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企业,已经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中。全球化必将对国内企业尤其是国企带来冲击,在日前召开的“2000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有专家提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国企要想谋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善于吸取世界经济变革的新因素,实现经营战略的重心转移,大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靠核心竞争力赢得生存权与主动权
专家们认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的这种威力实际上已经显现端倪,纵观那些在商战中折戟沉沙的企业,无不是他们漠视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正大集团曾经是泰国最大的企业,也是最早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1979年正大开始来中国考察项目,与可口可乐、摩托罗拉[微博]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推进专业化战略不同,正大处处撒网,在中国除了宁夏、西藏、青海以外的各省共投资了近180多家企业,投资领域涉及农牧业、啤酒酿造、石油化工、通讯制造、摩托车等十几个行业。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行业相关度不密切,从而其“核心竞争力被稀释”,导致在华投资遭遇挫折。
相反,一些企业重视培育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葡萄酒业的龙头企业张裕,近几年通过建立业内唯一具有省级以上资格的技术中心、引进一大批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构筑庞大而充满活力的营销网络等措施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家电业的海尔、海信[微博]等成功国企,也都把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重中之重,海信甚至为此而提出了一个“百年海信”的企业发展理念。
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
专家们指出,与这些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国企尤其缺乏核心竞争力。那么,国企如何去培育核心竞争力呢?
专家们认为,要依靠体制创新来实现。通过对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以获得企业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建立起企业内部的科技创新机制,获得企业内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张裕公司董事长孙利强认为:最关键的是观念的改变。他说:“国企基础比较差,现在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一提全球化,不少人都有一种畏怯的情绪:来的都是跨国大公司,国企哪有实力跟它们叫板?但我认为并不尽然,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国企的规模小、基础差,而是没有核心竞争力。我在分析所有成功的百年老店时发现,它们的核心价值观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个叫‘终极关怀’,能放弃眼前的利益,追求长远的利益;第二个就是核心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是什么概念?它的力量在没有发出来的时候,表现为肌体上的健康,比如说心脏、血液、肌肉等方面。现金管理是血液,产业构架是骨骼,还有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等等,这些东西平时你都不大看得出来,但跟人竞争时威力就从中表现出来了。我们张裕1989年还是一个亏损的企业,但十年以后,在中国及东南亚市场,张裕是一个能让跨国公司感到头疼的对手。这种市场优势来自于哪里?就来自于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培育起来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特大型企业金陵石化公司总经理吴瑞林说:“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培育坚实、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是国企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潮流。从长远看,核心竞争力是大于利润的。”
专家们分析认为,现在国企最迫切的是要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大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外企业的许多做法,都是经过多年实践才总结出来的,同样也可以为国企所借鉴、吸收。如果还固守原来的计划经济那一套,企业是很容易被全球化浪潮吞没的。
自然,国企的具体情况纷繁复杂,故而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不能“一刀切”地制定一个标准。重要的是,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罗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