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经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观点:“500强情结”不可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10日 09:36 华声报

  进入90年代,每年一度的全球500强排行榜像工商界的奥运会,吸引着来自东方的炽热目光。渐渐地,“500强”变成了一种图腾,深深地植入中国企业家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这个“集体无意识”很快上升为国家意志。当时的战略叫“抓大放小”,具体的办法是“强强联合”,搞“航空母舰”,也就是大企业集团。

  一份官方的研究报告告诉了人们两个有趣的事实。一是从1994年的生产总量来看,我国煤炭、水泥、棉布、电视机均是世界第一,钢材、化纤、化肥世界第二,电力世界第四,原油合成橡胶世界第五……但没有一家企业进入500强;而许多总量排不到前头的国家,却拥有上述产业的500强企业。二是我国500家大企业销售额总和不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额。推论是我们的企业为散兵游勇,数量多规模小,没有竞争力,因此需要“整合”。当时的榜样是韩国的大企业集团。

  与此同时,国家经贸委还“钦定”了6名“种子选手”,它们是海尔、长虹、北大方正、宝钢、华北制药、江南造船6家企业,作为冲刺500强的先头部队。每年国家给每家企业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的技术开发费用。

  正干得兴致盎然如火如荼的时候,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传来许多大企业集团崩溃的消息。而此前它们在500强榜上有名,是“汉江奇迹”的一部分。“韩国模式”的失败在中国经济界引起震动,许多学者对“大企业集团战略”进行了反思,他们怀疑由政府主导的企业兼并、“强强联合”到底能否形成有效率的大企业?

  有学者尖锐地指出:在我国,“强强联合”的目的被简化为“进入世界500强”,这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一个企业,那绝对要排在全球500强的首位。关键是企业内部机制的变革,以此产生“1+1>2”的效率,否则联合只能带来负效果。

  对于眼下政府“扶植”一些企业冲刺“500强”的做法,学者们拿海尔“现身说法”——其一,以中国过去的经验看,靠国家是扶植不出名牌的,海尔的成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政府插手反而可能是拔苗助长。其二,一旦被视为重点扶植对象,海尔的领导可能头脑发热,搞大跃进,据说海尔已经把进入500强的时限提前。而各种各样的兼并活动很可能是规模上去了,但效率下来了,海尔利润比同行低就是一个例子。其三,政府扶植某个企业(如海尔),这对其他竞争对手不公平,也不利于市场规则的建立。从冲动和狂热中回转身来,有些企业家对500强开始抱以淡然的心态:不言大。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永平说得更没有余地:“中国企业与500强比,起码相差50年!想都不要去想!先把自己企业在国内做好再说,我们不去做那个500强的梦。”

  挺进500强的雄心不可少,那毕竟是一种光荣与梦想,但“500强情结”不可有。国内一家素以低调稳健著称的企业老总对“500强情结”嗤之以鼻,他认为做企业不是在造神话,而需要每一天脚踏实地工作,“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对于“500强泡沫”,这位老总引用了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500强是什么?不就是一本杂志的排名吗?”(《南方周末》作者:刘洲伟山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联想计划10年内进入世界500强 (2000/07/05 11:43)
非常对话:美的不言500强 (2000/05/16 16:13)
文摘:让“500强”走开 (2000/01/13 13:55)
进不进500强并不重要 (2000/01/11 13:02)
 新浪推荐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性知识问答专区
电视剧《中关村》征集剧情
巩俐希望工程广告风波
温布尔登网球赛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