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11日 11:32 中国经营报
近期,多家南方媒体纷纷报道日本企业在华竞争力下降,在国内和欧美厂家的夹击之下,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申音本报记者黄霁实习生张小彩 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日本企业对华的投资额逐年下滑,最近年度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合同数仅为1133件,合同金额只有24.3亿美元,相比1995年最高峰时下降了一半不止。彩电市场,国货已经占据8成以上的份额,空调、冰箱等家电行业的领跑者也是几家国产品牌。抢先在中国开汽车厂的是大众、雷诺、通用这些欧美厂商。在高新科技领域,日本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移动通信的三大巨头非欧即美,IBM、思科、微软、AOL等IT网络业强者也更能让年轻人所认同。而沸沸扬扬的“东芝事件”更为急于要下结论的专家们提供了一个最新的注脚。 外经贸部研究院副研究员金柏松先生和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胡欣欣女士异口同声地指出在华日本企业问题很多。病因包括市场判断失误,投资缺乏长远眼光;对中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认识不足;决策管理机制不畅导致商机贻误;人才本土化程度较差;不善于使用价格策略;公关宣传营销推广不力等等。 对此论断,二十年来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日本龙头企业松下和索尼及从1954年起就开始致力于促进日中经贸往来的日本贸易促进会认为,中国对日本企业并不很了解,日本企业经营战略上是否出现失误需要时间和市场来下结论。 不是日本企业的错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下降,主要是受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另外现在日本大的制造厂商、保险、银行各界都忙着兼并合并,各企业都在清理过去的负债和呆坏账。日本国内本身处于这种情况之下,当然对国外的投资会减少。另外,中国投资环境的恶化,如增值税、加工贸易台账制度以及乱收费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日本企业。”日本贸促会的中下裕三所长从宏观的角度作出分析。 记者分析日本政府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方面出力不够也是原因之一。国际贸易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国家间的行为。事实上,自由贸易喊得最凶的欧美政府在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开道护航,不遗余力。美国总统自称是美国产品的头号推销员。而日本做的显然还不够。 “索尼是做制造业的,我们在中国遇到的阻碍一个是政策,一个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滞后。首先是国家政策不能让外资企业拥有独立的营销公司。在目前我们很多新技术产品还不能在国内马上生产的时候,对我们品牌发展的局限性就很大。另外售后服务索尼也不能自己来做,这在同国内厂商竞争时就非常受影响。此外,国内缺乏能为索尼提供零部件的中小企业,很多部件需要进口。”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传媒公共关系科的添田武人经理说出了索尼的隐衷。 “企业文化和当地员工的融合需要时间”,北京松下通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伴哲先生指出,“松下尊崇‘客户第一’,认为只要顾客有要求,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满足。但相当一部分中国员工认为个人第一,下了班就可以不管公司的事了。” 后发制人更稳健 日本企业和欧美企业对华投资的主要不同在于,欧美企业对华投资主要是看好中国这个市场。而日本首先是考虑把中国作为代替日本国内的生产基地,其次才是看好中国市场。这也同地理位置有关。随着中国市场的积极变化以及容量的放大,日本企业也开始调整对华战略。松下、索尼等在华企业生产的许多尖端产品也由原来的全部出口,开始逐步内销。 伴哲先生认为由于日本制造业在领先技术上的萎缩导致日本品牌在延伸上的不畅。以前日本产品的质量、性能遥遥领先于中国同行,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但现在很多国内厂家用的零部件质量和产品性能均和同类日本产品差距不大,再加上低价位,自然抢占了更多的份额。今后日本企业的求胜之道在于加强零部件关键技术开发,同时在吸引消费者的产品概念上下工夫。 在传统家电领域,国产品牌似乎已经占得上风,但业内人士皆知,绝大多数关键技术如纯平彩管、压缩机等仍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而且松下产业发展的重点已经转移到DVD产品,索尼的重心也放在了游戏机上面。 