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五月空调业:降价才是硬道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25日 16:45 南方周末

  价格的“囚徒”

  5月20日,国内空调制造业的巨头之一、科龙集团使出了这些年来不曾用过的科龙、华宝两个牌子160个品种“跳水”,有媒体帮它算出最大的左是1634元。

  这是戏剧化的一幕。一个月前,科龙还在整个业界回荡,他认为那些降价的企业是在“做秀”----“说得严重点是在哗众取宠。”海尔、格力、美的跟科龙持同一立场,反价格战联盟因“四大家庭”的同仇敌忾,看上去牢不可破。

  但表的平和掩不住竞争现实的乱云飞渡。四大巨头都在或明或暗地调整着自己的价格策略,只不过科龙站出来清了清嗓子----我也要降价了!

  空调业的戏没有新意思。它重复了彩电、VCD的故事----降价游戏就像过山车,一开始就停不下来,直到这一回合玩完。

  3月初,海信宣称掌握了变频的核心技术,然后“技术革了价格的命”,砍价1000多元,推出两款低价变频空调,取名“工薪变频”。

  到了3月底,一个新面孔----森宝空调在北京露出脸,2000元买分体,据说北京人的反应“跟疯了一样”,第一天就抢购了5000台。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森宝咬咬牙,又从杭州总部调了一批过来。

  4月份是春兰的。这个昔日的老大似乎要重振雄风,将主流型号降价。海信继续扩大成果,把“工新变频”由两款变成七款。

  5月份轮到了科龙坐庄。自从购并华宝之后,其空调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台,规模经济带来成本优势。有媒体称科龙对现在的市场份额并不满意。

  用“博弈论”给降价环境中的厂商做心理分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所谓“囚徒困境”,是指三种选择:大伙都不降,自然皆大欢喜;第二种情境是大伙都降,这是一个“都不愿看到”的结果;第三种是有人跳出来先降价,他可以多拿到一点市场份额,那么别的厂商是静观其变、眼看着自己的份额被抢,还是----进入第二种情境?

  竞争对手之间的博弈使主流厂商无一例外地成为价格的“囚徒”,而消费者的加入更加剧了这种困境。

  消费者也在博弈。我是现在就买呢,还是等价格再降一些再买?一般情况是“买涨不买落”。今年空调业进入四五月份市场该热未热,华南地区销售量甚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有人将此归咎于三月份以来的降价,使大多数消费者预期价格还会降下去,持币待购----对于大多数地方,酷暑尚未降临,不妨等一等。

  业内人士说,率先降价的企业并未像传媒讲的那销量狂升,一位专家对此总结是:“他们出名了;他们卖不动了;整个行业都卖不动了。”

  降价似乎成了惟一的选择。

  科龙老总王国端对“价格策略”与“价格战”重新做一番界定。“从理论上说,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是资源的主要手段。价格策略是企业根据市场需要、企业实力、行业技术进步作出的让利消费者的行为,企业几乎每天在研究市场,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市场”。

  至于“恶性的价格战”,科龙认为有两个特征,一是低于成本销售,二是将视作惟一手段,不惜减少产品功能,降低质量与服务,以削减消费者利益为代价。

  为了更像价格调整,而不是“价格战”,科龙采取了中庸之道,一方面是全线降价,另一方面限时、限量、限地区。真是用心良苦。

  价格大战的可能性

  3月份,一直疲软的电器A股市场,科龙、格力、美的等几只股票的交易量明显放大,一些机构投资者削减手中的筹码。分析者认为,海信3月1日的降价,让投资者怀疑价格大战初露端倪,过去发生在彩电、VCD业的情形使其看淡空调业中期利润。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业界的一举一动早已触动资本市场的敏咸神经,并将这种可能性产生的预期放大。

