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06日 11:35 中国经济时报
据观察,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形式的重复建设,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 具有积极意义的重复建设表现为一个新生的行业,一个新的产品,展示着无限商机的时候,投资者会纷纷进入。这一过程有时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同步的。换言之,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制约这一过程的内在机理。虽然大家可以同时进入,但由于资本、技术、机遇等等不同,进入到一定的程度,彼此之间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之下,展开有效竞争与优胜劣汰,“劣”的被淘汰,“优”的则形成名优品牌与规模经济。纵观世界上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几乎可以毫无例外地证明这一点。大家所熟知的我国家电行业其发展过程也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从有关产业主导部门的角度看,有的行业已经饱和了,再上项目似乎是重复建设,但从实践来看,有的后来者不仅搞成了,而且还搞的不错。长虹彩电就上的比较晚,但却成了同行业的佼佼者;台州有的企业也搞家用小汽车,在产业主管部门看来,似乎是重复建设,但实际效果也不错。看来,企业家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产业主管部门观察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市场的选择和主管部门的选择更是不一样。 上述分析说明,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重复建设,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下市场选择和造就名优品牌的必然过程(只上一家,就没有比较,没有竞争,没有选择,只有“适当”的重复,才可以形成竞争的态势)。按照这种重复建设所蕴涵的经济学道理,哪个行业能够打破垄断,促进有效竞争,那个行业就会充满勃勃生机。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市场经济的重复建设才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呢?显然,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是没有行政保护的完全竞争市场。否则,如果有地方的行政性保护,市场的选择机制将很难起作用。对于这一过程,我们需要防范的是过度竞争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这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有关竞争规则,应当给予充分关注的。 另一种重复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消极的,这就是人们通常讲到重复建设时特指的,以地方保护为生存前提的重复建设。这种重复建设的显著特征是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层次不高。产业结构趋同不仅表现在省与省之间,而且表现在县与县之间。因为在很多地方领导的眼里,上项目、铺摊子,就是发展的同义语。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曾几何时,京九沿线都提出要建成国际性大都市。又如,乙烯行业是一个颇具规模效益的行业,但各地小乙烯则如雨后春笋般层不出穷。笔者曾到一个地区调查,发现那里县县都有水泥厂、烟厂、酒厂。这种重复建设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使得经济增长模式迟迟难以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 应当说,对于这种重复建设的危害,社会上下,包括地方领导普遍都有所认识,现在需要探讨的是,为什么大家都认识到了这种重复建设的消极作用,这种重复建设又总是遏制不了呢?看来,我们需要研究这种重复建设形成的机理。 那么,形成这种重复建设的机理究竟是什么?首先是利益问题。这里的利益,既包括地方的财政收入,也包括地方领导人的政绩。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之下,地方政府一般都选择行政性保护。这种保护其实是保护落后,因为如果有竞争力,那是不用保护的。于是,哪怕你别的地方的产品再好,也进不了被保护起来的地区。例如啤酒(当然,这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特性,有的产品更适合地方保护,有的则不适合地方保护)。其次,一个地方产业结构的大而全,小而全,其思维方式其实是自然经济的思维方式,“全”了,用起来方便,可以万事不求人。再次,当大家在一个知识平面和信息平面思考问题,通常又缺少创新,更多的是模仿的时候,很容易选择同样的项目,特别是进入壁垒低的行业。最后是国家与地方之间通过讨价还价形成的利益分配机制。这种机制助长攀比,你有什么项目,我也要有什么项目,这很像儿子跟老子要东西一样,兄弟几个之间要摆平。攀比和平衡的结果,就是产业结构的趋同。 解决这种重复建设的途径是改变形成重复建设的利益分配机制,力促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当年,德国经济由于各邦之间的保护而落后于英国,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政策建议就是消除各邦的保护,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并由于这一政策的采用,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大发展。看来,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其出路在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完全竞争市场,让市场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塑造名优品牌。李义平
|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