松下通信进入中国已经8年,之所以在国内不如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风光,伴哲认为原因在于松下不是一个专门做移动通信的公司,其业务领域很广。松下通信不过是其分公司之一,要自负盈亏。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像诺基亚等一样,把所有资金、资源都投入到这个领域。过去松下通信在中国的规模还不大,因此在产品宣传的投入方面不足,给消费者的印象不深。但今年以来经营形势正在改变,北京松下通信的手机月产量已经超过20万台,针对年轻女性的新机型也不断推出,松下手机不可能再小步前进。 日本贸促会中下裕三觉得日本的经营思想同欧美比起来更保守稳健。欧美企业只要认为有赚钱的好前景就投钱,而日本企业是要钱赚到了才肯花钱。在中国汽车市场,本田、丰田是最早进入的外国厂商,但后来并没有成为第一批合资厂商。国内有经济专家认为是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失误导致战略失败,对此伴哲认为研究者们明显不了解日本企业的经营思想。日本企业很少进行拓荒性的工作,因为那样风险成本太高。当时日本汽车厂商在几个项目中做取舍时,选择了更安全、更能迅速取得回报的。事实上,今天进入中国市场也并不晚,凭借其技术和服务的优势,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上,日本品牌往往能够后发制人。 不同难道就是失误? “如果把公司的经营管理比作登山的话,目的只有一个,但登山的路径和方法很多,关键是要符合经营的需求,不能一概而论。”在日本企业工作了30年的伴哲先生对于某些所谓管理专家捧欧美贬日本的说法不能赞同。 他认为欧美企业现在实施的是中央集权式的管理,直接由总部做判断。反应速度快,能够迅速进行大投资决策是其优点,但其中间管理很难培养起来,而且如果失败的话,经营风险相当大。 像松下这样的日本企业,开始的投资不会很大,更强调从小一步步作大,这样虽然慢点,但很扎实,最终积小胜为大胜。日本在华企业的决策机制是根据规模来确定的。现在像三菱这样的大商社,驻华代表已是专务董事级别。 事实上,松下、索尼在中国的投资项目没有几亿的大手笔,但大多都能很快收回投资,迅速进入良性循环。日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据说也是在华外资企业中最好的。 有调查显示,日资企业的员工转职意向比例最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多人认为,在日本企业工作缺乏成就感,年轻人难以出头。 添田武人指出,人才的录用是跟企业基本的哲学相关的。欧美企业的人才流动性非常大,而很多日本企业还是终身雇佣制。从现象来看,日资企业中方员工进入中间管理层的人很多,但进入高层很少。因为日本企业在培养领导人才上,往往要求他在公司有相当长时间的历练,熟悉各部门的运作。索尼中国毕竟成立历史还太短。而且发展的面还是较窄。因为从索尼现状来看,又有硬件部门又有内容部门等等,覆盖的区域非常广。但索尼中国毕竟是一个中国的企业。也非常着急的要在国内培养一批能够在国内做将来的领导层的人才。 伴哲指出“欧美企业如果一个职员跳槽了,可以立刻另外招人。而日本企业强调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人和公司的一道成长。日本企业强调员工的归属感。” “虽然松下通信到中国设厂已经8年,但我们认为本土化的工作还没完成。根据松下在全球120多个海外国家及地区设厂的经验,实现经营理念和本土结合一般要十年左右。我们已经有30岁的本土年轻人升到部长级的。将来公司的日本职员会越来越少,其工作要由掌握了先进的经营手法和经营知识的本土人才担当。” 新经济时代,谁是胜者? 在国内,很多人对于日本企业的印象仍是传统的黑白企业,但实际上松下、索尼等都已在新经济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松下通信在日本手机市场以35%的份额名列第一,作为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宽带CDMA的六大成员之一。明年4月,松下将和NTT日本电信公司一起在日本率先开通这项服务。而索尼提出的目标是成为宽带网络数字时代的信息娱乐产品和内容的提供商。 全球经济已经转向以制造业加信息技术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一个时代,现在很多日本企业都在探索怎样把传统的制造业核心力量与新的信息技术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说,日本制造业曾经凭借其先进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造就出一批工业化巨人。但在今天是技术主导而不是生产主导的时代,日本企业有些落后了。这就要求它们在继承以前成功的基因的基础上,加入新经济的元素。关于新经济的一切还只是开始。在未来的竞争中,究竟是日本稳健踏实的经营模式,还是欧美富有冒险创新精神的模式更能在市场中取胜,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仍是一个未知数,我们也要重视加以观察研究。
|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