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泡沫在中国易破:中美Internet市场对比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15日 10:08 国研网

  Internet是不是泡沫,只要在硅谷转一圈就会得到答案。3月底硅谷之行给笔者印象最深的便是硅谷人的衣食住行每一步都离不开网络。出门先要上网打出一个路线图,买东西要先到网上转一圈,订房间、买机票更是要靠网解决。“离开网络,生活和工作将受到巨大影响”已经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感叹。置身于这个把网络融入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你还会认为Internet是泡沫吗?

  Internet之所以在美国得到如此超高速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超过50%的PC占有率奠定了Internet接入用户的市场基础;浏览器标准的交互页面使Internet成了人们信息交流最便捷的手段,因而被迅速接受,并以它为核心引发出大量新的需求。先是E-mail替代了邮件传送,而后Yahoo!诞生,迎合了人们24小时看信息的需求;接着Amazon来了,人们由获取信息发展到在Internet上买东西,电子商务BtoC就此开始。现在,人们又发现如果企业对企业的交易也利用Internet,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作用更大,于是CommercesOne出现,电子商务BtoB开始火了。

  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在美国能得到快速发展是其商业层层发展的必然。对于消费者市场,网络购物兴起之前,信用卡体系、配送系统等外部配套环境便已健全,电话预定、邮购已被人们接受,网上商店的出现无疑继承了电话购物和邮购使人们足不出户的优点,又满足了人们想进一步了解详细资料的需求,因此BtoC电子商务模式得到迅猛发展便是情理之中了。

  BtoB的发展也同此理。这并不能算是一场革命,美国的BtoB是在EDI基础上的一种革新和进化。EDI(即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意为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编者注)已存在10年,只不过采用的是封闭式网络,存在着成本高、不灵活等缺点。而BtoB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自然会被企业迅速接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Internet在美国引爆的这场网络新经济,实质上是技术进步与人类需求发展的必然结果。尽管美国股市总在波动,但从总体曲线来看一直在持续上涨。在美国,网络新经济不仅不是泡沫,相反是驱动信息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这种推动力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目前在硅谷有了好想法就能找到投资、组建公司、把想法立刻转化成产品。这样的环境使Internet上的新产品大量涌现,新产品反过来又推动着各种新应用迅速产生,从而形成了网络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但是,在中国呢?尽管Internet同样被炒得很热,可与美国相比,Internet是在一个极不顺理成章的经济环境中发展的。低于5%的电脑普及率,一方面证明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极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上网用户数目基础十分薄弱,这必定使所有的网站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不得不面对上网人数少、等待赢利周期长的困境,争夺“眼球”的战争也更惨烈。而网上商店会在极不完善的信用体系和效率低下的配送系统以及传统的购物习惯环境中,长时间处于顾客稀少的窘境。同样,BtoB电子商务的发展由于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也会举步维艰。

  因此,综上分析不难看出:Internet在中国不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自然而然的推进,而是一个工业不发达的农业国家为了效仿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不得不进行的一个“三级跳”,这种国情势必会使中国Internet经营遭遇更大的风险和坎坷。然而,目前许多人对此并不以为然。相反却认为只要一做网站就能到美国上市、迅速致富,因此,一时间各类网站急速剧增。但是浏览一下当今各种琳琅满目的网站,就会发现大部分网站都还只处在表面包装的初级阶段,不仅内容苍白、单薄,而且很多网站的商业模型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国情,单凭想像创意,能否赢利要打一个大问号。所以,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目前国内各类网站建设的盲目性,使得中国Internet市场充满了泡沫。众多网站都是命系风险投资商,但是有了美国市场经验的风险投资商已变得越来越精明和挑剔,非常注重网站的赢利点和赢利周期,且耐心十分有限。以此情形,中国目前大部分网站极有可能会落个还没上市,投资商便对其失去兴趣,靠自身的经营收入又难以维持运营,最后不得不宣布倒闭的下场。

  这很可能会首当其冲发生在拍卖网站上。目前国内有十几家拍卖网站,但从美国市场的发展已很清楚,最后只剩下eBay。因此中国拍卖网站必将九死一生。另外,即使上市成功,“中国概念”股也未必会得到美国股民青睐。“中国概念”对绝大多数美国人是陌生的,是否会有行无市很难预测。因此,对中国Internet市场来讲,资金来源上的任何闪失都会使众多网站遭受毁灭性打击,成为泡沫的牺牲品。所以,认识到这一点,使网站经营模式一开始就建立在符合国情、有赢利点的坚实基础上,才是上策。徐东英


相关报道:厉以宁:不要以“泡沫经济”为网络经济下定论
          泡沫是风险也是机会--与吴敬琏先生商榷
          经济专家吴敬琏:泡沫与网络经济
          厉以宁:经济泡沫≠泡沫经济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