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正文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您还可以通过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入世:企业需要一张“绿”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6月30日 12:53 国研网

  入世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入世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关税的大幅度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或取消,给企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入世就意昧着产品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国际市场,入世后的企业就一定比人世前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吗?我们认为:不一定。至少,从“绿色”角度看,企业还需要具备一张“绿”卡——一张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否则,只怕入“世”容易人“市”难哪。

  一、绿色消费:21世纪的消费主流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大力发展工业文明.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的环境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稀薄、河流被污染、耕地沙漠化、资源枯竭、许多生物品种濒临灭绝……广大消费者在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环境的破坏,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如果任其发展,最终将导致全人类的毁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空前壮阔的绿色革命,人们开始关心消费中的环境代价,呼唤既无污染又有益于健康的绿色商品。这种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绿色浪潮声势日高,绿色消费也因而迅速席卷全球。

  早在1992年,前欧共体的一项调查就显示:82%的德国人和62%的荷兰人在超级市场购物时会考虑环境污染问题;66%的英国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绿色商品。在美国.84%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蔬菜和水果,77%的消费者表示,企业的环保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意向。到1998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统计结果则显示:世界“绿色消费”已经达到2000亿美元,估计在2000年,“绿色消费”规模将猛增至3000亿美元。

  在中国,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近日开展的一项有关绿色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的专题调查显示:86.7%的人认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事关重大且迫在眉睫,71.3%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大有裨益;53.8%的人乐意消费绿色产品,37.9%的人表示已经购买过诸如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建材、绿色家电等在内的绿色产品。

  以上数据表明,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已经或者正在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消费必将成为21世纪消费的主流,21世纪的市场将是“绿色产品”的市场。可以预见,那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将逐渐从国际市场上退出,而那些生产“非绿色产品”的企业则将被迫停产。

  二、绿色壁垒:你有“市场准入证”吗?

  所谓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健康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与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相似,它也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绿色革命的必然产物,只不过其主体是政府而不是消费者。其实施对企业来说更具有强制性而己。

  1990年,为了保护海脉这一珍贵海洋哺乳动物,美国政府下令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和金枪鱼制品,理由是墨西哥船只在东太平洋地区采用拖拉大围网捕捞金枪鱼时碰巧捕捉的海豚数量超过美国船只所为的1.25倍。1996年,同样是为了保护一种濒临灭绝的海龟,美国政府又规定:从1996年5月起,所有国家在与海龟共存的水域中捕捞的海虾,为了能向美国出口,须获得美国国务院的证明,证明在捕虾拖船上己安装了海龟驱赶装置,确能使海龟安全逃离捕虾拖网。这两个案例很明确地向我们发出这样一个讯息:那就是政府已开始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抵制。

  实际上,不只美国政府,其他的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已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努力,而这些措施就构成了进口的“绿色”壁垒。德国最早于1978年就实施了“蓝色天使”计划,要求所有的产品从原材料的取得到生产、销售、消费、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符合规定的环保技术标准,国外产品要进入德国市场,也必须达到这些标准,取得“蓝色天使”标志,否则将被禁止进口。到1998年,已有近50个国家的政府推出了类似的环境标志制度,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瑞典的“良好环境选挥制度”,奥地利的“生态标志”,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方案”,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欧盟的“Eu制度”以及国际上通用购IS014000环保标志制度等等。顺应国际潮流,我国也制定了“绿色标志”制度,并于1995年3月首次公布了环境标志产品目录。

  种种迹象表明:在国际市场上,市场进入障碍已不再是关税壁垒(入世之后更是如此),而是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的“绿色”壁垒。近年来,绿色壁垒正在发挥着越来超重要的作用。据欧盟环保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仅1998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3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90%的产品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涉及纺织、成衣、化妆品、口用品、玩具和家用电器等,商品品种多达几千种。又据中国首届国际绿色化学高级研讨会提供的资料,1997年我国至少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环保因素而受阻。很显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环保标准上是有差距的,正是这种差距的存在,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难度很大。

  三、呼唤“绿”卡,走向世界

  绿色消费观念和绿色壁垒合力的结果,使得许多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被拒于国际市场之外。因此,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应该感觉到这种压力,并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为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我们认为,以下两个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一,绿色产品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敲门砖”。所谓“绿色产品”是指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符合特定环保要求,并有利于资源再生的产品。随着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和迅速普及,绿色产品将逐渐取代非绿色产品而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国际经济专家分析,不出50年,“非绿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将被取消。因此,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加大对绿色实用技术的投入,逐步提高其产品的“绿色含量”:首先,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应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循环使用的资源,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的耗费;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应摒弃“环境保护不经济”的成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意识,努力提高污染处理工艺的水平,减少“三废”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噪声污染等,并加强对生产残余物的加工处理和回收利用;最后,在产品的包装上,应选用组合型、复用型节料包装物,如易于分解的纸包装等,减少“白色污染”等二次污染。

  第二,绿色标志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绿色标志”是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的一种图形。由于拥有绿色标志的产品不仅可以得到政府的认可,还可以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因而它实际上已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冲破绿色壁垒的“绿色通行证”。因此,有条件的企业,应该积极申请绿色标志的认证。实践证明,获得绿色标志,将大大缩短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减少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以海尔为例,1993年,海尔集团在国内率先生产出绿色无氟环保冰箱,该产品获得“欧洲环境标志”而使其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欧洲市场;1996年8月,海尔电冰箱又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中第一家通过此认证的企业。到目前为止,海尔已通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绿色标志认证,使海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高质量、重环保的品牌形象,出口产品累计数达到200多万台,也就在情理之中,不足为奇了。

  总之,站在人世的门槛前,我们不能仅仅是翘首以盼.欣欣然等待世贸组织大门的开启。盲目的乐观是很危险的,我们只有勤练内功,把环保这张“绿卡”拿到手,才能趁入世之良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林久华梁戈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消夏旅游专题
偷渡客惨死英伦
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日本超人气组合SMAP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