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03日 11:15 中国经济时报
不久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了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后,在本年度报告中的排名又下滑3位,列第28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也比1999年下降2位,列第31位。(国际竞争力各项要素排名见文后表格) 曾在1999年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大幅下降的结果公布后一片哗然、反应强烈的科技界,在此次排名结果公布后选择了沉默,这很让关注此项排名的专家不安。 近几年一直在跟踪研究这方面情况的两位专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指标研究组杨起全、吕力之两位研究员,对今年的洛桑报告进行了认真研究后表示,尽管该报告仍有值得完善之处,但评价结果对正视我国现实状况和科技系统内部要素匹配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杨起全和吕力之指出,与1999年科技要素构成指标的大幅变动不同,2000年度报告的26项指标构成没有变动,此次排序与上年有很强的可比性,对我们的警示更为直观。“企业间技术合作”和“企业与大学间技术转移”两项指标排名大幅下降,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当前科技体制改革政策。 大学及科研机构 封闭倾向加剧 两位研究员告诉记者,今年的洛桑报告中,对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下降影响最大的两项指标是“企业间技术合作”和“企业与大学间技术转移”。前者排名第35位,比上年下降10位,后者排名第30位,下降7位。而这两项指标正是近年来衡量国家技术创新成效的关键指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创新机制是否完善。 杨起全、吕力之两位研究员表示,根据他们对全国3346家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统计调查,也证实了我国企业技术开发合作及知识技术的流动确实处于较低水平。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技术创新活动中“合作研制”和“委托研制”的比例分别为12.4%和3.9%,这在企业技术创新来源中所占比例是最低的。 两位研究员坦率表示,一个国家技术交流、知识流动迟缓的原因有多个方面,诸如知识产权的合理认定与有效保护,社会深层文化积淀对企业合作精神及对“竞争性合作”观念形成的影响等等。我国知识技术交流与合作状况评价下降,说明我国科技创新系统整合效率降低。最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个别地方违背了科技与经济分工协调的基本规律,超前要求科技活动实现商业化,特别是采取限定时间的强制性措施,使大学和科研机构以自我实现短期经济效益为目标进行改革,破坏了科技经济大循环的运行机制,既浪费了大量的技术开发人力、物力资源,又加剧了封闭倾向,不利于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大学及科研机构过分注重 直接的、短期的经济效益 据两位研究员讲,科技界有些人认为,当前科研机构和大学在改革中强化了面向经济的微观动力机制,但弱化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宏观机制,这是我国的科研机构75%以上的科技力量已投入科技主战场,而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根本原因。 两位研究员指出,对我们大学办科技企业,包括微软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在内的许多人曾提出尖锐批评。在国外,像美国硅谷的大学也鼓励教师和学生创办企业。如果一位教师去创业,他可以停薪留职,企业成功了,他就可能干下去,若创业失败了,他可以返回学校教书。这都是个人行为。而中国的大学则不一样,学校出面开了许多公司,学校要为企业的职员提供住房、申请职称,为企业提供地皮,为企业上市申请政府指标。企业若挣钱还好,若亏损了,学校就要牵扯更多精力。 杨起全和吕力之说,学校应专注于教育,为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科技、教育、经济的结合日趋紧密,但是社会系统的功能性分工、协作机制并没有消亡,专业化依然是提高社会整体效率的主要方式。我们目前的许多做法忽视科技发展自身规律,过分注重直接的短期经济效益,这种思维方式在历史上曾导致中国古代文明没有在自身基础上成长为以科技为基础的现代文明,现在则有可能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羁绊。 两位研究员直言,洛桑报告是面镜子,我国知识、技术流动指标一直排位较低,2000年降到最低点,严峻的现实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了。□本报记者赵明
|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