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家电:“入世”与中国家电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06日 16:19 国研网

  从“三个阶段”看跨国公司的战略转移

  美国通用电器(GE)公司总裁韦尔奇先生在回答《财富》论坛的记者问时曾经把跨国公司实现全球化的进程分 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产品出口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出口经济阶段;第二阶段,是在目标市场投资建厂实现本土化生产 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更广泛地利用全球生产制造资源,实现业务外包的阶段。

  我们从中国家电市场看跨国公司全球化的进程———80年代,主要采取的是向中国市场出口产品的单纯贸易方 式,很明显还属于其全球化进程的初级阶段。90年代中期以后,跨国公司开始改变经营战略,采取绕过贸易壁垒,大规模进 入中国建立合资厂,以本土化生产经营方式替代出口,这就进入了全球化进程的第二阶段。

  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采用业务外包方式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模式。最为老到的美国GE公司经过长期考察,挑选 了一批中外名牌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利用这批企业的制造力资源,采用业务外包方式为其组织生产空调器、微波炉与电冰箱。 这预示着一些高明的跨国公司已经率先进入其全球化经营的第三阶段。

  关税、许可证与配额等保护措施本是主要针对出口贸易而设的壁垒,当进入市场的方式已由出口转为本土化经营 的形式时,这种保护措施也就失去了意义。例如,日本曾经是七八十年代世界家电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以日本与中国家电市场 的贸易关系看,从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国曾经先后是日本大家电产品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冰箱压缩机、空调压 缩机的重要出口市场,现在随着日本在华合资企业的成长,本土化的进程已基本完成,上述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已降至很少。对 中国空调出口量最大的两家日本公司———三菱电机与松下电器先后于1999年正式宣布其空调器已经停止由海外向中国市 场出口。

  根据各跨国公司的战略规划,他们用了大约3—5年的磨合时间,在20世纪末先后有步骤地完成了从区域布局 、人才培养、生产制造、市场开拓全过程向本土化经营的过渡,现在在技术、品牌、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发挥作用。

  “本土化”的跨国公司正在以惊人的成长速度向中国家电市场竞争主体的行列进军。

  1999年在全国冰箱厂普遍感到市场疲软的背景下,合资品牌群体的产销量增长迅猛,1998年底合资品牌 电冰箱的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到1999年9月已升至约24%。

  在格兰仕微波炉靠规模与成本的优势不断向同业发起进攻的同时,天津LG电子紧追不舍,微波炉的产销量扶摇 直上,1998年、1999年已经连续两年逾百万台,1999年的增幅超过20%。

  上海夏普、松下万宝、LG电子的空调器产销量在不断适应中国市场需求中保持高速增长,均已进入前10名。

  恩布拉科的冰箱压缩机以优异的性能指标与产品质量赢得了重点冰箱客户市场,站在了冰箱压缩机行业的前列。

  还不止于此,跨国公司的目标还要高。根据跨国公司的判断,中国家电市场真正的较量在2005年之后才开始 。为此,争夺市场的规划还在继续向纵深发展。

  伊莱克斯首先实现了冰箱、展示柜、冰箱压缩机、吸尘器本土化生产,近期电熨斗项目又在广东落户。其冰箱压 缩机的生产能力在1998年已经达到了300万台,又在实施600万台的新目标。据悉,伊莱克斯洗衣机也已陆续上市。

  LG从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家电业的总投资额已达到6.7亿美元。LG电子的计划是在 中国建成其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在空调器与微波炉两个产品领域正在一步步地实现其构想。

  如果说20世纪末我国家电产业在与跨国公司的前一轮较量中是靠本土优势赢得了竞争,那么在世纪之交,面对 已经完成本土化适应的跨国公司,我们的竞争优势是否还有?这种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在讨论本土化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涉及到价格问题。

  一般情况下,跨国公司不会轻易追随价格战,但在对中国市场透彻研究之后,跨国公司正在通过整条产业供应链 群体向中国搬迁、转移,本土化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价格的竞争力。合资产品的价格正在与国产产品靠拢、贴近。

  松下与中方合资在杭州建立了其最大的海外洗衣机生产基地,龙头产业带动了12家多年为松下供应配件的配套 厂来华投资,实现了产业键整体本土化过渡,据此为降低加工成本与提高产品价格的竞争力提供了重要保证。日本空调合资公 司在压缩机、四通阀、控制器等配件群体向中国转移后,制造成本都已下降。

  另一个对价格与成本构成影响的因素是企业的经济规模。当跨国公司在国内外市场开拓取得成功后,正在一步步 地达到或接近规模经济,这将使制造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合资产品合理的性能价格比已经逐步为中国的消费者所接受。可以 预见,随着国内耐用消费品市场的进一步转旺,中国产产品在城市市场的价格优势将会遇到更大的挑战。

  从“三个中心”看中国家电业在全球的位置

  21世纪的经济将是全球化的经济。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中国家电业目前的位置是什么?

  有经济学家在研究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构架后提出“三个中心”的论点,即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包括生产制造中 心、研究开发中心和管理营运中心三个重要节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从是否具有这三方面的全球支配地位来判断中国家电 产业的全球竞争地位。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家用电器产业集中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所有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的投资, 不仅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制冷压缩机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小家用电器如电风扇、吸尘器、电熨斗、厨 房电器等的出口量更是早已逾千万台(包括加工贸易)。中国家电产品的性能与质量正在不断提高,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中国 作为全球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各种家电产品已经趋于成熟化的今天,产业是否先进将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内核。格兰仕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微 波炉生产厂,但磁控管仍然要依靠跨国公司提供;我国的小家电是全球最大的OEM加工基地,但进入欧共体的电水壶的核心 部件———温控器等还常常要从英国进口;我国空调器产业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可高性能柜机要采用美国谷轮公司 的涡旋压缩机;几乎每个空调厂推出的变频空调都还离不开日本公司的技术。

  尽管我们的家电业20年来成长迅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产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出口基地,但还没有成为 具备全球支配地位的制造中心;尽管跨国公司已经根据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开始对中国进行设立研发机构的投资,但与成为全 球家电产业研发中心的地位相去尚远;至今还没有一家在全球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将管理营运总部迁往中国,因而也更谈不上成 为全球家电的营运中心。晓红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市场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