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经营 / 内容





柯达富士乐凯谁称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2月15日 10:38 中国经营报

  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凭借加盟彩扩策略,富士独领风骚;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柯达确立了中国为其主要市场 并巨资注入,富士的回击相对软弱。于是形成今日的市场格局:柯达占据40%以上市场;富士江河日下,仅守30%左右的 份额;乐凯近几年上升快速约占20%;余下为柯尼卡和爱克发。

  随着市场的每年递增扩大,中国胶卷市场竞争从未像今天这样关键,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耐人寻味。

  柯达:何日美梦成真?

  五年来,柯达在中国的进取绩效卓著。在市场营销的层面上,柯达没有遭遇到有效的反击,反而其主要精力耗费 在解决“合法身份”这一特殊问题上。在投入十亿元换取“本地制造”这一身份之后,便利之门似乎已然打开。

  然而,中国“入世”的意外顺利对柯达真是亦喜亦忧。

  两千年伊始柯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行的客户盛宴无疑显示了柯达的决心--新一轮攻击开始。一年也罢 ,两年也罢,如果攻击点准确,对一个国际品牌而言,确立绝对的市场领导者地位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柯达的中国市场策略和做法就一定无懈可击了吗?未必,在其急速扩张过程中,柯达至少有以下薄弱之处: 一是承受高成本压力。在中国“入世”后,这一点会变得更突出。二是针对消费市场的宣传手法单一,其引领时尚的创意似乎 还需有长进。品牌消费是销售生活方式,因此面向消费终端的宣传如果有说服力,会加速消费市场的增长。三是广告攻势有规 模,但最大效益化程度不够,媒体投放选择缺乏连续性,缺乏针对15岁—35岁城市消费群体的定位广告(这一群体消费着 80%的胶卷),这一点应向可乐学习。四是专业顶级形象尚有缺憾。一个真正国际水平的大型专业冲印机构实际上在业界极 易起到超乎意料的形象宣传效果。如何支持国内或国外的合作伙伴来树立此形象,对柯达应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在这个日益扩大的市场内,柯达希望能占据23的市场份额。梦想能否实现,能维持多久,目前还不能轻易定论 。

  富士:重返还是消失?

  而对于富士来说,现在面临这样三个问题:1.富士真的愿意放弃对中国市场的欲望吗?2.富士的消费者是如 何流失的?3.有一天富士醒来时,消费者还能回来吗?

  如果对富士公司作一分析,了解富士在其他国际市场的状况时,第一个问题是可笑的。事实上,在近十五年的全 球竞争中,正是富士在蚕食柯达的份额,对柯达形成全面威胁。如今战火已蔓延到美国本土,甚至波及新兴的数字产品领域。 柯达在中国投入巨资之际,亦是富士在美国设厂一搏之时。

  第二个问题也是容易找到答案的。日本富士并不曾直接介入该品牌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所有拓展均是由香港富士摄 影器材有限公司作为总代理执行的。九十年代后,这种香港代理商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急速下降,其他行业亦如此。公平地说 ,代理公司做到如此规模已属难得,但毕竟这种时代一去不返了。

  在柯达巨资推动下的营销攻势前,市场占有率已连年下跌。品牌影响力的下降已经拉向了警报--消费者在流失 ,尤其大城市消费者。而今天失去的,明天想夺回,恐怕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因此,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很难说,只能取决于日本富士的勇气和决心。

  如同中国汽车工业近两年的变化一样,我们应意识到富士品牌留在中国的重要性,无论是专业还是民用胶卷,富 士可以是消费者不错的选择;普通消费者亦可减少因垄断造成的多余支出;三极品牌状况对中国国产品牌更有利。

  那么富士的未来如何变化呢?一种可行的方式是:一是日本富士或许应采取与其他海外市场略有差异的做法,在 尽可能快的时间前提下,直接介入中国市场的公关、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环节,同时效仿其他日本公司如东芝、本田等强化与 中国企业的合作联系。二是日本富士应积极支持其代理商转型:由贸易商至服务商的转变。一方面保证进取型营销策略为其带 来销售增长,另一方面,支持其成为国内冲印业最大的服务网络。北京地铁冲印项目就是一个样板,而规模化的冲印服务风格 可能带来极为可观的利润。

  如果依照行业原双品牌竞争模式,富士有足够的潜力与柯达争雄。但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当消费者真的跑远了, 被动的局面恐怕难再改观。

  乐凯:重新审视自身价值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感光市场的话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之一便是微妙的关键:乐凯、民族品 牌。

  虽然乐凯胶卷销量连续两年20%速度递增,1999年1—6月相纸销量亦增长157%,但其底蕴对于面临 国际具攻势的品牌来说还太过薄弱,何况中国加入WTO对乐凯而言挑战大于机会。严格来说,乐凯的天赐良机正是现在到中 国入关之时。

  再把时间耗费在打民族心理牌上是无谓的,每个中国人都不会抗拒质量超卓的国内品牌。现在乐凯急需做的是学 习如何花钱。国家投入的数十亿资金如何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花掉。建议不妨先花几百万聘请专业咨询公司 ,先作一中长期的品牌发展计划。

  顺便提一句,近来乐凯在某些地区与柯达捆绑销售的作法令许多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这种短期促销行为是否会 影响了乐凯的独立品牌形象?

  合作伙伴和附属品牌完全是两回事!乐凯其实贬低了其目前已有的品牌价值,如果不是犯了错误,那么就可能意 味着乐凯主动地倾向于依赖柯达。也许乐凯还没有真正估计出自己作为“独生子”和“竞争对手”的价值。

  柯达的公关总是很到位。其全球副总裁葛家禄说道:“乐凯实行低价营销可以与柯达共存。”难道乐凯会天真地 相信这样的口头许诺?低价营销只可能是短期行为,品牌营销才是唯一的道路,而与柯达的竞争是必然的。陈垦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经营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