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经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哈药”现象:仿佛标王又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19日 14:53 中国经营报

  11亿广告将砸出80亿销售

  哈药集团可以说是目前争议最大的企业,有人说它会成为“秦池第二”和“厦新第二”,不出5年就会有重大危机,有人说它能成为昔日的长虹(绩优股);有人说它重新塑造了钙市场;有人说它在用广告误导消费者;有人怀疑哈药在借广告攻势拉升股价,为什么?

  奇迹之一:销售与广告投放同比增长

  近三个月,哈药广告见诸很多电视台的“垃圾时间段”和“黄金时间段”,其覆盖面之广、播出频率之高、投资之大远胜于当年的“标王”。据一家媒体监测机构的跟踪调查,哈药广告播放费达11亿元,这还不算制作费和明星出场费。记者从全景网上看到,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郭恩来对哈药集团的调研报告中预计,哈药集团今年的广告支出在10亿元左右。而广告的投入产出比又是多少呢?这也是哈药的竞争对手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郭恩来在报告中称,哈药集团今年首季销售收入达到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全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70亿元。《证券市场周刊》上刊登的山东神光调研员的预计是80亿元,同比增加70%以上。另一位证券机构的调研员透露,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哈药的销售额已经达到37亿~38亿元,全年销售预计在75亿~80亿元,将超过华北制药和上海药业成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第一。当记者电话询问哈药销售部,上半年是否达到这个水平时,回答是:“当然啦。”

  据了解,去年哈药集团的广告费用是6.19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哈药集团的销售额在与广告投放同比增长,而且这种高增长是在去年44.9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的。据悉,哈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存周在6月的天津药交会上说,哈药集团今年的销售额将增长40%,即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事实上,早在1998年9月哈药集团的配股说明书上就提出,2000年的目标是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这是否意味着哈药已经“蓄谋已久”?

  圈外人知道“哈药”,大都是因为今年的广告中大量出现这个名字。而一家知名制药企业的人士说,三年前哈药集团就开始大量的广告投放,广告投入每年大概以3倍的速度增长,有的产品已经做到客户预付款,企业从中尝到了很多甜头。不过以他们的经验,这只是短期行为,适用于企业初期发展阶段。

  据了解,当初三九胃泰打市场也是靠几轮广告轰炸才被市场接受的,哈药走的也是这条道路。以哈药集团下属的哈尔滨制药三厂为例,该厂1996年没有广告投入,当年销售亏损;1997年投放1000万元,销售额达到1亿元;1998年投放2000万广告,销售额达到2.2亿元,到了1999年广告投放到2亿元,销售额高达8.6亿元。

  奇迹之二:现金流量甚好

  哈药集团投入巨额广告的资金来自何处?有人猜测是获得地方政府支持从银行拆借的,还有人猜测是配合庄家炒作从二级市场获利得到的,毕竟哈药的股价走势不错。哈药集团是否参与二级市场炒作我们不得而知,那么以其销售收入是否拿得出10个亿来打广告呢?哈药集团的年报中披露,1997年、1998年、1999年销售额分别为22.73亿元、29.25亿元、44.87亿元,1999年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是51.8亿元,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4.4亿元。郭恩来的报告中称:从1999年年报可以看出,哈药集团的财务制度相当稳健,甚至可以说是保守,以广告费用为例,公司1999年共支付广告费6.19亿元,全部作为当年支出进行消化。公司不仅未采用分年度摊销的财务处理办法,甚至还预付2000年广告费达6725万元。山东神光的文章中也指出了这一点。以他们的分析,哈药有相对充裕的现金来支出广告费用。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哈药的销售收入固然很高,但利润并不高。1999年主营业务收入是44.9亿元,主营业务利润是16.7亿元,而利润总额只有2.1亿元,净利润只有1.58亿元。一位医药行业的分析员说,这是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销售收入高,但销售回扣也很高,其中有一大半水分。几位分析员还指出,哈药集团的实际利润还不止是这些。郭恩来预测哈药集团今年的利润总额为6亿元,净利润4.5亿元,每股收益为1元,远远超过这几年0.3元多的每股收益。按照郭恩来的预计,哈药收入增长50%多,而每股收益增长两倍,显然讲不通。以正常的财务手段把利润分摊到营销和管理费用中也是允许的。持支持观点的人认为,利用这样的财务手段企业可以保持平滑增长,避免大起大落。据悉,刘存周的目标是每年保持30%的增长。而这种处理手段却让投资者无法看清企业的真实面目,何况中报并不需要审计。

  奇迹之三:国企机制下的“中观管理”

  哈药集团的一位人士说:“我们知道自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企业,走的是一条非常特殊的路,目前遇到的问题是高速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也在反思哈药到底成功在哪儿。”哈药的特殊性何在呢?

  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和很多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一样,是在原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所属的31个企业的基础上组建而成。1998年哈药集团提出将集团内企业注入上市公司,全面铺开以提高优势产品规模,1999年销售大幅增长。今年2月哈医药更名为哈药集团。这三年,哈药集团已经将90%的下属企业并入上市公司,这使哈药集团的产品种类和生产品种得以扩展。国内医药企业中单品销售过亿的并不多,去年哈药集团的严迪、盖中盖、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双黄连粉针、益萨林等11个产品的销售都超过亿元。

  据了解,国有企业集团通常将集团总公司作为利润中心和决策中心,而下属企业只是成本中心,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哈药集团董事长秘书林本松说,这使下属企业缺少积极性,哈药没有采用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下属企业有销售权,集团公司将财务进行整体核算,职能集中在资本和发展战略,包括对各厂的产品和市场调控。这种“管理”方式利于调动各厂的积极性。

  虽然集团内的收购已基本完成,但下一步的整合却非常艰巨。集团公司要通过科研投资、品种立项等调节各厂的产品结构,如治疗药和滋补保健品的比例,利益冲突难以避免。记者还注意到,国内药厂如三九、丽珠、新华等都是以整体形象打广告,而哈药集团在以下属药厂打广告。林本松说,集团的CI形象对整合的作用非常大。

  反思之一:广告打拼市场,能走多远?

