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15日 16:25 和讯中金网
电话正迅速走进千家万户,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有关电话的种种学问、个中奥妙,特别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电信资费问 题。“3·15”前夕,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和消费者。 首先,从固定电话来看,消费者质疑最多的是初装费和月租费。80年代初,北京市电话初装费为200元,90年 代初飙升至5000元,目前又调整到1000元以下,个别地区甚至已取消了初装费。这使消费者不明白,到底该付多少钱 才合理。 他们讲,如果像电信部门解释的那样,把初装费作为电信部门铺设线路的投资成本,那么电信成本究竟要积累多少才 算够呢?而有了初装费,为何还要交月租费呢? 其次,消费者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移动电话的资费问题。 就拿入网费来说,对于消费者一直是个谜,从前几年最高的2.8万元降到现在的几百元。有些地区的现实更让消费 者摸不着头脑。比如,中国联通武汉分公司1999年曾向用户推出“130江城卡”,只需交纳150元成本费。去年底, 四川联通则以“促进一卡双网销售”为名推出免收入网费活动,用户只需缴纳100元预付话费即可免收入网费、卡费。种种 现象,使消费者不得不问,降价空间到底还有多大?我们支付了多少冤枉钱?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经营者有义务告诉消费者他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一切真实情 况。不能因为经营者的垄断地位,不该告知的不告知,该告知的也不告知。” 针对消费者提出的疑惑,有关专家认为,电信资费确实存在不合理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信垄断所造成。 这种垄断经营使得中国电信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低下,每千部电话机主线所需的职工人数竟高于发达国家的十多倍, 甚至还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数倍。加之电信业的职工工资、奖金、福利等方面比一般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要高出200%左右, 以及多数电信部门对自己的职工都免收基本月租,甚至还规定打一定金额之内的电话实行免费。这自然要摊入成本。电信业既 要维护这样高的经营成本,又要保持相当的盈利水平,那就只能靠消费者负担。这便是中国电信业收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如何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李晓东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 相关法规,克服电信资费的随意性。由于我国电信业缺乏相关法律依据,致使大量的管理政策都来源于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从电信资费政策来看,虽然国家计委价格司是全国的价格管理部门,但在很多情况下,它是和邮电部共同负责价格管理的, 或由它制订价格管理原则,由邮电部具体实施价格管理的。比如,人们对高额“初装费”的法律依据颇有怀疑,但电信部门通 过这一方式收取了大量资金,直到许多地方电信部门已经无法按此高标准收到初装费,即“实际收取的初装费已大大低于国家 规定的标准”时,才开始调低收费标准。 有关人士希望,电信业应尽快完善透明的成本核算及监督机制,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电信资费的规定,应该使电 信产品的价格符合经济规律。在电信发展的起步时期,国家为加快发展速度,给予电信部门包括制定高额收费标准在内的优惠 政策可以理解。但随着产业的发展,电信部门仍维系高资费水平,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同时,有关人士还指出,必须调整不合理的资费结构与计费方式。现在,高额电话初装费、手机入网费、频道占用费 、基本通话费、过户手续费和双向收费、按分钟计费等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各级消费者组织受理邮电方面的投诉,其中 许多是针对电信资费的。比如,电信部门一直以3分钟作为市话计次收费单位,据调查,这种办法与分别按1分钟、10秒钟 和1秒钟为计费单位计费相比,电信部门从用户身上分别获取27.8%、41.1%、44.4%的“额外收益”,一年内 在全国范围内多收取50亿元-99.6亿元。对此,国家计委价格司的有关人员认为是违背公平原则的。改变这种显失公正 的计费方法并非存在技术障碍,实际上,1982年自动拨号业务在我国开始投入运营时就是按6秒钟为计费单位的,只是后 来改为按3分钟罢了。 电信部门应如何从根本上摒弃垄断意识,立足长远发展?有关专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电信资费 政策应着眼于加大资费结构调整力度,加紧扩大国内电信市场占有率;必须改变原先的思路,确立“降低电信资费---扩大 市场占有率”的基点;应当认识到这不仅仅是“让利于民”的问题,而是关系着市场范围、竞争优势,乃至民族信息产业发展 的重大问题。记者李同欣赵永平(摘自《市场报》) | |||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