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19日 15:37 信息时报赢周刊
□正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真基 -嘉宾印象 学习型企业家 崔真基不像是我们想像中的建筑业企业家,儒雅、沉笃,并不高大,没有市井俗气,也没有一种动辄吃肉喝酒的所谓“英雄豪气”。 然而,他对行业了如指掌的把握,对市场体察入微的参悟,透露出他一个学习型企业家的本色。这一代的企业家没有新生代企业家滔滔不绝的理论阐述,他们的学习源泉来自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组合,“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定是一个高素质的人,企业家在适应飞速变化市场时,必须提高、完善自己,这一过程的唯一途径是学习。”能如崔所言者,不管他的学习是否来自MBA的课堂,他都应该是学习型企业家。日月 创造建筑业品牌 周:建筑这一行业,在外行人看来,是没有品牌概念的,技术与管理的差异不易为终端消费者察觉,那么,在内行人看来,建筑这一行业有没有品牌? 崔:建筑行业,在中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一个需要用众多双手去创造产品的行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建筑企业的品牌发展同样经历了两个阶段。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每年都有固定资产项目的建设,也有这一时期的建筑队伍去实施建设,但是只有行业内部为质量管理而定下的指标,并没有为市场所认可、为群众所信赖的优质建筑业品牌。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品牌意识越来越浓,对厂家而言,对品牌的要求上升到只有优质产品才能促进企业发展的高度,在建筑领域,优秀的产品意味着外在质量——优秀的设计,内在质量——建筑质量的双领先。 建筑商获得名牌认定的途径多源于政府,国家有鲁班奖,广州市有五羊杯等,我们电白二建就多次拿过五羊杯和国优鲁班奖。 周:广东的建筑商中,浮浮沉沉的不少,依您个人来看,这么些年来,有过哪些企业是比较优秀的? 崔:广东的施工企业在创品牌的过程中,由于优势各异,走过的路都不一样。最初80年代初市场刚刚进入竞争时期,应该是做“白天鹅”的市二建;8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开平二建打得比较响,他注意信誉和质量;90年代初,在市场上领先的是省三建,综合实力强;90年代中,市四建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非常出名;1996年~1997年之后,就是我们电白二建,最大特点是文明施工加优质工程,广州市的优质工程我们占了1/4,信誉度高,注重资本的积累。一个企业存在最关键的要素是他要适应市场,我们的制度化建设从分配机制到人员管理都非常市场化,很早,公司内部已经实现了股份制。 周:20年,这么多公司没有维护好自己的品牌,而且这么快从领先地位上消沉下去,是技术上有问题,还是公司的管理上有问题? 崔:一句话讲完,我认为,是体制的问题。 当一个企业的体制正好能够与市场良好接轨时,他的发展就快。市二建当时技术含量高、分配机制合理,在80年代初能实现奖勤罚懒,所以非常超前。开平二建在建筑市场十分火热时,有资金、技术实力,能非常迅速地组合劳动力资源,并且摸对了市场规律,敢于投入,一下子就走得很快。市四建打破了国有企业的一些框限,同样能够出类拔萃。 建筑行业的特点是环节多,环节多就漏洞多,管理不好,成本自然就会上升,管理的最关键要素就是体制,体制决定管理。 周:那么,在这个市场上,是否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更胜于国有企业? 崔: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看,民营企业可以用很少时间去处理多变的市场中不可预见的问题,而国有企业则比较难做到,他是比较难去适应市场的灵活多变性。 从技术力量和人才资源上,民企往往不如国企。 还有,两种体制最直接的差别是有没有包袱,国企有退休职工和固定资产投入,成本要高很多。 周:前几年挂靠使建筑队伍的质量非常混乱,小企业做大工程导致质量问题的比比皆是,经过政府下文整治后,目前市场上的建筑企业是一个什么状况? 