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谁来生产七八万元的家庭轿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27日 10:51 国研网

  前不久公布的两个于去年年底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颇值得我国汽车工业界注意,很可能对我们发展家庭用车有所启 迪。

  一项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公众认为,开发、普及5万元以下的轿车,是“车到关前”的一条生路所在。另一项 调查表明,1999年的私人购车中,1.0升以下轿车购买率为1.0%,2000年私人汽车意向购买率,1.0升以下 轿车为3.4%,比1999年上升2.4个百分点,购买量预计上升240%。

  说以上两个社会调查结果值得重视,是因为这种群众呼声又一次戳到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痛处”。我国在80年代中 期才决策发展轿车工业,方针是“替代进口,满足国内公务和商务用车需要”,而“轿车进入家庭”只是近几年才被提上议事 日程。因此,在1988年国家确定“三大三小”轿车定点厂时,只有天津夏利是1.0升以下的微型轿车,其余五家都是生 产1.4升以上、主要用于公务和商务的轿车。后来,国家虽然也批准了两家军工企业生产微型轿车(长安奥拓和贵州云雀) ,但是再后来,排气量更大的美国通用别克和日本本田雅阁,又分别在上海和广州落户。正是由于指导思想上不重视家庭轿车 的偏差和生产布局上的“先天不足”,才造成了目前汽车市场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公款消费的公务、商务用车难有明 显增长,致使花巨资建立的轿车生产能力,一半以上连年放空,造成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老百姓需要的物美价廉的家庭用 车,可供选择的品种、车型、款式却少得可怜,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消费者持币待购而无可奈何。

  怎样摆脱这种窘境?对策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现有主力车型在保证环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配置,从而将价格降至 10万元以下;二是赶紧开发、生产价位更低的经济型轿车。

  “我生产什么,你就买什么!”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官商”们的经营信条。“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 这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者的应有态度。去年年底,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被“国际世纪车评选委员 会”评选为“世纪汽车企业家”;亨利·福特发明的T型汽车被授予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奖项---“世纪车”。亨利·福特和 T型车为何能获此殊荣?普遍的看法是:在轿车还是一种体现财富、地位的奢侈品,非达官贵人、财主富绅不敢问津的20世 纪初叶,亨利·福特竟然产生了“要生产一种为普通人设计的,并且为普通人买得起而又结实可靠的汽车”的想法;而且他很 快成功了,不仅发明了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规格统一、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朴素大方、价格低廉的T型车,而且还创造了引 发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流水装配线,从而为整个工业界带来伟大的变革。

  我们的汽车工业主管部门和轿车生产厂家,做梦都想尽快把民族轿车产业做大。然而,中国轿车市场却持续低迷,产 销量在50万至60万辆之间徘徊三年了。如果现在还没有厂家站出来愿意生产最多不超过七八万元的家庭用车,以赶在加入 WTO的保护期内将中国的廉价车市场空间尽量填满,那么,2006年后,中国汽车工业的生路恐怕真的很悬!

  坦白地说,今天的中国老百姓,实际购买能力并不很强,能够一次拿出十几万元、几十万元买一辆轿车的人毕竟为数 不多。据统计资料介绍,目前全国家庭年收入在3万至5万元的约有1000万户,扣去吃、穿、住、用的日常开支,认认真 真积攒两三年,也才将就买得起一辆三五万元的轿车。也许,这样的低价位轿车单车利润率确实不高,然而因为市场需求量大 (我国去年生产了1000万辆摩托车,300万辆农用车,摩托车主和农用车主的一部分,与城市居民一样,都有购买家庭 轿车的愿望),实现薄利多销,总的利润量将是很大的。福特T型车最低曾卖到260美元一辆(当时福特汽车厂的技工工资 为每天5美元),然而销量最高时曾占到全美国的一半,亨利·福特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亿万富翁,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谁来当中国的亨利·福特?”这是许多关心中国汽车工业命运的人,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江世杰


相关报道:汽车、住宅、信息三大领域消费障碍分析
相关报道:2000年中国汽车精彩纷呈
相关报道:中国汽车消费政策即将出台
相关报道:汽车:2000年轿车市场竞争什么?
相关报道:北京轿车市场今年初持续低迷
相关报道:“神龙”老总:谁说轿车怕“入世”?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