  证券界人士认为,由于空调业总量上供大于求,产品与服务缺乏差异性竞争,加上黑色家电大佬“捞过界”搞白色家电,价格大战无法避免。

  一份证券类报纸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格力1999年毛利率高达33.2%,即使全部产品平均降价20%,他还有16.9%的毛利率,这足以维持一个公司继续发展了。因此,格力降价空间较大,完全有能力通过大幅度降价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与来自实业界的声音大相径庭,格力副总董明珠说:“空调利润哪有那么高?充其量只有5%,那些黑色家电盲目地杀进来,根本不知天高地厚!”但她透露,从这个财年开始,格力将保本点由原来的100万台定为120万台,成本上降了10个百分点。

  格力老总朱江洪大诉苦水:“今年油价上涨,一吨多了4000多元,铜也每吨涨价2000元,宝钢的几个炉子又停产了。种种不利因素加起来,格力今年原材料成本预计增加7000多万元,按去60个亿的销售客,多1.2个点。”他说,“不是我们不愿意降价,而是要真诚面对消费者,要问心无愧”。

  对于其他厂商,实业界的判断是:海尔现在正在搞国际化战略,高毛利的空调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为整个集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金流;而美的核心业务是空调,降价将直接导致其利润的损失。因此,几个主流厂商没有发动价格大战。

  至于市场需求方面,乐观的估计是每年2000万台,一般认为是800--1000万台;而国内空调业的生产能力是每年1000万台。市场需求是有弹性的,人们的猜测则弹性更大,预期不同导致不同的竞争策略。

  价格大战,或者叫“恶性的价格战”能否爆发,依然是个悬念。

  价格之外的东西

  长虹对海信的“工薪变频”很不为然,它写信给一家报纸,说“一分钱一分货,以普通压缩机加变频器组成的空调能称得上变频空调吗?”

  这让人想起1998年广东大屏幕彩电降价,长虹“火眼金睛”,散发小册子警告人们,广东“特价机”是小机芯加大屏幕,是“小马拉大车”。

  海信立刻反驳道:“长虹的说法乃无稽之谈。长虹引进变频技术,我们同样引进。长虹的设备、技术不比海信先进多少。根本不存在变频器带一个普通压缩机的‘假变频’之说。”

  长虹、海信之争说明在价格之外,人们关注的还有别的东西。科龙在这次降价中格外提醒它的用户,“价格打点折,服务、质量不打折”。

  业内人士说,如果没有正常的利润空间,一些小的厂商可能会在原材料上“打折”。经如镀锌板价格一吨是5300元,冷轧板只有4300元,相差20%,虽然喷漆后难辨雌雄,寿命却相差10年。

  据说在江浙一带,个体户专门把折旧空调零部件卖给一些厂商,这可以降低10%的成本。生意做的红火,个体户们甚至于起了组装整修(OEM)的念头。

  说到变频,据说尚无一定标准,幅度从15HZ到16HZ的都有,变频一点也是变频。这样很可能演变成概念营销或者文字游戏。

  这种差别加起来,成本将会有一倍以上的差距。有人说1000元一台的空调也能造出来,但是你敢要吗?

  中国家电协会的陶晔认为,我国家电同质化竞争太严重,产品档次没有拉大。在英国,最好的冰箱能卖到1万元,而便宜的3000元。1998年,广交会很多出口的电饭煲是350瓦的,国内有人觉得很奇怪,外国人煮饭怎么用这么小的锅?其实那是外国人给宠物加热食物用的。

  关于服务,也许个性化的服务并没有真正做到。比如不同的阶层对它的要求不同,有的房子比较好,有的房子墙壁比较薄。要使空调与房子匹配,要进行房屋的预量,但眼下还没有哪一家空调厂商做得到。记者刘洲伟


相关报道:市场报道:空调降价没完没了
          空调大户地盘缩水
          价格战打出了结果 降价空调销售火
          家电:空调行业会否重新洗牌?
          空调降价涌起第二次“大潮”
          八大空调巨头谁也不说打价格战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参与CNNIC有奖调查,申请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