崔:市场规范带来队伍的净化,这十几年的过程,可以说是从乱到治,目前的竞争已经是比较规范化。 挂靠的弊端说起来很复杂、根深源长,本来政府要求的集团化、技术化、专业化,如果能在建筑业实现,就可以较快地与国际接轨,但由于我们的专业化素质低,这其中也有人的质素问题。挂靠演变成了一种管理失控,私营建筑商变成独立的不受管理的部分,这个行业,不问资质,没有资金、人才、技术,一样进入市场,但现在,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没有资金、人才、技术,不说发展,连立足都十分困难。 周:带资进场曾是建筑行业惯例,也是国家明令严禁的做法,目前还存在带资建设吗?如果要打破资金拖欠的“怪链”,要从何入手? 崔:依然存在,并且带资额度越来越高。不过现在带资的环境不一样了,市场经济,也有不少开发商、投资商是民营企业,那么,国家就不会理你的具体市场行为,如果投资商与建筑商是互愿的市场行为,政府的干预就没有多少实在的意义。 现在的状况是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开发商在进入施工阶段,把规定不能售卖期间(建好4楼以上方可售楼)的施工费用转嫁给了建筑商,使其带资进场。建筑商之间的竞争就看你的资金实力能不能、敢不敢去搏了? 在西方,资金支出是很规范的,开发商的资金源于银行,建筑商去银行定期支进度款即可。在香港,带资建设也很普遍。在西方,往往由总承包商拿到总承包权,然后把各项分解,发包给各个企业,总承包商是个管理型企业。中国未来也会走这一条路,级别低的建筑企业不能总承包,只能做建筑者,出卖劳务。 周:资金拖欠的“怪链”会不会一级转嫁一级,形成一个线型的链条? 崔: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建筑商会把资金压力转给材料商,因为市场要求大家都以最少的成本、最少的资金压力发展。这种融资能力何来?建筑商就要从材料商那儿下手,例如先赊货,两个月后结账,一层层转嫁,如果以河沙为例,最后拖欠的是采沙人的钱,这种市场资金的运作很不规范。直接的后果是影响了国家的收入和企业的发展,因为这些被沉淀的资金,如果拿出来再生产,对社会各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转型房地产,一步之隔的跨越 周:建筑业的利润低微,而房地产业的利润十分可观,这是否是您在没有放弃建筑业的同时,跨过来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主要原因? 崔:这与市场条件、企业发展两方面都有些关系。 作为一个建筑商,跨入发展商领域只有一步之差,当然,开发领域文化氛围浓厚,对人的质素要求高。 我在建筑行业30多年,作为建筑商每每投入几千万元带资费进场,这其实已经满足了作为一个开发商的启动资金需求。我前面提过的一步之差,这一步就在于建筑商没有市场开发方面的人才,而我们一旦充实了这些人才,介入房地产开放领域,是比较轻松的事,因为我们有资金优势,有对这一市场的熟悉。 另一方面,从市场要求的角度,我们也必须这么做,建筑行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在相关行业延伸,难以保障企业的发展。目前市场上要求我们国家一级建筑企业作为三级企业的收费标准,还要再降几个百分点来报价,中间让出的毛利达到18%,可见利润空间已是十分之小。 如果能把建筑商与开发商的优势很好地结合的话,由于建筑部分是由我们自己实现,那么,我们的优势就是别人无法超越的,这不仅仅是指在价格方面。 周:这是否会意味着您会在同质量、同档次、同地域的楼盘竞争中,推出价格竞争的战术? 崔:不会,我们立足点不会是以最低价格冲击市场,在我们定位的中档市场中,同样有质量上的差别,我们是以同样的价格,却以更好的质量去争夺市场。如果是打价格战,你降我也降,大家都会去死。 周:房地产业素来是高投资、高回报的一个行业,与建筑业不同,他需要很好的市场营销去降低投资的风险,您是如何去考虑控制您的投资风险的? 崔: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策划。目前房地产业尚有些方面没有规范好,政策是一方面。市场状况是供求均大,一方面大量空房闲置,一方面迫切安居者日众。但没有解决好沟通买卖的中间环节,这一环节在于前期的定位策划,设计、定好你的目标顾客群体、设计价格等等,我与很多开发商合作过,从他们那儿我学习很多,至于自己的思考能否适应市场,就要看未来市场的检验了。 