设足以与世界著名的报系报团抗衡的“中国报业集团”,已经成为报业现阶段发展的主要命题。

  1996年1月、中宣部、新闻出版署依据媒体所拥有的传媒数量、人才质量、经济实力、技术条件、发行能力以及管理能力6个条件,正式批准广州日报成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至1999年年底,我国报业集团扩大到15家。至此,报业过去那种单纯的、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不搞核算、不计成本、不求利润的经营状况,已经逐步被结构多元化、经营实体化、组织集团化的新形态所取代,报纸品种、发行数量和经营收入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组建报业集团标志着我国报业实现“两个转移”(由单一的公费市场向公费与自费相结合的市场转移、由规模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转移)有了突破性进展。但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报纸经营过于单一,缺乏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建设报业集团,走集约经营、规模效益的路子,将是报业调整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

  部委机关报断了生路

  1999年年底,中国报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竞争,价格战、发行战、广告战在各大城市此起彼伏,在西安、成都、南京、武汉、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报业市场都经历了不小的震动,其竞争程度丝毫不亚于近几年的彩电、空调大战。

  当新世纪和新千年就在眼前时,中国报刊业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惶恐不安。1999年11月16日,新闻出版署公布了《关于落实中央“两办”30号文件调整报刊结构的意见》,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原则上不办机关报,现有报纸内容重复的予以合并,发行量在3万份以下的予以撤销、自2000年1月1日起,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继续办的报纸一律自负盈亏,不再发文征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斤局除保留一份指导工作的期刊外,不得再与党报、出版社等联台主办报刊;各地(市)级局、办、部、委不办报刊,现有报刊一律划转或停办。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现有部门和地方的机关报达到1500家、占去报纸总数的2/3,出现了强制摊派、有偿新闻等问题。从1996年开始,主管部门基本不再审批新办报纸,原有的2400份报纸到去年底已缩减至2052份。

  从国务院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开始,政府行政职能弱化,报纸的行政职能也随之谈化。报业的调整和整顿势在必行,正如原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街所说,这次调整是要使行政行为与出版行为分离,解决公款订报刊和行政摊派等问题,减轻群众负担,提高报刊质量。

  鉴于业界的惶恐和担忧,有专家提出应有3到5年的过渡期,以便不同类型、不同地方报纸有时间进行自我调整;也有人提出应该逐年减少公款订报数量和额度,让已划入调整范围内的报刊意识到,发行再也不能靠行政部门和企业,只能靠市场生存。公款订阅是靠不住的了。

  一道世纪难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的报纸,既有像《精品购物指南》、《计算机世界》这类体制创新的报界新军,也有在党报体制内创设,与党报面孔截然不同的面向市场的“新报”,如各地“都市报”和《人民日报》麾下的《环球时报》,后者用两三年的时间就使发行星超过了140万。而且自费订阅率高达758以上。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成为近几年新闻出版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报业的发展,许多报社资产多了,家当大了,在资产运营和重组过程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报社资产到底归谁,报刊创办时个人或企业注入的资金可否视为投资等就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1999年10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局、新闻出版署就报社产权界定复函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出,我国报刊社均属国有资产。现行出版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我国报刊创办实行许可证制度,报刊社的主办单位是法定的创办投资人;我国目前的报刊社均为全民所有制单位;报刊创办时个人或集体自筹启动资金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

  依据1994年5月18日新闻出版署发出的《关于书报刊音像出版单位成立集团问题的通知》,报业集团从少量试点开始尝试,但仅限于本省区范围的联合,不组织跨省区的集团,不组织股份制的出版机构,不吸引与新闻出版无关的企业。目前,报业集团处在由试点到一定范围的扩大阶段,有关人士认为,真正有实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的报业集团可能出现在3—4年之后,外资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国报业市场之时。

  我国报业的发展主流已经开始由众多报种的数量型覆盖向着少数实力雄厚的报纸(报团)的优势规模型覆盖的方向发展。进入我国报业市场的报纸总数可能不会再有多少增加,甚至在最近1—2年还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但某些单个报纸的市场规模可能会做的很大,而多数报纸的市场空间会变得更为狭窄。“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报业在市场基础上的资源配置,报业贫富悬殊的“马太效应”会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因此,谁能尽早积聚自己的实力,谁就有可能在未来“滚雪球”式的报业竞争中“做大”。

  我国报业尚未对外开放,目前只有《计算机世界》一家合资报纸。1999年11月15日,中国在经过13年的谈判、等待后,终于与美国就加入世贺组织的问题达成了协议。中国加入wT0的步伐加快、作为兼具意识形态和影M向巨大的信息功能产业,媒介必将受到深远的影响。虽然中央明确宣布新闻媒体全部属国有,不允许涉外资本介入,但国外媒体巨大的资金优势、一流的管理水平却对国内媒体构成压力。《计算机世界》作为第一个被捅开豁口的媒介、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国外报业经营的全新观念和强大的竞争力。据透露,美国《财富》杂志通过在上海举办《财富》论坛为条件,换取了在国内创办《财富》中文版的许可。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报业目前相对轻松的环境并不是永远宁静的港湾,纯粹就实力对比而言,国内报业竞争力非常弱,资源浪费严重,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规模效益差,发行在百万份以上的指纸屈指可数。报业主要靠广告经营收入,一些与媒体相关的文化产业还是步履维艰。随着中国加入wT0,外国的文化产业必然要对国内报业等传播媒介的集团化经营造成一定的冲击。

  在西方国家,报刊业利润丰厚,被视为仅次于金融和黄金的产业。而我国的许多报刊长期由国家供养着,背对着读者闭门造车,在市场之外生长着。加入wTO后中国报业集团真正的对手不在国内,而是国外每年产值达几十亿、上百亿的国际传媒集团,它们正虎视耽耽地盯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如何发展、:仕大自己,参与全球竞争,最大限度地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是摆在报业集团、准报业集团面前的一道世纪难题。金梦玉


相关报道:华裔报业:跻身美国主流报纸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挂牌
          南京“报业大战”再起烽烟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参与CNNIC有奖调查,申请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