  从目前的反映来看,消费者已经有些厌烦盖中盖广告,其广告已趋于饱和,广告弹性很小,今后一两年的销售还可以靠广告来打,三五年以后呢?而且,在以往的广告历史中,秦池、爱多等标王的失败告诉我们,广告并不是制胜法宝。

  有些人还担心哈药会成为另一个“厦新电子”,1999年该公司还被评为“上市公司50强”,今年中报就发出了预亏警告。该公司1998年的业绩由于广告费用摊销而备受争议,而1998年、1999年的事实证明当时的做法是错误的,就像爱多、秦池一样,靠突击巨资宣传来建立品牌无形资产是无效的,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然,也有人认为,医药产品同家电产品或者是酒类产品的消费市场和消费习惯不同,不能简单地认为哈药会走秦池、爱多的路。需要指出的是,秦池、爱多打广告用的是借款和供应链的资金,一旦销售跟不上,资金链出现问题,加上媒体的曝光,企业信用的贬值又加剧了资金危机,而哈药有比较充裕的自有资金来打广告,如果出现问题,其危机更有可能来自产品链。

  另一个风险来自消费者的认可程度,目前盖中盖销量排名跃居第一,如果效果不明显,或者不如其他产品质量好,就不可能得到消费者的长期认可。

  反思之二:名气并不代表“品牌”

  盖中盖和哈药有的是知名度,但是品牌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却很难评说。名气并不代表“品牌”,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企业在市场运作中似乎习惯把制造名气和缔造品牌等同起来。虽然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企业、产品,但并非每一个成功的企业、产品背后都有一个品牌。综观全球的成功企业,不少企业同时也是一个品牌。影响品牌建立的因素,可以是企业的员工,也可以是企业的产品本身,当然,公司的名称,标志,企业的事物用品,环境及广告,公关等俱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奥美识别管理顾问公司许燕认为,企业建立有效的品牌识别系统,即是将这些要素整合后,使企业在对外传播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广告等对外传播手段较注重即时性的效果,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迅速提高或产品的知名度,而要长期见效,则要不断投入。建立品牌,则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地透过上述的影响品牌建立的途径,不断去积累品牌资产,一旦建立之后,依靠良好的维护,品牌资产是不易被替代的。而作为广告是品牌印象形成的一个途径,品牌又是企业形象力竞争的要素之一。但是,企业并非依靠广告或品牌而独立生存,优质的产品,优秀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健全的财务制度等这些所有,俱可影响企业的成败。

  企业的竞争中,随着产品同质化,销售力的愈趋接近,将会步入形象力竞争的阶段。拿钙产品来说,巨能钙、劲得钙等各类钙产品无论是销售策略还是广告策略越来越接近,今后市场中销售产品不再是决定的因素,销售品牌则在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品牌建立对企业招募优秀员工,吸引投资者,帮助销售等都功不可没。

  反思之三:哈药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不看好哈药的人主要是认为公司没有领先的产品。从产品结构看,哈药集团的主营业务为化学药品、中成药、生物制药和医药商业,但这些产品的含金量有多高呢?盖中盖属于传统产品,双黄连在河南众生的竞争下市场开始萎缩,尽管涉及生物制药,但EPO、GM-CSF国内有十几家生产企业,生产干扰素的企业就更多了,哈药的生物制药产品在国内企业中并不突出。

  哈药集团的产品策略经历了从原料为主到以制剂为主的转变,如今又提出实现从处方药到非处方药为主的转变。哈药已经能够通过产品二次开发、提高工艺、改进包装、广告策划等手段,将小产品做成大产品,并且积累了多年广告策划的经验,但这种手法只适用于品牌初创阶段,并且适用于各各行业,非常容易模仿,哈药需要做的就是回归到医药行业本身的游戏规则中来╟╟以新药取胜,以推出新药获得超额利润。如果哈药目前的市场策略取得成功,难免一些企业会跟进,这恐怕会造成广告上的恶性竞争,而非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

  业内人士认为,三株衰落之后,保健品市场一直到1999年才反弹,哈药大规模进入保健品市场正赶上好时机。保健品市场的空间很大,哈药应该利用资金优势,加速推出新一代产品,树立新的形象。

  从医药行业来看,华北制药、全兴股份等都在进行新一轮重组,作为龙头企业哈药集团急需确立下一步的发展框架和盈利模式,并且急需以股权、期权等方式建立正规的、透明的激励机制。本报记者于宁杰雯匡雁鹏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青基会指控哈药六厂侵权:“巩俐阿姨”有麻烦 (2000/07/05 11:24)
谁是“世纪宣言”千年标王? (1999/12/29 09:24)
标王已经成为历史,但“一夜成名”的神话仍在继续 (1999/11/17 15:37)
 新浪推荐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性知识问答专区
西安球迷闹事事件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电视剧《中关村》征集剧情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