周:从您在员村、河南两地选址来看,像是意欲进军中档楼盘市场,想请您具体谈谈您的构想。 崔:市场是金字塔型的,底部的消费者是最大数量的。我们的定位是满足大众化需求,例如30岁左右、刚结婚的本市人或外来创业者,他们的诉求点是基本生活居住。 员村比较适合他们的需要,有成熟的居住环境、交通方便,我们开发上偏重中小户型,定位确立为第一次置业者容易首选的楼盘。 对于我们而言,低回报就意味着低风险,我们会把价格在未来调整到恰到好处。好的产品需要好的卖点,楼盘开发也一样,卖点的选择也是一种取舍过程,像我们会在以后的配套设施中选取幼儿园,吸引省一级优秀的幼儿园入社区,因为我们的目标住户非常明确,就是大部分人是30岁上下。他们入住时,子女正好在幼儿园阶段。 周: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建筑业的经验能否嫁接过来帮助您? 崔:最根本的企业发展之道是一样的。我认为只要你能切实地满足人的根本需求,市场总会给你回报的。很多开发商热衷于包装,在喧嚣中做市场推广,而忽视了楼盘能否最好地服务、满足的功能,很多开发商已经回过头来,从最基础的开始做起。30年我们在建筑业艰苦地走一条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路,直到1996年才有些名气。所以,在开发方面,我们不会急于做大,而是力争求精,做到最好。 管理,改造农民大军 周:您现在管理着两个相关行业的公司,一个是建筑业的,一个是房地产开发业的。两种类型完全不同,先谈谈建筑行业公司的管理,劳动密集型、环节多、漏洞多,您是如何抓管理的? 崔:我属于实践经验型的企业管理者,这一行业的很多工种我都干过,所以当我走上管理层时,我很容易了解哪些环节容易出现漏洞。 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的人,以人为本的概念比较泛,在我们就是招聘德、智兼备的人才,加盟部门的管理。第二个关键要素是资本的积累,这是再生产扩大规模的必要条件,众多同行后来另谋他业,也是失败的原因,归纳来说,脑子和票子,这是企业家最根本的资本。 周:在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有无利润的今天,建筑业的管理有没有一些特别之处? 崔:有两个方面。一是采购,这是建筑业管理最易出现漏洞之处。材料费用占总造价的60%,人工约18%,各种其它费用约20%多,而建筑业好的企业,利润率也就5%,如果材料费高了,或采购回伪劣产品,这5%很容易就消耗在材料的高成本了。所以我们是采用采购小组与评价小组互相监督的管理机制,对价格、质量、商家信誉三方面综合考核。 还有一个控制成本的关键是料—工的结合,要一次成优,如果工人返工,料、工的成本加大,同样无法保证利润。 周:对于房地产开发,您将把控制成本的重点放在哪一阶段? 崔:大体上分,房地产开发可分为前期征地、设计图纸、建筑施工、楼盘销售四大主要阶段。有些开发商把成本控制放在中间两个阶段,孰不知,设计和施工是保证楼盘质量、功能、定位体现的重要阶段,过度压低投入是不合理的。 我感觉控制好开发成本,主要应放在两头。良好的市场策划并不是重金轰炸,而是把实际的满足带给置业者。未来市场土地投标竞得,没有公关可言,将从根本上摆脱不规范的“小农”状态。 周:最后从企业发展角度问您一个问题,从利润上看,您是希望开发先行,建筑与开发两条腿前进,还是从规模上考虑,优先在建筑业做到最大。 崔:从我自身而言,我希望能把企业发展为建筑业的龙头,但是企业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只有把劳务密集型的企业改造为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才能争取到好的利润和高的定位,现在建筑企业还是农民大军,迫切需要高层次的管理者加入,我们每年也都不断招收大学本科生进来。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这句至理名言对建筑企业非常适用。 关于企业:正域实业 正域实业是一个管理型公司,下属电白二建、正力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企业。 电白二建,国家一级建筑企业,年产值约5亿元。获国优鲁班奖一项,省优样板工程15项,“五羊杯”质量奖12项,为广东建筑业领军企业。正力房地产,在广州开发的楼盘面积为18万平方米。●本报记者周慕明
|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