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经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张瑞敏:洞穿新经济的迷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01日 12:30 158海融证券网

  ——中证·亚商上市公司50强论坛之张瑞敏访谈录

  初见张瑞敏,一双稍显疲惫的双眼略带一丝浮肿,目光带有一种摄人的力量,不太爱笑,表情略有些忧郁。

  拥有“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经营管理大师”等诸多称号的张瑞敏,自1984年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以来,在短短十五年时间,把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一跃发展为99年全球销售收入高达268亿元的跨国家电集团,谱写了一个个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神话。在新经济强烈冲击中国传统行业以及中国即将入世的宏观背景下,张瑞敏在2000年中证·亚商上市公司50强论坛年会上侃侃而谈,犹如一位企业经营管理的哲学大师,点拨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迷茫的现实。

  互联网改变了中国企业的游戏规则

  全球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暗示着世界未来的潮流,这股潮流对中国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这种机遇如果中国企业把握得好,则会获得更多更快的发展机会,相反,则会被拉下一大截,而且,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会成问题。

  那么,中国企业应如何去把握这种机遇呢?

  创新!张瑞敏的口中斩钉截铁地吐出这两个字。

  他说,企业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他引述管理大师德普克的话说:“观念的改变并未改变事物本身,改变的是对事物的认识”。互联网瓦解了传统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关系。在互联网经济中,以前由厂家主导的市场转变而成了由用户主导的市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与创新的核心力量,经济的大批量生产转向大批量定制。在这种新的游戏规则面前,谁的产品能够充分满足用户多元的需求,它就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否则就会逐渐被用户抛弃。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他说,企业的观念创新是先导,是源泉,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革新,是企业创新的保障。“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对优秀企业提出了三个标准,其中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是否能适应新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新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以物流和资金流为中心的主导模式,而代之以信息流为中心、物流和资金流为基础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评判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现金流的重要性超过了传统的资产负债率,换句话说,也就是企业将实物转变为货币,再将货币转换为实物的能力成为一条最重要的标准。

  而中国企业目前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是明显的。与最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作水平上存在10年以上的差距。新经济是以物流和资金流为基础、以信息流为中心的经济,对此,中国企业将面临的困难和阻力是巨大的。

  在新经济条件下,信息流会加快物流、资金流的发展。对此,张瑞敏提出了一个“倒金字塔”的概念,即: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而新经济则要求把金字塔倒过来,让企业的每个人都直接面对市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

  而这个金字塔倒过来对中国企业来讲,困难和挑战是艰巨的。它要求绝大多数企业改变传统单一的直线职能式结构,并对企业的市场流程进行再造。这无异于一场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需要企业付出艰辛的努力。

  “200亿”是中国企业难于逾越的“槛”?

  张瑞敏说,在新经济条件下,观念的创新和组织结构的创新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目的,那就是市场的创新。

  他说,一个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要想拥有一席之地,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竞争力。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潮流中,企业拥有世界级的规模并不等于拥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同样,出口企业并不等于是国际化的企业。中国也有企业进入全球500强,但是仅仅是就规模而言,从效率、管理上讲,并不在同一层次上。两个同样市值的企业,一个拥有3万名员工,而一个只有3千名员工,很明显,这两个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天壤之别。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低质低价的竞争,这种企业是不可能持久发展的,就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言,也没有经济意义。

  在这里,张瑞敏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看法。他说,在中国,除了垄断性企业外,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企业一旦销售收入达到200个亿,便很难再深入、继续发展。他称这种奇怪的现象为“200亿现象”。归根结底,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是中国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很难适应市场的发展,不能进行有效的内部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企业产品销售网络主要依靠大户,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很难适应,走到后来靠打价格战,这是没有出路的自杀性行为。

  中国企业如何拥有一颗青春的心

  在论坛年会上,亚商董事长陈琦伟教授提出一个问题,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通在市值、规模上小得多,而且不具备物流、资金流的强大优势,那么,中国企业的竞争状况到底如何?

  对此,张瑞敏说,“船小好调头”,做为规模普遍较小的中国企业,相对于国外规模庞大的企业而言,速度应该是一种优势,大公司的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历程使其在灵活性上有较大限制,彼之短正好可以成为已之长。

  许多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核心技术或一些核心产品,张瑞敏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他说,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特殊能力,在于企业满足用户需求,赢得用户经济的竞争力。生产用户需求的产品,是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秘决;而国外一些企业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竞争理念,如松下电器提出要生产“用户想要的,但又表达不出来的”产品,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这样才行”。而要实现这种竞争力,首先要形成具有这种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企业的价值观。海尔价值观的核心便是创新。据介绍,海尔每年会生产1000万个、大约三万多种产品,平均每天会创造一种新产品。正是这种基于用户多元化需求基础之上的不断创新,才是海尔16年来销售收入平均以每年81.6%的速度递增的核心动力所在。

  海尔之梦

  从1984年至今,海尔走过了三个阶段。

  1984年至1991年为海尔奠定基础的第一阶段。这7年时间,海尔将所有的人力物力全放在做冰箱一个产品上。“张瑞敏砸冰箱”这个故事便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用张瑞敏的话说,这个阶段稳定了海尔的质量,锻炼了核心的队伍,为今后海尔的多元化发展和全球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至1998年是海尔多元化发展的阶段。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93年海尔上市募到了多元化发展的一笔宝贵资金。在此阶段,海尔的多元化战略衍生出众多的家电类产品,海尔营销网络和配送体系的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而一蹴而成中国家电企业的巨臂。

  1998年底,海尔瞄准了中国入世的机遇,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迄今为止,海尔在全球各地设立了众多的工厂、公司,其中,在美国的公司的销售业绩以每年150%的速度快速增长,一年内实现了进入美国5大连锁店的目标,在欧洲开始与西门子等欧洲大企业叫板。可以如此说,海尔已为国际化战略的胜局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那么,海尔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张瑞敏的理念非常清楚:要把“海尔的国际化”变成“国际化的海尔”。许多人非常关心海尔在海外上市的问题,对此,张瑞敏并不着急,他说由海外的公司直接在当地上市会更好,这样更有助于海尔与当地经济的沟通,最终实现海尔“当地融资,当地融智”的目标。

  并且,在互联网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海尔也准备在网上大干一场。就此,张瑞敏说,海尔并不想简单搞一个网上商店,而是要充分发挥海尔庞大的配送体系和营销网络的优势,并利用互联网个性化的特点,实现用户在线进行设计、选购,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张瑞敏改任海尔首席执行官 (2000/06/02 16:41)
张瑞敏正在成为一种文化 (1999/12/28 10:19)
张瑞敏荣登全球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榜单 (1999/12/17 15:42)
张瑞敏:“巨人摔了一跤,我就拒绝长大?” (1999/09/27 09:25)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消夏旅游专题
偷渡客惨死英伦
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日本超人气组合SMAP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